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荷叶张着大眼睛,郑重其事相求,齐佑也肃然答道:“好。反正你想怎样就怎样,考虑好将来要如何过日子就行。”
荷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说道:“我有手有脚,以后赚了银子就存起来,到老走不动了,就给银子让人伺候我。”
张松听得哭笑不得,齐佑忍俊不禁,说道:“都依你,希望你能早点赚大钱。”
荷叶眼里光芒闪动,毫不谦虚道:“我学好了本事,还不怕辛苦,以后肯定会赚大钱的。七阿哥说过,有本事的人,都该赚大钱!”
张松与荷叶笑成一团,齐佑且笑不语。
他其实苦着呢。
有本事的人,并不一定能赚大钱。比如他,就穷得很。
学堂需要源源不断的银子投入,北地能从内务府赚到的银子,这几年拿来填补粮食空缺,剩下只是杯水车薪。
齐佑知道不能靠着自己那点钱,就能将学堂维持下去。他拿出的钱来,是为了应急,以后再想办法从别处找到银子,应付学堂的开支。
给康熙的信,不知打他收到后,会不会骂人。
骂就骂吧,只要给他银子就行。
紫禁城乾清宫。
康熙拿着齐佑急递回来的信,开始还吓了一跳,以为北地又出了大事。
待打开信一看,康熙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睛,骂了句小兔崽子!
明年春上要选秀,京城离北地远,康熙算着距离,先给齐佑去了信。不是太过紧急的事情,就走了朝廷的寻常驿递。
哪怕这个儿子远在千里之外,康熙还是将他放在了心里。别的阿哥们,身边都已经有了人伺候,只有齐佑还是个童子鸡。
康熙比给别的儿子选人伺候还要用心,在秀女名册中,精心替他选了格格与侧福晋。准备年后选秀走一下过场,就将人给他送到北地去。
谁知,这个混账不领情,在信里说什么他还太小,身体尚未长成,不适合成亲。
这句话,就是在打他这个老子的脸。
想当年,他在虚岁十二岁时,就已经大婚!
光这点还不算,齐佑不成亲,不要人伺候,康熙懒得管他,省了替他操持。
令康熙最气的是,齐佑提出的其他请求。
看了又看,纸上的字,绝对出自齐佑的手。他一笔字写得愈发好,看不见山,却处处见险峰。
康熙自豪了一瞬间,脸上的笑迅速消失,将手上的信,嫌弃地挥得哗啦啦响,直咬牙骂:“这个小兔崽子!想老子将开府的银子庄子先给你,你这算盘打得真是好。成天惦记着银子银子,想得忒美了点!”
第八十一章
康熙气头过去后, 冷静下来有了闲心思考。
齐佑在信中说到了办学堂的事情,北地的学堂与顺义一样,同样叫做觉罗氏兄弟学堂。
顺义的学堂办得很好,福全前两天还写折子回来禀报, 有学生改进了林大牛的肥料方子, 做出了更好的配方。
用过新改进肥料那片地的庄稼, 比旁边用同样种子, 同样栽种的水稻,高了近五十斤左右的收成。
五十斤看似小数目, 畅春园也种了御稻, 康熙深知别说增产五十斤,就是十斤都难。
仅仅这一点,康熙就觉着,这个学堂办对了。
粮食自来就是康熙的一块心病,忆及齐佑上次写信来, 让他广泛推广种植番薯与洋芋的事情, 唤来梁九功,问道:“庄子的洋芋与番薯收成如何?”
梁九功答了产量, “番薯结得很好,洋芋要差上一些。奴才听说太子爷与大阿哥他们都喜欢吃洋芋, 尤其是十四阿哥最喜欢。皇上赐了些洋芋给德主子,十四阿哥吃了念念不忘。德主子怕他吃多了积食,拦着他不让多吃, 十四阿哥没吃尽兴,说是明年自己也要去种呢。”
十四阿哥先来挑嘴, 康熙听得一愣, 片刻后说道:“等下让御膳房做两份呈上来, 蒸熟了就好,不用加别的佐料。”
梁九功领旨正要退下,康熙又吩咐道:“去将太子叫来,唔,正好快下学,老大老三老四老五......老八也叫上吧.....算了,几个大的都一起叫来。”
没一阵,从太子到十四阿哥,除了齐佑之外,康熙的儿子们都一齐聚在了东暖阁。
本还算宽敞的屋子,人一多,热闹是热闹了,就是显得有些拥挤。
康熙扫过眼前的儿子们,心里还是颇为自得,多子多福,谁都不会嫌弃儿子多。
除了长大之后开府,给宅子庄子银子,要给他们娶亲的时候。
康熙暗自埋冤着几个大的是讨债鬼,心道还是小的好,眼神慈爱,在十三阿哥与十四阿哥两兄弟身上停留,问道:“你们书可念好了?”
十三阿哥与十四阿哥都瑟缩了下,他们最怕康熙检查功课。不是他们学得不好,而是康熙的要求太严格。
以前他们小,没与齐佑一起上过学。再加上他常年在外,与他们这些年纪小的兄弟基本没见过两次面,他们不知道当年上书房具体的情形。
不过,齐佑虽不在,却处处有他留下的影响。
比如,康熙检查功课的标准,都是按照齐佑的标准来。他们就算再拼,实在无法与其相比,很难得到一句康熙的夸赞。
太子与大阿哥几个年长的,听到康熙问起功课,都不禁同情地看向十三十四。
所幸他们都长大了,虽说空着的时候仍然要读书,还是领旨办差的时候多,康熙已不再过问他们的学习。
十三迟疑了下,有所保留答道:“回汗阿玛,我在学堂有好好念书。”
十四阿哥忙紧跟着答道:“汗阿玛,我与十三哥一样,都很听先生的话,背书还得了先生夸赞。”
康熙看到两人紧张的模样,到底没再多问,转头问太子:“你喜欢吃洋芋?”
太子愣了下,脑子下意识飞快转动,思索着康熙问这句话的意思。
琢磨了一阵,太子谨慎地答道:“洋芋吃起来虽香软可口,只汗阿玛经常教我们,万事皆要节制,切记贪口腹之欲,我并未多吃。”
康熙见太子回答得滴水不漏,唔了声,心里失望,神色却不显,和颜悦色再去问十四:“听说你去闹你额涅了,那洋芋就那么好吃?”
十四向来得宠,在康熙面前也没什么隐瞒,当即一口答道:“好吃,无论蒸烤煮炒,我都喜欢吃。”
康熙因着太子回话带来的不满消散了些,不禁瞪了十四一眼,说道:“喜欢吃也不能过度,过......”
话到嘴边凝滞住,他先前嫌弃太子的回话,造成如此的局面,还不是因为他一贯的教导。
康熙气闷了会,话锋一转,说道:“等下让你吃个够,吃腻之后,你就再也不要吃了。”
十四顿时欢呼起来,连连谢恩:“多谢汗阿玛!”
康熙被十四逗笑了,眼神在几个大的身上扫过,说道:“老七说洋芋与米面一样,能当做饭吃。既然你们想种,明年多少都种些吧。”
几人一起应是,康熙沉吟了下,说道:“老七说,洋芋要经常换着地种,包括番薯在内,他建议在云贵等地试着栽种,你们可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