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悲剧发生前(509)

作者: 莫向晚 阅读记录

武安侯遗憾了一下,便放过了此事,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己的筹备工作,只是把曹光启排除在外,既然觉得对方不合心意,自然不会让对方多参与一些机密,免得最后因为对方的口风不严而坏了事。

这样想着的武安侯还不知道他的所谓大事早已经泄了密,却不是因为曹光启派人传递回去的消息,而是因为那个从来不曾被他放在眼中只当做替身看的曹志早早便把他的目的泄露了出去。

以臣谋君本来就是大逆不道,必要有个能够说得出口的理由,诸如薄待功臣之类的说法才能够有人追随,讲究一个前因后果,如今这番心思先暴露了,原因如何自然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起码在很多人的心中,如今皇帝对武安侯还是非常好的,而武安侯先这般,显然是毫无人臣之心啊!

这般臣子,自然也就不怪皇帝随后处置他了。

先失了“忠义”的武安侯此时已经失去了“人和”分,至于“天时地利”之上,如今的皇帝占据大统,又不曾遇到旱灾蝗灾水灾洪灾之类的事情,显然“天时”也不支持武安侯,至于“地利”,京城多少年的城防,稳固可想而知,再者武安侯若真的谋反,远道攻伐过来,一路上也必是举步维艰。

已经安安生生当着观主的曹志如今所知的消息多了,也能够仔细分析一下目前的形势,无论怎么看也不觉得武安侯有获胜的可能,除非他所领的兵的确够多,也足够精锐。

但是用一大家子的性命,包括自己的去博一个皇帝之位,真的值得吗?

曹志是做不出这种赌徒行为的,自然也不能够理解那样豪赌的人是怎样的心理。

或许是多年领兵在外,被当做土皇帝看待,还真的就以为皇帝就是那么简单就能当的,这才起了骄奢之心吧。

跟武安侯从无交集,曹志也不知道怎样评价这个人,索性不去理会,安心炼药。

他把握着速度,以每三个月三粒左右的速度献药,因为是用精神力刻画的符阵,虽然跟兴奋剂一样能够让人精神振奋,但是并没有毒副作用,便是日常用也不碍什么,只是之前包装得太过高大,可从没听说过长生药还能天天吃,日日吃的,所以便压制了速度,这样慢慢给着,他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科技树的攀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曹志准备从医药上面做起,一来这个是人人相关的,二来他从药而医,也不会显得多么奇怪。

如今他的名声多半都是靠长生药撑着,显然有些虚,万一皇帝狠下心,真的因为武安侯的事情弄死他,他也是死了白死,如果再有个神医的名头之类的,用处更大一些,别人自然也不好随便朝他下手。

第381章

草药并不是那样好研究的, 纵然曹志有着精神力的辅助能够快捷许多,但是这世上的草药何止千种,君臣佐使的配伍下来又何止万种,一旦潜心研究下去,很快也就顾不得外头的事情了。

因为长生药而刷了一把存在感的曹志很快就沉寂了下去, 在很多人的眼中, 不过是武安侯的庶出三子不知怎地想要当道士, 然后得到皇帝恩赐当了个道观的观主。

最开始可能有人会盯一盯,时间长了, 也就无人理会了, 而武安侯府那里,应该大权在握的管家直接被皇帝的人抓了,在这之前, 皇帝也命人监视过,只是那时候武安侯什么反迹都没有, 皇帝顾忌名声, 总是不好先动手,现在却不一样, 很多大臣都知道武安侯搞的这一出替身事件,自然不会站在他的那边儿,说到底, 皇帝才是大义正统所在。

在武安侯还不知道的时候, 皇帝就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把整个武安侯府置于鼓掌之中。

于是, 两年后,当武安侯自以为时机成熟兴兵谋反的时候,其实已经落入了坑中。

曹志直到武安侯谋反消息的时候,已经对草药药方的研究出了些成效,他的成书《草药集》也已经在京中发售数月了,正是名声大涨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马上代表武安侯府上了认罪的折子。

“这还真是知情识趣。”

皇帝对曹志这个人有印象也是因为那长生药,但却是从没见过,封赏时候也都是太监带着口谕去的,这时候看到这个折子,才产生了那么一点兴趣。

有了这样的一封折子,武安侯的谋反之罪是免不了了,因为已经“认罪”了。

等到曹志那边儿收到皇帝的“免罪”旨意的时候,叩谢“皇恩浩荡”的时候还真有几分真心,不管这一来一往多少心机谋划,但武安侯府那些无辜人的性命到底是保住了,“念尔无知,不究其罪”。

同样,皇帝一句轻飘飘的话,揭露了曹志的身份让他能够用回自己的名字同时,也让世人明白了无论武安侯的旗号是什么,他都是早有谋划,先辜负了君恩。

“原来那武安侯早有不臣之心,竟是早早就找了替身… …”

“那武安侯也真够心狠,明明是亲妹妹唯一的儿子,竟然被他拿来换了自己的儿子出来,还是换了一个庶子,真是… …”

“要么说,还是皇帝陛下宽宏大量呐,这样都不追究他们,还说他们无知者无罪,我才不信他爹谋反他们当儿子的不知道呐。”

“唉,可惜了那曹志,竟然摊上这么一个舅舅,我听说那认罪书还是他上的呐。”

消息传到武安侯那里的时候,他已经打着“皇帝薄待功臣”的旗号与朝廷大军对峙关下了。

雄关之下,两军对垒,互相之间少不了对骂两句,武安侯这边儿听到有关用妹子替亲子的消息,便是阵前将军都愣了,这也实在是太令人寒心了,再者说,亲妹妹的孩子都能够被他这样对待,又怎么能指望他对自己的将士爱之如子呢?

“什么,替了我的那个竟然是我的兄弟!”曹光启万万没有想到会这样,他之前只当偶有相似之人,虽然疑惑怎么会那样相似,却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还有这样一层血缘关系,从没听说过父亲还有一个妹妹啊!

“将军,军中对此颇有非议,恐怕大事难成啊!”

人以群分,曹光启这样的人没有多少敢拼敢杀的劲儿,到了武安侯军中,虽然也顶了一个“将军”的名头,其实却没有多少人心服,聚集在他身边的也多是这样志大才疏的人。

“我早就觉得不行的。”

曹光启早年间一直都在京中,武安侯掌军日久,从他有记忆的时候,父亲就是常在军中,他跟父亲相处十分少,自然不知道父亲是哪里来的自信要谋反,皇帝,皇帝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吗?

这时候曹光启早忘了当初为了讨得武安侯欢心,说了多少大逆不道的话,一听到形势不好,马上就想要逃走。

被斩杀的上辈子如同噩梦一样,让他这个在皇权至尊教育下熏陶出来的臣子生不起半点儿反抗的心。

“这可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