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第一卷王(4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齐佑要的是渔。

他在顺义皇庄里那群包衣奴才小伙伴们,吃苦耐劳自是不用提。

齐佑打算让他们跟在西洋人身边,学习测绘的本事,希望把他们培养成大清第一批测绘人才。

去见卓奇,齐佑一是不想后院起火,二是因着卓奇所当的差使。

司库只是内务府的七品小官,管着库房物品的入库登记,相当于后世的财务出纳。老板或许不一定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财产,但财务出纳一定清楚。

卓奇做的这个差使,在京城,甚至内务府都很不起眼,齐佑却觉着妙得很。

齐佑带着从康熙那里要来的礼品,车马,先见了南怀仁。陪着南怀仁吃茶说了半天话。

从南怀仁口中,齐佑得知了新来的几个传教士,张诚与白晋学问都不错,被康熙留下了,其他几人都已经离开京城。

张诚与白晋他们一路担负着测绘的任务,只白晋已经接替了南怀仁,当了康熙的西洋先生。

齐佑便把主意打到了张诚身上。

第二天,齐佑去卓奇府上就热闹了。得知他要来,卓奇提前跟上峰告了假,领着两个儿子德佑与德旺,早早在大门口等着。

齐佑第一次见卓奇,远远就看到一个年约五十岁左右的清瘦矮小老头,穿着笔挺没有一丝皱褶的青色常袍,满脸严肃恭谨,眯缝着眼睛肃立在门口朝他打量。

齐佑不禁笑了起来,卓奇还真是如戴佳氏所言,谨小慎微。他一下马,卓奇便急步上前,一撩袍子下摆,就要下跪请安。

“郭罗玛法,使不得!舅舅们都快起来。”齐佑赶紧奔上前,托住了卓奇的手臂,对两个舅舅喊道。

卓奇还要试图跪下去,齐佑站立不稳,身子晃了晃。卓奇赶紧起身,反手扶住了他:“七阿哥,都是奴才不是,您站稳喽。”

齐佑不依道:“郭罗玛法,您可不是我的奴才,您是我的长辈。我今儿个来,就是代替额涅来看望您老人家,您这般,岂不是折煞了我。”

卓奇这才作罢,介绍了两个儿子。齐佑笑着叫了舅舅,彼此团团见礼,说笑着进屋。

舅母们领着表弟妹们上前,彼此再相认,互相见礼。齐佑送上了礼品,一翻扰攘之后,方坐下来吃茶。

卓奇上下打量着齐佑,笑着感慨地道:“七阿哥竟然长得这般高,这般大了。听说您还去了顺义,那边可辛苦?”

齐佑捡了些有趣的说了,德佑与德旺陪坐在旁边,不时跟着笑几声,也不插话。

两人都比戴佳氏小上几岁,如今德佑在内务府御药房看管库房,当着不起眼的闲差,德旺在家管着家里的田产。

齐佑见到这一家子,心中的疑虑放下了大半。他说了顺义的趣事后,顺便将达春的事情简单提了几句。

卓奇眼中精光闪过,叹道:“这人呐,就得守着本分,讲良心。良心坏了就不成了。德旺,咱们家中那点田产,你一定得看好喽。”

德旺忙道:“阿玛您放心,咱们家就几十亩地,也没包衣奴才,地赁给了汉人耕种。按时收租,少交了粮食不行,多了咱也不去占。”

戴佳氏算是满人大姓,族人众多。哪怕内务府大总管嘎鲁,乃是卓奇没出五服的堂叔。

进关之后开枝散叶,自家都顾不过来。分得的那点地与屋子,到了卓奇手上,也所剩无几。

更别提嘎鲁对他们有任何照拂与助力了,否则,戴佳氏不会连东西六宫偏殿都没得住。

齐佑见两个舅舅都憨厚,卓奇细致精明,一点即通,便没再多言。

至于其他的事情,齐佑更不会提。大家坐在一起只聊家常,热热闹闹用过饭之后,便告辞回宫。

翌日,齐佑便去找康熙,甫一进屋,康熙就瞥了他一眼:“你跑来做什么,可是来监督我给你差使办得如何了?”

齐佑笑着道不敢,“汗阿玛,您真是错怪我了,我就是来跟您说一声,我见了南先生与郭罗玛法的事情。”

康熙眉头一松,笑着哦了声,招呼齐佑坐下来,问道:“那你说说看,见得如何了?”

齐佑绘声绘色说了见到南怀仁与卓奇的情形,脸上写着淡淡的哀伤,“我离开的时候,南先生身体尚还好,不到一年的功夫,就苍老得不敢相认了。”

南怀仁与汤若望一样,在康熙心中是真正的良师益友。对于汤若望,康熙深感遗憾,将这份遗憾就弥补到了南怀仁身上。

听完齐佑的话,康熙脸上的笑容跟着淡了下来,说道:“你若是在京城,就多去看看他,陪着他说说故乡的话,也算是你的一番孝心。”

齐佑乖巧说好,“汗阿玛,我听南先生说,宫里来了新的西洋先生。汗阿玛,他们的本事如何啊?”

康熙说道:“能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大清的,肯定有几分本事。只他们初到大清,尚不会满语汉文,还须得学习。”

齐佑笑眯眯说道:“汗阿玛,让他们跟我学呗。”

康熙顿了下,抬眼看向齐佑,警惕问道:“你又想作甚?”

齐佑没有绕弯子,直接说道:“汗阿玛,我想着测绘的事情,徐先生一人实在是太累了,您再给他派一个帮手呗。想要学习一门语言,一定得多说,多与当地人沟通。若是他们跟着我前去顺义的话,既能够做事,又能够学习,两不耽误。汗阿玛,我想让人跟着他们学习如何测绘,他们既然有本事,可不能浪费了。”

康熙琢磨了起来,白晋与张诚两人,包括在顺义的徐日升,他其实心中都有安排。白晋是他的西洋先生,自然留在京城。

徐日升来大清的时日已久,康熙对他颇为信任,打算由他领着张诚,前去尼布楚做大清的拉丁文译官。

康熙思前想后,无论公私,还是打算将齐佑留一留,不让他去尼布楚。

不过齐佑想要张诚,这也是一件好事,正好让齐佑看看他的本事与忠心。

若是用得不顺手,或者有问题,以齐佑的脑子,肯定得想方设法将他送回来。

康熙一口答应了,紧紧盯着他,说道:“到时候就让张诚随你去吧,你多看着他些。”

齐佑微楞,答了声好。他知晓康熙多疑,对这些西洋人还是不大放心。

测绘就是一件体力活,齐佑想趁着他们还走得动,将所有的本事都留下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拿来强大发展自己。

康熙沉吟了下,问道:“你打算选哪些人跟着他们学习?”

齐佑没打算瞒着,说道:“就皇庄里的包衣奴才们,他们对当地地形熟悉,有他们跟在西洋先生身边,还能能伺候一二。”

康熙皱起了眉头,当即就不同意了,说道:“说到底,他们不过是包衣奴才,这等学问,怎么能让他们学了去?”

齐佑没有反驳,他就知道康熙会有这么一出,微笑着说道:“汗阿玛,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使。必须每天在外面,上山下地,风吹日晒,我只怕没几人吃得了这份苦头。”

上一篇: 青寂刀 下一篇: 皇家喜事:本宫要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