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163)
苏镇见到这一幕,气的咬牙切齿,那可是苏家花了大价钱才买得的新鲜荔枝,据说还跑死了商家好几匹马。
随后李淑又剥开一个荔枝,用一旁的勺子将核剔除,“姑母。”
孝真公主睁开眼,对于送到嘴边的荔枝她并没有什么胃口,但看着长平王的一脸真诚,无奈只能张开口吃下,而后抬起袖子遮掩着轻轻咀嚼。
“如果我记得没错,长平王府,是今日纳徵吧?”孝真公主问道。
“是。”一边吃着荔枝,一边回道,“淑儿按照您的意思,跟随礼部的大臣亲自去了崇仁坊下聘。”
“左相是何态度?”孝真公主又问道。
“崔相公见到我亲至后,有些惊讶。”李淑回道。
“可说了什么?”
李淑摇头,“崔相公没有说什么,但让我见了崔瑾舟。”
李淑见崔瑾舟,不用问孝真公主也知道这过程的尴尬了,以及李淑会说的话。
崔裕曾作为长平王的授业老师,二人本是从小到大的好友。
“崔氏出身名门,想来应该是识大体之人。”孝真公主道。
“我与崔氏也算是朋友,故而她与我一同商定了一份协议。”李淑说道,“婚后互不干涉,人前是长平王与长平王妃,人后,李淑是李淑,崔瑾舟是崔瑾舟。”
“崔氏不愿嫁你。”孝真公主听出了这其中,崔瑾舟的意思。
“是。”李淑点头,“协商之前,她问我,是不是没有任何办法退掉这门婚事。”
“她的心中…”李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人的情感都是复杂的。”孝真公主说道,“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事都是身不由己。”
“但是聪明人,会判断,趋利避害。”孝真公主又道,“在这样的礼制与压迫下,利益才是首要的,别忘了,联姻是两个家族各取所需,而所谓的情感,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
——雍王府——
夕阳照进窗户,爬上了纱帘遮盖的床榻,忽然一声猫叫,将还在睡梦中的人惊醒。
李忱裹着中衣,将跳上床的白猫抱起,随后放到一旁的书案上,“小白乖。”
但没过多久,小白便又跳到了榻上,噗嗤噗嗤着鼻子,像是在生气。
因书房的门窗紧锁,一天未有进食的小白怎么找都找不到出口,而自从它来到书房后,这里面便没有了老鼠的影子,李忱见小白如此,这才想起来今天还没有给小白喂食。
“哎呀,你等等。”李忱从榻上起身,看了一眼身侧还在沉睡的苏荷,赤落着曼妙的身躯,于是俯下身在她额头上落下一吻。
近身时,还能听见苏荷的呼吸声,锁骨下起伏的雪山上,还留有几处紫红的椭圆印记。
小白见李忱不搭理自己,于是再一次跳上床,竖起毛发朝她龇牙咧嘴。
“喵呜,呜呜呜~”
“马上,马上。”李忱爬上轮车,从屉子里找到一笼珍藏的小鱼干,“这可是陈记铺子里的精品鱼干,产自东海。”
李忱塞给小白一条鱼干,小白一口咬住,随后消失在了书房中,“喂,小白,拿着我的海错就这么跑了?”
躺在榻上的苏荷从午后的睡梦中渐渐醒来,她掀开身上盖着的丝绸,看着正在喂猫的李忱,“阿忱的体力,何时变得如此好了,竟比我还先醒来了。”
李忱收起鱼干,推着轮车回到踏边,笑道:“这不是娘子教的好嘛。”
苏荷从榻上爬起,舒展了一下腰身,随后走到李忱坐前,而后俯下身勾起她的下颚,邪魅笑道:“哦,是嘛?”
李忱伸手将苏荷拽入怀中,让其坐在了自己的腿上,“难道不是吗?”
苏荷坐在李忱的怀中,双手勾着她的脖颈,随后腾出一只手从她耳后轻轻划过白皙的脖颈至柔软的胸前,“十三郎不让我练剑,”随后直腰,凑到李忱耳侧,“那我也不让你看书,这叫礼尚往来。”
李忱搂着苏荷,刚要说什么时,书房的门忽然响了。
咚咚!——
“郎君,娘子,酉时到了。”是十一娘前来提醒二人。
听到时辰,苏荷有些惊讶,“酉时了?”
遂从李忱身上离开,拾起地上掉落的衣物,“我记得是午时入的书房,怎就过去了两个时辰之久。”
李忱揉着酸涩的肩膀,“两个时辰对七娘而言,也算久吗?”
苏荷忽然脸红了起来,她走到李忱身上,轻轻揪住她的耳朵,“再这样,你就自己一个人去吧。”
“别。”李忱当即认怂,“我错了,娘子。”推着轮车跟在苏荷的面前好声好气道,“此次家宴,是在你我新婚大喜之后所设,不用想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苏荷拿起榻上的贴身衣物,又将李忱的公服捡起,丢到她的怀中,“快些穿上吧,误了开宴的时辰,我可不管。”
“喵~”
苏荷刚穿好衣服,小白便又跳了出来,嘴角的胡须还亮着油光,它瞪着李忱,连坐姿都变得十分乖巧。
李忱向小白摇手,“没了。”
见主人不给鱼干,小白又走到苏荷身旁,在她的脚上蹭了蹭。
“什么没了?”苏荷问道李忱,“你给小白吃什么了?”
“舅父送的海物,鱼干。”李忱说道,“它饿了,一直嗷嗷叫的,咱们这样,总不能出去给它找食吧,我就想起来书房里还有一盒鱼干。”
“嗷嗷叫?”苏荷愣住,“我说十三大王,您养的可是猫诶。”
作者有话说:
海错:海鲜
李淑跟瑾舟没有辈分差,因为崔家只是雍王的舅家,只是雍王的亲戚,跟东宫没关系。
贵妃也是妾室,除了皇后其余的都是妾,庶母的身份不可能压过亲王。
东宫现在被压的很惨,能用的人几乎都被李甫弄死了,崔裕代表整个清河崔氏,大世家,但是崔裕这个人的性格有点死板,也是正直之人,所以就被划到东宫了。
皇帝不会换太子,因为都没什么人可以换了,那些没成年的会主少国疑。
第105章 长恨歌(五十九)
——大明宫·清晖阁——
天圣十一年夏, 帝宴于清晖阁。
清晖阁在蓬莱殿西,近太液池,盛夏时能听见蝉鸣与夜里的蛙声。
阁中有六尚局宫人以及宦官正在陈设桌具坐褥, 烟火从尚食局的厨房内缓缓飘出, 被风吹散于夕阳中。
今日家宴,除了皇帝的儿孙, 还有内廷的妃子也会出来,太子生母卢贤妃, 吴王生母刘淑妃,余下昭仪、婕妤、才人数十,皆为诞育过皇子、女的妃嫔。
家宴尚未开始, 妃嫔们从内宫中出来, 聚集在太液池畔喂鱼赏荷。
今年的夏荷长势极好,“快看哪儿。”妃嫔指着太液池, 鱼儿跃出水面,咬下一瓣荷花。
太液池畔传来许多孩童玩闹的声音,未成年的皇子与公主都会留在内宫与自己的生母居住在一起, 等到成年后加冠, 受封离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