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主拿了反派剧本(1377)

还是那句话,人家是把她当成家人,才会这般关心。

否则,人家管她送不送死呢。

何甜甜乖乖答应,然后目送苏传信和他的小兄弟上了山。

傍晚,苏传信躲闪着人群,偷偷的摸到了邱老太的后院。

“老虎死了,我想办法把它弄去城里卖了。” 虎皮、虎肉还有虎骨,都可以卖钱。

这年代还没有动物保护法,人们也没有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

(蠢作者再次提醒:猎杀、食用野生保护动物都是违法的、违法的、违法的!) 。

老虎对于猎户而言,就是一个猎物。

“等卖了钱,咱们一起分。” 苏传信的态度很明确,他不会独吞。

何甜甜虽然没有跟着一起去,但她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线索。

所以,苏传信也算她一大份。

“栓子哥,能给我留几块骨头吗?” 何甜甜了解苏传信。

这人看着吊儿郎当,仿佛一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

其实,他的品性很好,非常靠得住! 何甜甜知道苏传信不会亏待了她,所以,她才会直接提要求。

并表示,“钱,可以少分我一点儿,我想留些骨头泡药酒!” 苏传信眼睛一亮,“好,骨头我给你留一半,还能给你弄些白酒来。” 等弄好了药酒,将来也是非常值钱的。

苏传信满脑子都是生意经,在他看来,商机更是无处不在。

“谢谢栓子哥。

骨头和酒,我都算你一份儿!” 跟干脆人说话,就是这么干脆。

不过是三言两语,这对异父异母的亲兄妹就达成了合作。

苏传信继续带着他的小兄弟去忙活。

何甜甜则趁着夜色,拎着个竹篮,偷偷摸到了牛棚。

“师傅,尝尝我包的野猪肉蒸包。

我已经热过了,味儿一点儿都不比刚出锅的时候差!” 何甜甜熟稔的将篮子里的盘子端出来,放到了那张短了一根腿儿的小破桌子上。

姜耀华等三个老人,也习惯了何甜甜的到来。

怎么能不习惯? 这丫头自打拜了师,她每天都来送东西、送吃食。

姜耀华想拒绝,可他们老哥仨的情况太糟糕,迫切需要何甜甜的补贴。

而且吧,人家一口一个师傅的喊着,且对姜耀华安排下去的学习任务,更是一丝不苟的完成。

看到她跑去县城淘换来的医书,见她两三天就能背下汤头歌,对于草药,有着起码的基础,还会简单的炮制…… 懂事又有天赋的学生,就没有哪一个老师不喜欢的。

姜耀华虽然被伤透了心,也被吓破了胆子,但骨子里还是有爱的传统。

【算了!就这样吧!就算不是师徒,也是合作的对象,是也不是?】

姜耀华这般安慰着自己,慢慢也就认下了何甜甜这个徒弟。

三个老头儿大快朵颐的吃完一大盘的肉包子,姜耀华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开始教导何甜甜。

他有祖传的针灸绝技,见何甜甜居然对人体穴位非常了解,一教就会,姜耀华一时兴起,就教给她一些针灸的法子。

另外还有推拿、正骨。

中医、武术、点穴等等技能,何甜甜都曾经熟练掌握。

现在被系统强行抹除,却还是存有一些记忆。

如果没有系统学习,这些记忆就像大学毕业多年后的人对于中学知识的感觉。

觉得会,也懂这些其中的知识点,就是不能真正的做题。

不过,当她被名师系统、专业的重新教导一番,那些记忆也就成了最坚实的基础。

学起习来,自然也是事半功倍,能够举一反三,迅速领会,仿佛天才一般……

第822章 紧急补救任务(十九)

一个月后,何甜甜的户口本已经下来了。

何甜甜的医术已经达到了初级中医的水准。

或许还达不到名医的地步,但已经比那些赤脚大夫强许多。

邱老太院子里的草药越晒越多,从后院蔓延到前院。

整个院子,都有种草药味儿。

就连距离邱老太二三十米远的苏传信他大伯苏国昌家,也隐约闻到了味道。

苏传信的伯母马喜凤别提多好奇了。

奈何那个“半夏”跟邱老太一样,深居简出。

马喜凤或早或晚的守在自家大门口,都没能“偶遇”成功。

抓不到人,马喜凤又不敢跑去找邱老太唠嗑,她连偷偷溜到人家门口去探头探脑都不敢。

那什么,当年因为侵吞栓子爹娘赔偿金和房子的事儿,苏国昌两口子在苏家村的名声很不好。

虽然后来栓子苏传信“自甘堕落”,成了远近闻名的二流子。

很多人开始嫌弃苏传信不正干,丢了苏家村的脸面。

而苏国昌夫妻曾经做过的事儿,似乎很少被人提起。

但,不提并不意味着众人都忘了。

平日里,马喜凤喜欢打听事儿,喜欢卖弄口舌,还喜欢占人便宜。

妥妥的极品农村妇女。

苏家村的人,对她真是没有半点好评价。

这般讨人嫌的泼妇,若是主动招惹了邱老太,还被邱老太闹出来。

不说村民,就是村长都不答应。

邱老太可是县里都挂了名的英雄母亲。

每年都有小吉普来看她。

老太太本人也不是好欺负的。

她一个孤拐老太太,没有依靠,也没有牵挂。

真要惹急了,她能拼命! 苏国昌、马喜凤他们却不敢。

早些年,邱老太接济栓子,栓子知恩图报的帮老太太干活。

马喜凤就借机偷溜进了邱老太的家。

结果,被邱老太当场抓住,并狠狠的闹了一场。

连大队长都被惊动了。

要不是大队长、村长轮番说好话,并表示会给老太太“主持公道”,老太太都能把事情捅到县里。

到那时,丢脸的就不只是一个马喜凤了,整个前进大队都跟着没脸。

在大队长、村长的双重压制下,马喜凤不但赔了老太太十块钱做补偿,还要在大队部的大喇叭上公开给老太太赔礼道歉。

足足折腾了七天,马喜凤彻底沦为整个生产大队的笑柄,邱老太才算松了口。

马喜凤偷鸡不成蚀把米,再不敢招惹老太太。

连带着对栓子苏传信,她也不敢太过刻薄。

有了那一遭,不只是马喜凤,就是苏家村、前进大队的所有人,都知道邱老太不好惹。

哪怕没有什么算计的心思,日常也不敢轻易在邱老太家门口晃悠。

马喜凤尤为惧怕。

所以,现在她即便好奇得要死,也不敢往邱老太家附近凑。

苏传信倒是知道情况,马喜凤却没有问他。

这个二流子,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好骗、好欺负的半大孩子。

他啊,破罐子破摔,就是块蒸不熟、炸不烂的臭骨头。

而且这人经常跟一群小混混混在一起,苏国昌两口子看着就心惊肉跳。

他们极品归极品,可也只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