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117)+番外

作者: 岳月 阅读记录

更别提还有玻璃器皿,工匠们在重赏之下简直头脑风暴,学会了在玻璃器皿上作画。

烧制出来之后,画作在半透明的玻璃器皿之上,仕女举着伞站在树下,花瓣轻轻飘落。

人比花娇,仿佛这美人儿就能从里头走出来一样鲜活。

压轴的还是新做出来的小时钟,能放在桌上的大小,更为方便,一个是南洋风格,是一头大象,背着一个时钟。

大象身上还戴着各种金色的饰物,华贵又漂亮。

一个是江南风格,是一座八宝亭。

八宝亭最下面的木盒带着时钟,里面有桌椅,坐着一个人在低头痛饮,连桌上的酒杯和杯子都极为逼真。

那人的表情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看着仿佛喝的是好酒,一脸畅快,看得海商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这么多好东西,他们只恨家产不够多,恨不能回去找亲朋戚友借一大笔钱回来!

顾凝宸后来还得知康熙坏心眼得很,把那个新做出来的喜鹊报时的钟表送去拍卖会。

当然他绝不会卖掉这个顾凝宸亲自画了图纸的小钟表,就是给拍卖会的人开开眼界。

只能看不能买,拍卖会的人都要馋哭了!

他们瞪大眼看着那一对会飞出来的喜鹊,居然还会叫。

叫声跟真的喜鹊没什么两样,看着就更馋了。

偏偏只能远远看一眼,想要分析其中的构造,就只能带回家拆开了。

但是康熙就让看,根本不让人靠近,更别提是摸了。

不过他也不至于光叫人馋,还是叫拍卖会透露出一个消息,就是钟表工坊已经建起来了。

言下之意,很快就会有更多漂亮钟表出现的拍卖会上。

这个消息让拍卖会的人稍微有了安慰,这时候虽然不能拥有,但是以后可以啊!

拍卖会一结束,这些人一窝蜂离开。

不是赶回去找亲朋戚友借钱的,就是写信让家里人赶紧多送点钱来!

像海商和西洋贵族,隔着大老远,也只能含泪写信让家里人赶紧开始筹钱。

不知情的家里人收到信,还以为他们被大清扣下了,这是要大笔赎金才把人还回来的!

不然怎的忽然要那么多钱,都要把家底掏空了,不会是被威逼了吧?

等他们后来得知这边拍卖会的好东西,再送钱过去的时候就太迟了。

好东西都让其他人出高价抢了去,顿时肠子都悔青了!

康熙美滋滋把喜鹊小时钟送出去炫耀一圈,就放在御书房最显眼的位置。

来议事的大臣刚进来,一眼就能看见这个时钟。

到了整点的时候,这个时钟上面就会有两只喜鹊飞出来鸣叫,声音就跟真的喜鹊一模一样。

听闻是定贵妃画的图纸让工匠做出来的,大臣们纷纷夸赞。

康熙听得笑眯眯的,也道:“爱卿不必着急,工坊那边已经动工了,想必很快就能做出几件来。就是这东西精巧,费时费力。”

工坊出来的时钟一部分还是送拍卖会,一部分会给康熙留下赏人。

会赏给谁,当然是办差最出色的臣子。

索额图和明珠互相看了一眼,都觉得自己必定能得赏。

李光地乐呵呵的,不管他能不能得赏还是很高兴,毕竟才几次拍卖会,得来的金子着实不少。

他拱手道:“恭喜皇上,如今这国库是越发充盈了,实乃大幸之事!”

康熙笑着微微颔首,确实几个月的功夫就把之前国库的问题解决了一部分。

接下来各个工坊产出送去拍卖,回来的金子都不是翻倍,而是翻了好几倍。

这样下去,如果今年各地风调雨顺,国库指不定就能补充了大半。

其他内阁大臣发现自己迟了一步,也跟着李光地纷纷附和,好话一箩筐,听得康熙的心情更好了。

今儿召见内阁,就因为弯岛已经收复,那么南方的海禁就能解除了。

内阁之前就明白康熙早就打算解禁,听了这话并不意外。

之前是因为南方海盗肆虐,哪怕开了海禁也没用,反而给海盗送钱送粮食,暂时就没放开。

如今弯岛的海盗都伏诛了,那么解除海禁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加上北边的拍卖会如火如荼,终究有些远了,南方的商人过去就不太容易。

他们极力想要在南方拥有一个港口的拍卖会,尤其江南不缺富贵人家。

这些人不缺钱,缺的是珍稀之物,总不能比别人慢一步,低一头。

江南不少臣子的折子里面就跟康熙隐晦提起了,有人主动要送钱过来,康熙当然不会拒绝。

听闻西洋不少船只到北边港口,因为太多,已经无法容纳,也确实需要分流到别处去。

康熙就打算索性在沿海的几个城市都设立拍卖会,让人把拍卖的物品从京城走京杭大运河顺流而下,这速度就要快多了。

每个拍卖会的展品当然不可能一样,只能说每一种类别都有,他们碰上是什么就是什么了。

不过要是一模一样也不会乐意,毕竟后世都怕撞衫,如今他们也怕撞宝物。

他们有的,别人也有,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的身份来,就该独一无二才是。

哪怕不是独一份,起码也得少,不能满大街都是,那就实在太掉价了。

解除海禁,开放港口,设立拍卖会,这些都不是小事,需要有人去主持。

拍卖会什么情况都可能有,这人得会处事,能沉着应对。

尤其拍卖会上的珍品不少,要负责之人中饱私囊,或者私下压着拍卖品指定给哪个人,这就破坏了拍卖会的规矩。

这样一来,被人知道后,这拍卖会就不能继续办下去了。

康熙叫人来商议,就为了决定这几个地方的领头人。

索额图想让自己的儿子格尔芬过去,这差事看着不大,却极为重要,是个历练的好去处。

也是巧了,明珠也想让长子容若得了这个差事。

容若的才学不错,弱冠之年就得了进士出身,很得康熙欣赏,留在身边当了一等侍卫。

只是他诗词歌赋写得极为出色,性子却有点腼腆,不太爱说话,让明珠发愁得不行。

他想着长子一直没长进,还不如出去历练一番,要是办好这个差事再回到京城来,自然能够平步青云。

两人都不好当面说,其他几个内阁大臣也纷纷举荐了几人。

康熙没有立刻决定下来,回头看看谁更合适。

见索额图和明珠的面色,他就把两人单独留了下来:“说吧,你们这脸色吞吞吐吐的,打算跟朕说什么?”

索额图看了明珠一眼,还是上前举荐了自己的儿子。

明珠也不例外,也举荐了长子容若。

对明珠这个长子,康熙十分熟悉,对容若的才干也相当肯定。

但是索额图的儿子格尔芬就要逊色得多了,年纪不大,也没办过什么差事,明显不是个适合的人选。

康熙面上不说什么,索额图最是知道看眼色之人,心下有些懊恼,连连告罪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