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152)

朝廷的公文?

卓思衡心道官窑和贡茶的事都已办妥,寻常公文也不需要他急忙赶回,除非……

除非是人事上的任免。

“我这就去官驿取马赶回,远达你若无事可以多逗留些时日,书的事咱们之后再谈。”他转身走出两步忽得停住,复又对宋端说道,“陆恢年纪比你长,不许叫人家小掌簿。”

再走两步后,卓思衡似猛地想起什么,又调头望向戴面具的少女,“多谢云姑娘导引指教,山路难行,我这位兄弟也是堂正君子,让他送你一程。”

说完这才头也不回地走了。

少女欲摆未摆的手尚在半空中,只好又落了回来。

“姑娘就是云桑薇?”宋端意味深长看着两人,忽然说道。

“你怎么知道?”少女忽然警觉。

“你堂姐正在四处寻你,她说你一大早戴着面具人就没影了,大巫妪告诉她说你是去看楚巫洞,她们谈话时我刚好在。”宋端笑了笑,“快回去吧,你姐姐可是生气得很。”

云桑薇不说话了。

回到镇上后,果然她在自家老宅被堂姐云芷薇堵住,不由分说被抓下面具,拎回房里。

“你也太大胆了!孤身一人跑去那种荒郊野岭的地方!况且那洞里你不是昨天才去过,怎么今日又要去看?你来这里后愈发得野了!怎么还穿得如此粗野?”云芷薇比云桑薇大两岁,说起话来很有姐姐的威仪,“还有两天咱们就要回江州了,亲戚都走动得差不多,你给我好好在家里待着,不许再乱跑!”

云桑薇很想说,她其实不是一个人出去的,但忽然想到若是说和姓卓的那位二人同行,只怕今夜别想睡觉,于是便识时务的安静着听完,也不辩解。

自己堂妹脾气有点古怪,云芷薇是知道的,此时也明白她并不服气,只是一时静默,于是又道:“回江州后你也该收收性子,我们家虽是名望还在,但根本算不上什么世家大族,可你也得顾忌家人脸面,至少做些娴静的姿态,要么窝在家里闭门不出,要么出去就不见人影,哪像闺秀女儿的样子?”

云桑薇知道此时若是不说话,姐姐还会继续絮叨下去,于是忽然开口道:“姐姐,回来的路上我见了那位宋公子,他此时正在拜访叔父呢。”

云芷薇的脸仿佛瞬间烧透般红了,支支吾吾又说道:“我去看看……给叔父的药熬好了没,你好好待着,回来我看你不在,小心回去我告诉爷爷!”说完便三步变作两步离开了。

云桑薇低头一笑复又摇摇头,瞥见手上的面具空洞的眼睛正望向自己,山枭莫测的似笑非笑此时看着并不狰狞恐怖,倒像是在揶揄着什么,遐想之际,她觉得右手触摸后那种微微麻痹的奇怪感觉似乎还在徘徊……

第88章

“是吏部的公文么?”

卓思衡快马加鞭返回泉樟城,直奔郡衙,见到潘广凌的第一句话便猜中了。

潘广凌已经习惯卓大人的神奇,但还是忍不住面露惊讶,点头道:“是,是大人升迁的告身和文书。”

“没有圣旨?”卓思衡微微蹙眉问道。

“没有。”

卓思衡没有回答。

这时候调他离任是为何?最近哪里很缺官吏么?对了,之前瑾州州府处置了春闱弊案,原任学事司提举和下属一干人等均遭罢免,可谓雷霆横扫无一幸免。然而按照惯例,州府一级的学政缺任是由吏部委任官员填充或是本地州府其余官吏暂监,也轮不到他这位郡一级的官员。

“云山啊!你可回来了!”

一进衙门内堂,来回踱步满心焦惶的何孟春便迎上来:“这……这好端端的,怎么给你调走了啊?”他说着将吏部的文书递来。

卓思衡接过一看,吏部没给他提品级,却直接调去了瑾州州府学士司提举。

职务确实是高升了,但其中深意却令人不安。

陆恢也在堂内,他手捧一摞簿册安静站着,也是微微偏过头不知在思索什么,一时堂内四人皆是沉默,许久,卓思衡率先笑了笑说道:“我外任还差一年期满,没想到就要离开何大人,实在有些不舍,今日退衙后想去大人府上叨扰,当做别离前一叙,不知可否?”

何孟春当然高兴,连连称好,又道:“云山,你此行建阳,不知是否……”

“下官当然谨记,给何大人带了些当地延年益寿养生的良方,此方为本地百岁老者所述,在我马鞍挂囊之内,今日一并送至府上。”卓思衡装作没看到潘广凌的白眼和陆恢的冷笑,和蔼堪比春风般说道。

“好好好,我这就去筹措一下今夜的宴席,咱们不醉不归!”何孟春说完一改之前愁容,欣然离去。

“都什么时候,还惦记他那点破事儿……”看着何孟春的背影消失,潘广凌才开口说出憋了好久的心里话。

“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何大人,不必同他计较这个。”卓思衡收回笑容,又看了看自己的任命告身书,“十日之内动身,这样着急么?”

“大人。”一直没有说话的陆恢此时才开口,“安化郡浮汀山本地书院刚刚破土,向西往江州的官道仍悬而未决,几处加挖的麻池仍是没选好地点,这三样是我们手头最要紧的事,十日之内很难完成。”

卓思衡点点头:“我明白,百姓的事耽误不得,吏部的差事我也不敢拖延,咱们只能尽量兼顾。小潘,你这个长史得在安化郡继续忙好几样事,千万不要疏漏,何大人那里今天我会安排好让他不会烦你,但从今往后,你也得自己亲力亲为代我行事。”说完他拍拍潘广凌的肩膀。

虽是紧张,但被寄予重望的潘广凌显得激动又不安,他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只用郑重的点头允诺替代话语。

潘广凌这两年的成长是卓思衡亲眼见证的,将自己未能着手完成的民务民政交由他主理,卓思衡是放一万个心的。

然后他又看向陆恢,没等他说话,陆恢便先开口道:“大人,我不过是九品小吏,调派差遣无需经过吏部,大人忙中上任到一处新地新衙,身边不能没有自己信得过的人,下官愿意虽大人同往永明城。”

陆恢有种敏锐的聪颖,他反应总是很快,尤其对政事有种天然的敏感,仿佛知道其中关节不好打理,短短一会儿便已做好前赴后继的心理准备。

“好,我也是这样想的。”卓思衡有种自己培养出来的下属都能独当一面的满足感,话语里终于有了点轻松的腔调,“虽然事情突然,但我并非完全没有头绪,你们不必担心,先处理好自己手头的事,还有些时日足够打算,不必惶惑。”

卓思衡说话一贯镇定自若的语调让潘广凌和陆恢两人都平复许多,看着二人离去,卓思衡自己却陷入略显迷惘的沉思。

他当然知道这个安排过于唐突,可是他不信只是吏部能让他轻易调离,其中皇帝究竟是否有授意?或者其中会否有其他原因还需证实。如果吏部的这个安排有皇帝的意愿在其中,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整顿学政之事已成为皇帝眼中的要务,或许他中意的人选正是自己,才试探性的让自己在地方先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