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229)

卢金平叹了声:“可真有钱,可真舍得!”

之前大家初步交流过,彼此了解情况,两个同学都知道初挽嫁人了,爱人有本事,公公也了不得。

卢金平自己上的师范大学,国家有补贴,现在上了京大研究生,也是靠着补贴过日子,自然缺钱,紧巴。

旁边宋卫军性情温和,听到这个,也就道:“其实还是眼力界,初挽同学眼力好,要是我们,就算有钱也不舍得买,毕竟还不一定怎么着呢,万一赔了呢。”

卢金平见此,也就不提了。

初挽听着,其实多少感觉,卢金平可以对自己有些好奇,也有些“不服气”。

自己没上过本科,年纪小,直接上的研究生,而且之前又被岳教授教导着跟了阿拉伯专业一起学习,在他看来是“被特殊照顾”了。

可能他觉得他靠自己拼打上来的,不太看得上自己这种走特别招生上来的?

其实初挽来读考古系,只是为了沽名钓誉,混个资历,谁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讲究,还得在这里搞尔虞我诈呢。

况且这学校本科生里还有一个她表姐陈蕾,那可是她得处处提防着的人,免得哪天给她下绊子。

这么低头闷想着的时候,卢金平却问起来这苏玉杭的事,旁边宋卫军倒是比较实诚,就把这里面的门道一五一十地给他们说了一遍。

“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考古系也是这两年才成立的,当时成立得匆忙,很多规制都不齐全,现在学校研究着,决定我们考古系从历史系分离出来,然后成立一个单独的教研室。”

卢金平:“对,然后呢?”

宋卫军叹了一声:“我们导师为了这个教研室,可是下了功夫,和黄教授几个没日没夜讨论建设方案,付出了不少心血,本来依岳教授的资历,这教研室主任的职位应该是手到擒来的。”

初挽听这个,突然意识到了。

上辈子,苏玉杭才是京大教研室主任,也是考古系主任,根本没岳教授什么事。

卢金平:“对,我们导师担任主任,那肯定是应该的!”

他说这话,倒不是虚的,岳教授三十年代初就已经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主持河南、陕西、河北一带多处遗址的发掘,从成就上来说,在京大考古系算是数一数二的,那苏玉杭到底年轻一些,资历也浅,和岳教授没法比。

就说今天这明朝青花瓷的论证,明显可以看出,苏玉杭学术功底还差了一筹。

宋卫军却叹了口气:“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导师没有海外留学经验。”

卢金平:“什么?海外经验?”

宋卫军苦笑一声:“没出国,没在国外重要刊物发表过文章。”

这下子不光卢金平,就连初挽也纳闷了:“为什么要在国外发文章?我们岳教授在国内的成就不是挺大的吗?”

要知道,岳教授几乎可以说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就这,还不够格?

宋卫军看着卢金平和初挽眼里的疑惑,叹道:“这里面有点渊源,你们可能不太了解,其实在三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学校曾经和南京史语所合作,要搞挖掘工作,但是人家觉得我们历史系没有国外回来的考古科研班底,直接拒绝了,之后我们才和北平研究所合作的。因为有这个教训在,我们新成立的考古系,最好是有国外背景才好,这样子有助于以后开展工作。”

初挽听着,倒是也多少明白,考古学不光是书本学问知识,还需要技术实践操作,需要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比如生物学、地质学和地层学。这些方面,西方到底是技术先进,国内起步太晚,底子薄。

不过就岳教授来说,他虽然没出过国,但经验丰富,也曾经自学过国外一些技术方法,其实并不比国外留学回来的教授差。

卢金平连连皱眉:“这也太形式主义了!岳教授主持过多少挖掘工作,这还不够吗?非得学国外,国外也不一定和我们国内一样!”

他很是义愤填膺的样子,这倒是让初挽意外,看来这是一个直性子,一时对于他刚才试探的不快倒是淡了一些。

宋卫军:“也是没办法的。”

初挽懂了:“看来上面属意的教研室主任是苏教授了?”

宋卫军含蓄地道:“应该是重点人选了,所以苏教授最近也很在意各方面的情况,毕竟是特殊时候嘛。”

初挽彻底明白了。

自己的出现,直白地揭露了苏教授一个重点研究过陶瓷的专业人士,是如此有眼不识泰山,竟然错过了一件明朝青花瓷,从而也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对历史发掘的机会。

在这么一个节骨眼上,自己几乎等于那个闹场坏事的人了。

她终于道:“听起来这事还挺有意思的。”

宋卫军和卢金平听到这话,同时看过来。

初挽已经吃差不多了,放下筷子,笑道:“我觉得我们可以押一个注,看看这教研室主任的位置,到底花落谁家。”

卢金平顿时诧异,张大嘴巴,惊讶地看着初挽。

宋卫平嘴角抽了下,之后笑叹:“初挽同学,别闹了,这不是我们能随便讨论的。”

他无奈:“我当然希望我们岳教授能当上,那对我们也有好处,但目前看,海外经验,还真可能是硬指标。”

第105章

初挽下午没课,直接去了图书馆看书,研究生正式开课后,阿拉伯专业的课程她也挑要紧的两个上着,同时还要兼任黄教授本科课程的助教,这自然有些忙了,在学校的时间就多起来。

陆守俨最近参加工作,单位也忙,有时候未必有时间回去吃晚饭,她便干脆也不回去吃了,就在学校吃,这样吃完饭,回到家,看会书,他可能正好到家。

这天图书馆看书,她做了一堆笔记,又借了几本书放在书包里,抱着笔记收拾书包打算回家,谁知道出来图书馆,才发现外面秋雨起来了。

其实在图书馆时已经隐约听到外面动静,飒飒树叶之声,窸窸窣窣的,不过她只以为是秋风的声音,谁知道竟然是雨。

雨水淅淅沥沥的,顺着图书馆老式屋檐滴挂而下,校园里弥漫着朦胧的雨雾,初挽试量着拿出伞来,秋风一吹,伞也不好拿。

她看这情景,自然不愿意冒着雨骑自行车回家,心里存了侥幸,或许晚一些雨就停了,干脆就去食堂吃饭了。

因为下雨,食堂里也是潮乎乎的,挤满了人,初挽排队半天才打到饭,等找位置的时候,竟然遇到了陈蕾几个同学。那几个同学见到她,热情得很,赶紧招呼,口里称她“小初老师”,笑着道:“小初老师你坐这边,我们挤挤就行了。”

初挽也就过去,干脆和她们一起吃饭,其间聊了课程的事。

大家七嘴八舌的,有请教初挽问题的,也有想试探接下来课程的,当然更多的,多少带着探究的意味。

毕竟初挽太年轻了,也就和她们差不多,还是陈蕾的表妹,结果就直接上了研究生,还是她们的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