炮灰当自强(13)
亲历冷兵器时代,顾晓晓才知,原来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止是一句诗,而是血肉堆砌的战功。
三四天转眼就过去了,抵达大同之后,顾晓晓随着不断深入,果生出无限感慨,大同不愧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地。此地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
怪不得朝廷如此重视大同,这里乃是当之无愧的屏障。守住大同,便能减少异族的侵扰。
顾晓晓在现代时,没有机会到西部一游,如今到了大同,感受着古战场的雄浑壮阔与肃杀,心情难以言喻。
从秦汉时期,这里的战争便没有停止过,临近戈壁滩,生命在这里显得难能可贵。
队伍在驿站中落脚,大同节度使李国昌听闻陛下派下无数赏赐后喜不自禁,招呼起前来封赏的人也是不余遗力。顾晓晓在队伍中,算是占了便宜。
她能识文断字,在点数带来的绫罗绸缎以及金银上,出了把力。战乱时期,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在平民百姓看来十分了不得。
顾晓晓本以为到了大同,她需要费心思打探薛平贵的情况,没想到,得来全不费工夫。
沙陀酋长之女代战公主要大婚的一事,传得沸沸扬扬,前来接应的人邀请使者参加婚宴。对于汉人驸马爷的事儿,大同汉族人津津乐道,偏巧前来接头的便是汉人。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顾晓晓暗自冷笑,薛平贵如今恐怕正沉溺在温柔乡中,早已经忘记了独守寒窑的王宝钏。
她搬出武安坡后,没再回去看过,不过着人去打听过,薛平贵似乎托人带过东西回来。
顾晓晓既然与爹娘恢复了联络,又怎会在意薛平贵送来的一点财帛。毕竟,他也不敢明目张胆的,送去太多金钱。
想来实在可笑,薛平贵为了避嫌,自己荣华富贵,让结发妻子在寒窑中为了生计劳碌,早早的熬坏了身子。原主曾经疑心过,为什么后来薛平贵只带口信,不曾托过书信。
他如此小心谨慎,只不过怕被人拆穿后,得罪了代战公主而已。更可笑之处,恐怕在于,多年之后薛平贵归来,还要试探王宝钏的忠贞。
为了顺利参加婚宴,顾晓晓主动找到使者团的首领,表明了她的身份。自然,得知一路跟来,被自己慢怠的女郎,乃是当朝宰相的三女儿,使者惊讶之余有些懊悔。
大唐如今战乱纷起,宗室的力量不断削弱,早知不起眼的少女身份如此尊贵,他理应大力讨好她才对。
顾晓晓对于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的使者的热情,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为了方便行事,她还是欣然接受了对方的种种好意。
他近乎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了顾晓晓参加代战公主大婚的请求。
虽不知贵女千里迢迢远赴大同目地何在,但是参加婚宴不过是件小事,无伤大雅,他又何必扫了她的兴致。
后来当使者见识到了顾晓晓参加婚宴的目地后,肠子都快悔青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婚宴上的驸马,竟会是那样的……
听说薛平贵如今已经升到了游击将军,走到哪里旁人提起他都要交口称赞,顾晓晓面上听的认真,心里却在腹谤。
当初他离开王宝钏的理由,便是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如今游击将军的职位已不算低,他却在外另娶**。
更可恨的是,薛平贵不愿背上停妻另娶的恶名,隐瞒不报将王宝钏彻底彻底抛诸脑后。
顾晓晓怀疑,得有多厚的脸皮,才能在消失了十几年后,大喇喇的装作陌生人,**自己的发妻进行考验。
为了替原主出口恶气,顾晓晓决心一定要在婚宴上,打扮的光鲜亮丽,将婚书当场作废,和离书扔给薛平贵。
她倒要看看,介时薛平贵究竟该如何收场。
还有代战公主,顾晓晓有几分于心不忍,毕竟嫁人是女子一生中的大事。只是她在沙陀地盘上,在不知代战公主的为人前,不敢贸然行动。
世间有太多女子,无论何时都只会记恨同为女子的受害者。
☆、第十一章 独守寒窑王宝钏10
万一代战公主将顾晓晓当做破坏她和薛平贵婚事的情敌,或者薛平贵花言巧语一番,将其哄骗。顾晓晓打草惊蛇后,想要全身而退就是难事了。
再者,代战公主如若不知薛平贵娶妻之事,当日定会做出决断。究竟是和一个忘恩负义的男子一刀两断,还是联手渣男,一起对付顾晓晓。
顾晓晓手中握的底牌太少,不敢去赌。何况就后续来言,无论是薛平贵或是代战,两人终究是早成王宝钏一生悲剧的来源。
朱邪赤心十分重视这场婚礼,听说单是公主和驸马的吉服,四五个绣娘一起赶工,连着做了半个月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