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同的文字组合在一起,能有这般振奋人心的力量。
就算不知道故事的始末,甚至不了解主人公的背景与生平,依旧会被某个割裂而出的段落所打动。
看完结局之后,顾嘉年鼓起勇气问书店老板借阅了往期六个月的杂志,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把这篇小说从头看到尾。
爸爸来的时候,店外已经下起了大雨,顾嘉年再次看完结尾,抱着膝盖坐在地上,怔怔地想着书里的世界。
仿佛有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在她眼前被打开。
跟着爸爸走进雨里的时候,顾嘉年踌躇着问:“我能把这些杂志买下来吗?”
爸爸撑开伞,瞥了眼柜台上的杂志,随口说道:“改天再说吧,我一会儿还有事,快走。”
顾嘉年掩住失望,乖顺地走进大大的伞沿,却又不甘心地回过头去,记住杂志翻开的内页上,那个作者的笔名。
砚池。
后来,水到渠成的,砚池成为了她在《倾言》上最喜欢的作者。
她曾经把他文章里的句子奉为经典,一笔一划工整地抄在后来被妈妈撕毁的摘记本上。
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一下学期,她一连追了好几篇他的小说,短篇、中篇、长篇,统统惊为天人。
上智华初中之后,学习开始压得她喘不过气。
许多次放学后,她都偷跑到书店,假借买参考书的名义追他的连载,顺带着也看了许多《倾言》上出色的作品。
可以说顾嘉年对于文学的热爱就是来自于那几年的《倾言》,更准确地说,是包括砚池在内的那几个早期的《倾言》作者。
只可惜,在她念初二之后,这个作者突然销声匿迹了。
最后一篇《惊蛰》连载到一半,戛然而止。
之后一连五个月,顾嘉年每次都赶在第一天去看最新的《倾言》连载,却都没有看到他的文章。
再后来,时过境迁,岁月与繁重的课业压力将这些细微的牵连一层层地掩埋,也把这个笔名埋进了她的记忆缝隙里。
顾嘉年怔怔地看着眼前的人。
眉如点墨,眼若星河,他仿佛穿越过时间的桥梁,活生生地、懒洋洋地,坐在她身边。
她的心脏砰砰地跳动着,一下一下似有回响。
命运带给她的,似乎并不止是一座矿山,还有连通地底的深不见底的矿脉。
窗外雨声连连,屋内光影无声。
顾嘉年突然开口:“你等我一下。”
她说着,光着脚跑进房间里,利索地找到睡觉时掉落在床上的手机,然后重新坐回他身边,翻开了当年的一个文学论坛。
那会儿顾嘉年还没有手机,偷用妈妈的手机号注册的账号也早已丢失。
顾嘉年只能凭着自己稀薄的记忆和机械反复的操作,飞快搜索浏览着,终于在千千万万的帖子中,找到了她曾经发过的那个。
竟然还没有被管理员删除。
她确认了一下,抖着手,把手机屏幕举到他面前。
“你看。”
迟晏顺着她白皙的指尖,垂眼看向屏幕,忽然怔住。
帖子里只有一个人的留言,一连四条。
横跨了几个月的时间。
【停停的嘉年华】:这是一个寻人贴!如果砚池大大能看到这个帖子,可以回复我一下吗?等了三期杂志都没看到您的更新,您还好吗?
【停停的嘉年华】:第四期也没有看到,您还好吗?
【停停的嘉年华】:第五期也没看到。我快要升初三了,不能再来啦,希望您一切安好。
他一字一句地读着那三条留言,目光有着难抑的震动。
仿佛看到时光的背后,有个执拗又敏感的女孩子,隔着学业与生活的压力,牵挂着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他。
迟晏蓦地抬眼。
长大了许多的女孩双眼里皆是难以置信的恍惚,与他对视了几秒之后,她忽然扁了嘴角:“我那会儿还没有手机,每次都是趁我妈在厨房,偷偷用她的手机发的。”
“因为担心被爸妈发现,我没有办法经常看回复。每天都盼着你能看到帖子,又怕万一你回了,我却没看到。”
“但你一直都没有回我。”
迟晏看着她睫毛抖动,嘴唇张合。
他拿起茶几上的手机。
突然觉得原来它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
“那你也等我一下。”
他蓦地勾起嘴角,吊儿郎当地说着,修长的手指飞快点开那个论坛,注册、验证、登录,一气呵成。
两分钟之后,他再次抬头:“你刷新一下。”
顾嘉年困惑地扁着唇,听话地刷新了一下界面。
时隔四五年。
那条孤零零的帖子下,突然多了一条回复。
【砚池】:小嘉年,多谢关心,我很好,希望你也好。
如同时光在重叠。
第22章 野星为灯
第二天吃过早饭, 迟晏便开车带上顾嘉年回云陌。
因为时间尚早,高速公路并不拥堵, 过收费站的时候也没有排队。
顾嘉年坐在副驾驶上, 侧目看向一旁专心开车的人。
胡子刮了,眼里也再不见昨晚的疲倦。
看样子昨晚他应该睡得不错,顾嘉年松了口气。
自己却忍不住打了个呵欠。
昨晚说到他的笔名,意外牵扯出一段被时光掩埋的渊源。
顾嘉年难掩兴奋, 与他聊了很多往事。
譬如那些年里她是怎么在爸妈的眼皮子底下, 每个月偷溜去书店追他的连载, 又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拿到妈妈的手机发帖子、看回复, 有几次还险些被发现。
她还问了许多当年看他的小说时觉得困惑的问题。
俩人聊到夜深,直到夏雨渐歇。
顾嘉年这边还在说着话,迟晏已经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她停下话头, 静静坐在沙发上看着他睡熟,又轻手轻脚地去房间里拿了床薄被替他盖上, 这才躺回床上。
然而或许是因为下午已经睡了一觉, 抑或是心情太过激昂,顾嘉年丝毫没有睡意。
于是她重新打开手机, 反反复复地看着那个帖子上她稚嫩的留言与他新添的回复。
“小嘉年,我很好,希望你也好。”
顾嘉年在黑暗里逐字逐句地无声读了许多遍, 眉眼弯成月亮形状, 忍不住在床上翻滚起来。
后半夜,她索性坐起来,从《倾言》的官网上下载了那几年的电子杂志,把那篇《浮木与枯海》从头到尾重温了一遍。
不得不说,成年之后重新读来, 比起十来岁的时候读懂了更多东西,也有了不同的感悟。
于是今天早上,顾嘉年熬着一双兔子眼吃早餐,惹得迟晏以为她夜半做噩梦了。
又打了一个呵欠。
顾嘉年摇下一半车窗,看向窗外的夏景,想要打起精神来。
清晨里的风景与那次夜晚所见大不相同,远山重叠、郁郁葱葱,有山雾自林间起,遮掩了青山的半分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