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第一卷王(163)

齐佑转头朝高几看去, 摊着的锦缎包袱皮上面, 摆着些首饰头面, 熠熠生辉。

“还真是值钱,汗阿玛大方。”齐佑揶揄了句,起身去将首饰包好拿在手里,说道:“宜妃母也是一翻好心,愿意替九弟还钱,我就收下吧。到时候我去请示一下汗阿玛,赏赐下去的头面首饰,可否允许变卖。得了汗阿玛的允许,就拿到京城的当铺去死当了,能当多少钱,一个大钱都不少,全拿来给九弟抵扣欠债。”

戴佳氏轻拍了下齐佑,将包袱夺了过去,嗔怪地道:“促狭!她可不是讲理之人,还是你汗阿玛亲允她不讲理,你招惹她作甚!”

后宫没有不讲理之人,就是有,在规矩以及高高的宫墙里,很快就得学会讲理。

除了奉旨不讲理。

齐佑管不了康熙宠爱谁,偏爱谁,但宜妃跑来欺负戴佳氏,他不能保护亲人,就白活了这么多年。

齐佑平静地说道:“额涅,对不住,让您受委屈了。您放心,我会很快解决掉此事。”

戴佳氏眼里浮起隐隐的焦虑,说道:“老七,你甭管我,她可不敢拿我怎样,就嘴上沾点便宜罢了。可你这边,说实话,我真是题你捏了一把汗。这事儿棘手得很,与以前你做的那些完全不同,都是些真金白银,跟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没什么两样,那是要出人命的。以前四贝勒去讨过一次,到头来,没要到钱不说,还惹了一身骚。”

齐佑讲了这次与四贝勒上次的不同,宽慰戴佳氏道:“额涅,您看啊,他们上次只针对四哥一人,他等于在单打独斗。这次我身后,站着许多没有借钱的官员,涉及到他们的钱财利益,自会拧成一股绳。这股力量集结起来,哪怕是汗阿玛,都不敢轻易在从中叫停。宜妃母应当先去汗阿玛那里哭过,没有用之后,才来您这里耍威风撒气。”

戴佳氏微微松了口气,拍着胸脯说道:“人多就好,我就怕又是你一人,还不得被他们生吃了。”

齐佑笑道:“他们不敢,就跟那秋后的蚂蚱般,跳一跳罢了。额涅,宜妃母拿来的首饰,您还是交给我去处置吧,可别让她白跑一趟。”

戴佳氏想了想,将包袱递给齐佑,“你拿去吧,外面的事情我不懂,就不给你添乱了。”她皱起眉头,纳闷儿地道:“老七,你说九阿哥他们,吃穿用度也花不了几个钱,拿这如许多银子,究竟去作甚了?”

齐佑斟酌了下,简明扼要说道:“拿去钱生钱,钱谁会嫌多呢。”

九阿哥他们有了钱,除了享受之外,更多还是拿去做买卖。至于他们赚来的钱用到了何处,端看他们在朝中的声望就能知晓。

戴佳氏恍然大悟道:“也是,你看我真是糊涂了,谁会跟银子过不去。哎呀,你饿了吧,咱们不说这些闲话,吃饭要紧。”

齐佑见戴佳氏忙着张罗饭菜,垂下眼眸,掩去了眼里的冷意。

吃完饭,齐佑估摸了下康熙起床的时辰,前去了乾清宫。

康熙见到齐佑来,看了下自鸣钟,关心地道:“这些天你一直在户部忙,中午又没歇息?”

齐佑谢了康熙关心,“平时我不忙的时候会午睡,忙的时候就不睡觉。”他双手奉上宜妃的首饰,康熙愣了下,满脸不解。

齐佑解释道:“这是宜妃母交给我额涅的,说是要替九弟抵债。这里面有些是御赐之物,我不敢轻易变卖。前来恳亲汗阿玛准许之后,才能卖掉,抵掉九弟的欠债,成全宜妃母的一片慈母心。”

康熙盯着面前的金银珠宝,神色一时很是复杂,半晌后,说道:“老七,你可别逼得太急了,他们拿不出银子,你再逼也无用。”

齐佑笑着指向珠宝,说道:“这些就值很多银子呢,随便一支珠钗,知府一整年的俸禄,不吃不喝都买不起上面的宝石。”

康熙嘴唇动了动,不知说什么好,又闭上了。默然片刻,他无奈地道:“我说过不拦着就不拦着,宜妃毕竟算是你的长辈,这些你就别拿去卖了。若是被人知晓,他们会戳你的脊梁骨,说你不敬尊长。你放心,宜妃那边,我自会处理,让她给你额涅赔罪,以后不要再去找你额涅麻烦。”

齐佑当然不会坚持把宜妃的首饰拿去卖了,他只是来试探康熙的态度,看他有没有反悔,要拦着他讨债。

这几天在户部泡下来,齐佑对于康熙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清楚了他为何经常摇摆不定。

尤其是康熙的“仁”,大大超出齐佑的预料。

一般来说,死后得到谥号为“仁”的帝王,对百姓仁的有,极少,大多数是对朝臣仁。

因为谥号是由朝臣官员所拟定,而不是根本没有发言权的百姓。

借钱的官员很多,除了官员之外,还有太监们。

内务府与户部都借了,一个是私库一个是国库。

私库最大欠债人是太子,借了康熙差不多近五十万两。

太子是储君,五十万两用于他的吃穿用度,养门生,养支持者。借五十万两正常,并不算太多。

其他的权贵官员,主要是俸禄在那里摆着,平时哪好意思穿绫罗绸缎,骑高头大马了在外面走动。不借的话,掩耳盗铃不了贪污的事实。

康熙必须得借,苦了谁,也不能苦了他们这群人上人。

伺候皇家的这群太监奴才,同样必须得借。毕竟他们是身边离得最近的人,比起达官贵人还亲,吃穿用度都经由他们的手送上,不借怕他们使坏。

官员欠债多,除了真借了户部银子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他们在任上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者贪污的话,康熙一般先责骂,光打雷不下雨。

责骂之后,他们的官照当,没事人一样,有些转头还会得到升迁。

贪污或者损失的钱财,则转成他们的欠债。反正这些人也不会还,一张欠条而已。

比如像是噶礼,乃是康熙乳母的儿子,与曹寅他们一样,深受康熙的器重。

噶礼因为贪污受贿等,被罢官无数次。如今出任山西巡抚,将山西地皮都刮走了一层。参揍他贪污的数额,加起来近六十多万两。

比太子借内务府的还要多。

身为康熙的亲信,噶礼高枕无忧继续当官,而参揍他的官员,贬谪的贬谪,被刑部治罪的治罪。

康熙如此处置,倒不是因为他昏庸,更不是因为他的“仁”。

内务府是康熙的私库,供皇室的享用,以及他赏赐前朝后宫,外来的藩国,蒙古各部落。

内务府钱财的来源分为几方面:一是皇庄的收成,二是织造等衙门的经营收成,三是藩国的上贡,四是旗下奴才的孝敬。

康熙是皇帝,八旗都是他的奴才。奴才们出仕到各地去当官,要给他孝敬。

官员的俸禄就那么点,他们拿什么孝敬?

当然是贪污了。

贪污来的钱财,他们孝敬给了康熙绝大部分。

康熙好意思再治他们的罪?

上一篇: 青寂刀 下一篇: 皇家喜事:本宫要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