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院娇美小媳妇[年代](6)

坐下来吃饭,一家人在一起说来说去还是侍淮铭的事。

侍淮霞说:“这事是真的叫人想不到,太意外了,我听到消息的时候简直快要高兴死了,小三子这些年全无信音,之前我真以为他……”

下面的话不说了,又道:“咱家淮铭,从小看着就有出息!他啊,生来就不是普通人,我早就知道,他迟早是要成大材的!”

家里人都认同侍淮霞的话,纷纷点头。

吃完饭侍淮霞一家没有立即走。

侍淮霞拉着钟敏芬去房里,母女俩又说了好一会悄悄话。

侍淮钟招呼他妹夫,陈青梅则和珍珍在一起做针线,顺便看着五个孩子。

侍淮霞和钟敏芬在屋里说话,先是拉着手哭一场。

哭完心里就完全痛快了,只剩下高兴。

说完侍淮铭给老侍家争了光,侍淮霞吸一下鼻子忽又说:“便宜那个林珍珍了。”

钟敏芬不爱听这话,只道:“说什么呢你。”

“不是吗?”侍淮霞直话直说:“不是让她捡了个大便宜?小三子在外面辛辛苦苦打五年仗,当了干部,她轻轻松松成了干部家属,以后可享大福了。”

钟敏芬说:“这是珍珍该享的。”

侍淮霞哼一声,“要我说一点都不该,她根本配不上小三子。以前我就看不上她,现在小三子当上了干部,我就更看不上了。当初要不是你非要让小三子娶她,小三子才不会要她当媳妇。要不是有她在这耽搁着,以小三子现在这样的条件,什么样的找不到?完全可以找个城里姑娘的。”

钟敏芬轻轻吸口气,“我不喜欢什么城里姑娘,我就喜欢珍珍!他和珍珍从小定了娃娃亲,有婚约在身上,到了年纪就该娶珍珍!”

侍淮霞笑一下,“你喜欢有什么用啊,小三子又不喜欢,你看不出来嘛,小三子和她就不是一路人。定下娃娃亲又怎么了,这都是新社会新时代了,不兴父母包办。父母包办的婚姻就封建婚姻,我可听到风言风语了,说小三子可能会休了她。”

钟敏芬听到这话眼睛一瞪。

她拍一下大腿,“休了珍珍?我看他敢!他想休了珍珍,得先经过我的同意。除非我死了,不然他别想把珍珍赶出我侍家的门!人还没回来,他就敢想这事?”

侍淮霞哎哟一声,“娘,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呢?小三子是给自己娶媳妇,又不是给你娶媳妇。时代不一样了,你这样,不是耽误小三子的一辈子吗?”

钟敏芬接话就问:“那珍珍的一辈子呢?”

侍淮霞:“娘,你怎么还是胳膊肘往外拐啊,小三子才是你亲儿子啊!他现在可是正团级的干部,正团级!他是要模样有模样,要人材有人材,让他和林珍珍过一辈子,你不觉得亏啊!要我说你不如劝劝林珍珍,让她自己提离婚,成全淮铭。”

钟敏芬冷着脸,“我不会干这事,淮铭敢提这事,我就不认他这个儿子!”

年纪大了思想就是顽固,侍淮霞噎住,不说话了。

***

把侍淮霞一家子送走以后,钟敏芬又拉了珍珍进屋里。

她拉着珍珍的手说:“珍珍,我听说外面有什么风言风语,娘跟你说,不管外头人说什么,你别胡思乱想。你记住,娘会给你撑腰的,只要有娘在,娘就不会让淮铭胡来。”

珍珍听着这话只觉得心里暖。

她看着钟敏芬笑,“娘,我没事啦,我想得明白。”

她和侍淮铭之间确实是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侍淮铭对她没有感情。

如果侍淮铭真要和她离婚的话,她不会纠缠的,如今的侍淮铭,是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值得更好的人,值得更美满的生活,她不会死皮赖脸非要抓着他不放。

但钟敏芬捏着她的手,语气重,“娘不准你这么想。”

珍珍仍是笑着,点头哄她,“嗯,好。”

第003章

侍淮铭不但没死还当上了军官这事在村镇间传得快,关于侍淮铭可能会和珍珍离婚的风言风语,也顺带着传到了各路人的耳朵里。

也不知道谁起的头,总之谣言不需要真凭实据,捕风捉影就足够了。

本来那些还羡慕嫉妒珍珍的人,听到这些风言风语以后,再看到珍珍的时候,神情里总是流露出一些同情。

当然,同情之下还藏着等着风言风语成真的期待。

珍珍没有因为这事焦虑不安。

她还如红梅嘴里说的没心没肺一样,每天该干什么干什么。

比起过去五年的经历,现在的这点风言风语,确实也影响不到她什么。

这样看着没心没肺地又过了几天,珍珍抽出一天空闲,回了趟娘家。

这回回娘家与以往也不同,娘家所有人对她都格外热情。

原因自然无他,都是因为侍淮铭当了干部。

但珍珍自己觉得心虚。

她跟家里人说:“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她大哥听着她的话音问:“难道外面那些风言风语是真的?侍淮铭要和你离婚?他在信里明确说了?”

这倒是没有。

珍珍连忙摇头,“他在信里没提这些。”

大家都松了口气,她二哥又说:“如果侍淮铭真的提离婚,那他就是新社会的陈世美!珍珍你跟他结婚五年,等了他五年,他说离就离,凭什么?”

二嫂出声应和,“就是!他飞黄腾达了就能说离就离?珍珍,就算侍淮铭真的要和你离婚,你也千万别答应!赖也得赖他一辈子!”

大嫂跟着出主意,“珍珍,你婆婆她不是喜欢你吗,你就让你婆婆给你撑腰。只要你婆婆站在你这边,侍淮铭不会不听他娘的话。”

“你再努努力给他多生几个儿子,用孩子绑住他,这辈子就稳妥了。”

……

珍珍的爹娘不在了,娘家只有大哥和二哥两家子。

他们给珍珍出了很多的主意,教了她很多抓住侍淮铭的方法。

珍珍一边听一边点头,但没出声说什么。

人都有事,吃完饭她也没在娘家多留。

回去的路上,她吹着冷风低着头,脑子里都是大哥二哥大嫂二嫂说的话。

想着想着又甩甩脑子,把这些话全部甩到呼啸的北风里。

走了一小半路程的时候,珍珍碰上了同村的薛老师。

薛老师叫薛凡,是白云大队白云小学的老师,比珍珍还小两岁。

他赶着驴车,和珍珍打招呼,叫她:“三嫂,上车来吧,带你一程。”

都是乡邻,珍珍没和他客气,说着谢谢到驴车后边坐下来。

薛凡赶着驴车和珍珍说话,问她:“听说三哥写信回来了,当上了正团级干部。”

珍珍点点头应话:“是呢。”

薛凡看着前方,“三哥从小想法就多,跟别人不一样,我就知道他会是个干大事的人。他要不是生在我们这种小村子里,得更有出息。”

想起记忆中的侍淮铭,珍珍眼里染出微笑,“嗯,三哥哥和别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