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怕沈曼不想接手,毕竟如今自行车普及,不代表能赚很多钱。
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摩托车,虽说买不起,但那也是流行。
他的意思沈曼也听明白了,不过自行车厂其实一直到零几年也还能继续被大众接受。
现在自行车厂面临的是外商的技术问题,如果能转型成功,那肯定会赚钱的。
想到这里,沈曼看向顾宸,两人眼神交流一番。
对此高继伟就当做没看到,毕竟是非常大的事情,商量一下很有必要。
顾宸则是没想到她会愿意接手,两人没有这种技术能支持,就算是买了自行车厂,那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等慢慢赚钱。
这时沈曼点头道:“高书記,自行车厂我们可以接手,但里面的员工不能全部接纳。另外,我还需要考察一下。”
这种事情很正常,没道理说接手了还没有任何要求。
高继伟听到她愿意接手,心里非常的高兴。“这个我也考虑过了,你们有要求正常,那就先去看看,你有时间吗?”
现在他有时间,就是不知道他们了。
顾宸觉得可以去看看,就对沈曼点头,两人都同意了。
“高书記,我开车了,要不坐我们的车去?”沈曼见他们还要找车,觉得很麻烦。
高继伟摆摆手,“那可不行,你们先去,我们马上就来。”
对于他这个位置的人来说,能不牵扯就少牵扯企业家。
毕竟那么多人盯着他呢,有些事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
都这么说了,沈曼就没再多废话。
两人先开车去自行车厂,这个厂子吉城就一个,位于汽车厂旁边。
看着宏伟建筑的汽车厂,再看看旁边的自行车厂,可以说的上强烈对比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厂子接手以后不得翻修啊?”顾宸看着破旧的墙体,还有里面那些库房,感觉都快被风刮跑了。
沈曼笑了笑说道:“那是肯定要重建的,这东西不能马虎。厂房就怕起火,这样的厂房一旦出事,那得多少生命呢。”
他们算是对消防隐患在意最多的企业家了,现在其他企业家一般不会管这些,他们只在乎赚了多少钱。
两人正聊着呢,就看到三五个年轻人走过来。
“你们干什么的?不是本厂的赶紧离开!”带头青年非常的嚣张,就差拿个棍子赶人走了。
顾宸眉头微皱,“我们还没有进厂呢,这你也管得着?”
他们就站在大门口不远处,甚至连大门都没挡。
这样上来就驱赶,确实有点不好。
“你算干啥的?”带头青年不乐意了,狠声道:“你知不知道,这里马上就是外企了,也是你们能随便进的?”
“就是,赶紧走!”
后面几个人也在起哄。
闻言沈曼心里觉得可笑,八字没一撇的事情,现在就有人开始耀武扬威了?
这种人放在以前,那就是妥妥的走狗。
觉得这个厂子变成外企会留他们?现在的外企可不会留着原来的人,他们会重新招聘。
这就是姿本家的想法,跟普通人不一样的。
沈曼懒得搭理他们,这时高书記的车也来了,他们上车准备跟进去,结果那几个年轻人把高书記的车都拦住了。
“停下!你们干啥的,登记了吗就进去。”
“就是,你当你是大领导呢?说进就进。”
本来高书記就不太顺心,碰到这些没长眼的更是收敛不住了。
他黑着脸对秘书说道:“下去跟传达室的人说,往厂长那里打电话!”
一听这话的语气,秘书不敢怠慢,立马下车就往传达室跑。
看到跑了个人,他们也没在意,车上还有人呢。
过了两分钟,就见几个人骑车从厂里出来,车轮子都蹬冒烟了。
因为速度太快,各个都手里抓着刹车,脚也跟着刹车。
没办法,就这样鞋子都摩擦冒烟了。
“厂,厂长?”几个年轻人看到厂长痘来了,一时间没搞明白怎么回事。
文昌章看到车上的高书記,立马过去迎接。
“高书記,您来了怎么不直接进去?我都跟传达室的人说了。”他一边说一边擦汗。
别看他是个厂长,但级别还比不上高继伟身边的秘书呢。
这种的得罪人的事情,他都恨不得把阻拦的人吃了。
高继伟放下车窗,冷漠的看向他,“总说你们厂发展不起来,就这样还想怎么发展?放眼整个东北,有你们这样搞生产的吗!”
第384章 留下来吧
很明显,高继伟已经生气了。
文昌章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赔笑道:“是我没处理好,高书記,咱们先进去吧。”
这种时候尽管赔不是就对了,他回头看向那几个年轻人,面色冰冷。
他们都被吓傻了,谁知道这车是书記的?
现在什么个体户都开车了,他们哪知道谁是领导。
沈曼跟着他们的车一起进厂,这回倒是没有人拦着了。
停好车以后,他们两个跟在大家后面。
高继伟回头介绍道:“这是咱们吉城的民营企业家,顾宸,沈曼。他们两口子可是非常的有能力,也有实力。”
最重要的还是实力,现在有钱就是有实力。
文昌章一听赶紧打了声招呼,刚才电话里高继伟已经跟他说过了,这次有希望收购他们自行车厂的,就是这两口子了。
相比较把多年的心血交给外商,他们更希望让自己国家的商人接手。
打过招呼之后,沈曼跟着他们一起在厂里晃悠。
说实话,这外面看着破败的厂房,里面也是一样惨不忍睹。
不过这里的工人依旧努力工作,看样子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外商要收购这个厂子。
这种情况很正常,被收购的厂子先不说以后没有退休保障,就是工作都不一定能保得住了。
而文昌章,也希望能有国内的民营企业家收购这个厂,最起码还是自己人。
看了一圈以后,大致情况也了解了,现如今厂子还是赚钱的,就是不多。
他们来到会议室坐下,高书記问沈曼的看法。
想了想沈曼回道:“其实这个厂还有发展前景,就是不知道需要投入多少。高书記,这个厂的收购价格是多少?”
总归要了解清楚情况才行,不然都是瞎扯淡。
高继伟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文昌章。
“你们也看到了厂里的情况,我也不说别的。”文昌章咬了咬牙说道:“两百万!”
这个价格足矣让很多企业家摇头了,因为投资这两百万,可能三五年才能回本,很有挑战。
虽说这两百万很多,但对于这个能一直生产的厂子来说,确实不高。
沈曼也是这么认为的,只要能开发市场,这自行车厂一定会继续赚钱的。
“文厂长,这个价格是不是太高了?”顾宸没有犹豫的问出来。
既然决定做商人了,那就得做好心理准备,不能碍于面子就不提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