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程奕铭自己,若不是想帮帮朋友,他都不愿意继续登记身份证的相关信息。
咳咳,他可是安装了国家反诈app的人,社会上的骗局,他更是听过、见过许多。
“算了,就帮她这一次吧——” 程奕铭一边输入身份证号,一边这般劝慰自己。
但,当他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填完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准备提交的时候,却发现失败了。
什么情况? 程奕铭退出购买页面,重新刷新,发现刚才还标注库存10万件的商品,居然在几分钟内销售一空。
不得不说,何甜甜发布智能手环的时机,确实非常好。
也难怪会有网友痛斥她“蹭流量”。
晨跑女孩儿的事闹得太大了,网友们联想自身,都有了危机感。
网上那些戴针尖的戒指都有人买,就更不用说有官方帮忙站台的高科技产品了。
反正价格也不贵,就算真的不能防护,也能当个运动手环使用。
一个字,买! 10万的库存,听着很多,但对于人口基数庞大的华国来说,根本就经不起“哄抢”。
“通知工厂,加班赶工,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补足库存!” 终于有了产品的he老总谭柔,早就磨刀霍霍。
尤其是她亲身体验了一把守护者一号的神奇,更加的有底气。
背后还有国家粑粑的支持。
工厂、原材料……谭柔谈判起来,简直不要太顺手。
短短一个星期,守护者一号就成功投产,并有了10万件的备货。
何甜甜这边已经去了京大参加新生入学,并进行了军训,守护者一号的生产、销售等事宜,全都交给了谭柔。
谭柔没有辜负何甜甜的信任,营销、推广、管理等工作有条不紊。
除了线上的销售,她还有计划的在一线、准一线城市铺设旗舰店、专卖店。
he娱乐科技公司,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着。
而随后,网上忽然爆出的一个又一个视频,更是把he、把守护者一号推上了风口浪尖。
公交车上遭遇色狼,智能手环直接出击,一个看着像模像样的老实男人,居然是个惯犯,当众被“处刑”。
抱着孩子在公园遛弯的老太太,遭遇了抢孩子的人贩子,一个光圈飞出去,直接把人贩子制服,妖妖灵得到及时报警,几分钟的功夫就抵达了现场。
深夜与人拼车的女孩儿…… 跟着家长信任的老师补习功课的乖巧男孩儿…… 被同学欺负的内向学生…… 一个个视频的出现,还有警方提供的通报,无一不证明了守护者一号的强大作用。
当然,众人惊奇、夸赞、吹捧的同时,也有人表示“担忧”—— 智能手环到底不是人,它对于“善恶”的判断,到底准不准确? 哪怕是人,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
毕竟人心太复杂,善与恶的界限,有时也不是那么的清晰。
孩子觉得老师太过严厉,是一种“恶”。
而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严格教导,才是真正的为了孩子考虑。
智能手环作为一个死板的程序,它能如此的智能,哦不,确切来说是能够做到“万能”嘛。
万一误抓了好人,虽然不会受伤,但人家的名誉肯定会受到影响啊。
一个弄不好,还会被网暴,被社死。
何甜甜准备充足,在去京大报名前,就给谭柔留了充足的资料。
谭柔等网上的“争议”发酵得差不多,已经有不少大v、专家跳出来发声,守护者一号连续霸占了三天的热搜,这才将那些资料逐一放了出来。
“守护者一号拥有最先进、最完善的微表情识别系统,还能监控心跳、体温以及身体的所有细微变化!” 而这些,是可以判定一个人是否存有恶念。
毕竟再严厉的老师,管教学生的时候,也不可能有异常的激素变化。
或许这种识别,做不到万无一失,总有那么零星的极个别。
但绝大概率还是能够甄别出真正的恶人。
相较于它能起到的保护弱者的作用,那微乎其微的失败概率,简直不值一提。
跟切实的效果比起来,那些所谓专家的“担心”,更像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众网友,以及那些已经购买了守护者一号的消费者,甚至是获益者,都无比支持守护者一号,继而无比支持he。
就连何甜甜这个曾经被斥责恰烂钱的不入流小明星,也被网友们所喜欢。
她微薄的粉丝直接突破了三百万,俨然成了二三线的新晋小花。
冯靖愈发急切了,何甜甜已经掌握了流量密码,正是红火的时候。
《破晓》也成功下画,让冯靖这个导演又多了一份亮眼的战绩。
此时再接再厉,他与何甜甜定能相互成就。
只是,新剧本总是那么的不让人满意。
何甜甜那边也开始了大学生活,冯靖愁的脑门儿更亮了。
这天,估计着何甜甜军训结束,冯靖拨通了何甜甜的手机—— “新的剧本?缉毒题材的?” 何甜甜听完冯靖的话,不禁生出了些许兴趣……
第841章 同学
“听着倒是不错,冯导,给我的哪个角色?” 何甜甜拿着手机,站在阳台上,跟冯导小声聊着。
她的宿舍是标准的四人间,床铺则是上床下书桌的构造。
宿舍看着比较新,墙体干净,没有乱七八糟的挂钩或是双面胶的痕迹。
当然,一些固定的位置上,还是留下了上届师姐的印记。
比如挂床帘的屋顶,有整齐的轨道贴纸印儿。
这并不影响观瞻,因为何甜甜直接把自己购买的床帘轨道贴纸贴了上去。
还有床头的一些“小机关”,都能用得上。
何甜甜来到宿舍的第一天,就都重新布置妥当了。
军训结束完,同学们开始进入到真正的新生生活。
京大是国内顶尖的大学,学生们也都是各地数一数二的尖子生。
大家基本上都是奔着学习来的。
即便是迈进了京大的大门,也不会像有些大学生一般,恣意的享受大学生活。
图书馆,宿舍,食堂,还是高三一样的三点一线。
没有刻意的去内卷,但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律、紧迫感,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
就像何甜甜的三个新室友—— 刘一诺,跟何甜甜还算是老乡,都是齐州省的。
但,何甜甜是内陆城市的孩子,而刘一诺从海滨小城来。
她的普通话里带着淡淡的海蛎子味儿,竟别有一番风味。
刘一诺来报道的时候,全家出动,热情的刘奶奶更是拿着自家晒的虾干分给何甜甜等一众室友。
只是这位老人不太会讲普通话,而她的胶东话,作为本省的老乡,何甜甜一个字都听不懂。
交流似乎有些障碍,可老太太热情啊,又有刘一诺当翻译,109宿舍里别提多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