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准备工具,机耕队的十几辆拖拉机,十几台收割机,要先检查维修保养,各种配件要提前准备好,班次人员安排好。做到人歇机器不歇,夜里还要开大灯工作。麦收可得抢时间。
农场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还要靠人工。每个工人两把镰刀,一块磨刀石,好方便随时磨镰刀。
另外就是吃饭问题,为了赶时间,一般来说,食堂的工作员会把饭菜送到地头,大家吃完继续回去干活。
他们四分场的食堂伙食不错,而且麦收期间,工人还是伙食补助,每人每天一两肉,油也比往常多发了几桶。
杨君苏让食堂的工作人员尽量走心些,保证营养的同时还好吃。
另外就是防暑工作,饮水必须得到保证。职工和家属都要参加劳动,杨君苏手上可调动的小手就是小赵齐冰。还有一帮中小学生,她提前跟校长打好招呼,这帮学生大部分都到他们这片。杨婷婷杨春杨秋都在。
杨君苏分封三人为队长,杨婷婷带着一帮女生帮食堂打杂做饭,杨春杨秋各领一支队伍去帮忙送水,杨二宝就编在杨春的队伍里。至于杨大宝,早被她赶上去割麦子了。
她甚至连叶老太杨富贵也没放过,这两人教训起人精神十足,身体好得很,老年人活动活动对身体好。
叶老太被安排去洗菜,她本来不愿意。
杨君苏指指别的老太太说道:“你看看人家的奶奶,比你岁数还大呢,都下地去拾麦穗。怎么就你不行?奶奶,你就为你大孙子,为我们争一回脸,咱老杨家可是体面人家。”
叶老太:“……”
杨君苏把奶奶安排在食堂打杂,爷爷安排在晒麦场晒麦子,人老先老腿,就得让他们溜溜腿。
她妈更不必说,肯定也得参加劳动。反正全家都动员起来了。
杨君苏忙完这些,把高洁齐冰小赵他们三个叫过来,让他们挨个汇报各息的工作。
高洁先汇报:“机耕人员调度正常,所需零件全部配齐,机器已经全部检修完毕;食堂安排妥当,共有四十个中学生,十个一队,不停送水和凉茶,防中暑药水也已备好,以防工人中暑。”
接着是小赵汇报:“各地号已经巡视完毕,没有异常,明天早上四点,全体工人下场收麦。”
轮到齐冰时,她认真翻开笔记本:“杨科长,工人的工具,伙食饮水全部安排妥当。我们三个都参加过麦收,其他琐细工作,我们来做,我觉得你最主要的职务是宣传和广播。”
杨君苏点头:“行,那剩下的工作我就交给你们了。宣传和广播工作是纪书记亲自教给我的,我必须得完成。”
杨君苏很快就想好自己要干什么了,麦收她懂得不多,没事,领导也不可能全部都懂,不懂的交给懂行的人去干就行。
她的长处在宣传在口才,在于给别人鼓劲。
接下来的宣传和广播就是她的战场。
按照正常规矩,小刘是宣传科的,应该是杨君苏给他当助手。但小刘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要按照自己的水平,顶多就是不出错,但也没有惊喜和亮点。往年可以这样,现在,纪书记和各位领导的胃口被杨君苏养叼了,往常的老一套激不起人家的兴趣。
小刘语气诚恳地说道:“杨同志,这次又得麻烦你了。这样,你打头阵,我给你打下手。咱们的目标是把宣传工作做好。”
杨君苏笑道:“刘同志,你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气量,心胸最宽广的男同志。咱们也别分头阵不头阵,任务咱俩一起完成。有了功劳同享,有了错处一起担。”
小刘心里愈发舒坦,连连点头:“好好。”
上午九点开始,广播便不停地响了起来,先是放了两首激昂的革命歌曲,给大家鼓鼓劲。
接下来的广播里便是杨君苏那清亮好听的声音,她先播报了最新麦收简况,天气预报等等。
接着便抑扬顿挫的念起了革命诗歌:
“革命烈火燃五洲,
大好形势眼底收,
丰早景色看不够,
金灿麦海香千秋⑴。
农业工人坚志坚,
钢铁铁骨英雄胆。
大战农业第一线,
七十年代写新篇⑵。”
这些说是诗歌,其实就是顺口溜,这个年代的诗风都是这样,大家听着也挺喜欢。
上午是诗歌,下午是典型人物专访稿,这是面向全农场的。杨君苏没有仅仅局限于四分场,而是把目光放在全场的先进人物身上。
今年的典型人物,既有兢兢业业老工人,也有热血小青年,甚至还有家庭妇女和学生代表。
杨君苏把一分场的一个老人和小青年合写在一起,就成了《老少同打麦收战》;二分场写了一群先进知青《冲锋陷阵革命青年》;
三分场的典型人物是基建科的老高:《挥汗如雨艳阳天,手中镰刀不停闲》。
老高听到广播,嘴上谦虚,心里早乐开了花。幸亏何中华当初把工作让给了杨君苏,要不然场里真要错过一个人才了。
老高之后,是学生代表的表扬稿,稿子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小鹰腾云练职场,新刀淬火试锋芒》。
这些学生娃毕竟年纪小,还没学会大人的虚伪,当场激动得叫喊起来:“快听快听,是表扬咱的。”
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越听越高兴,越听越上头。
他们好想见见写稿的人,但人家忙得很,听说杨婷婷杨春是她妹妹,于是大家一窝蜂地去找两人。
“婷婷同志,杨春同志,我们要向你……向你们的姐姐学习。”
杨婷婷和杨春懵了一下,随即答道:“啊,好的好的。”
杨君苏的广播,纪书记也听到了,他颇有兴趣地听完后,说道:“这个小杨脑子转得快,文笔好,口才也好,真是难得的人才,倒挺适合咱们党委。”
谢秘书听着心里一咯噔,果然,他所料没错。纪书记是越来越欣赏杨君苏了。
作者有话说:
⑴⑵为引用,部分字句有改动。那个时代的诗歌其实就是顺口溜,就觉得好玩,大家要以喜剧的心态看待它,真正的好诗歌还得是唐诗宋词。
第七十七章 一边抓革命一边促生产
谢秘书略一思忖, 委婉地建议道:“书记说得没错,杨同志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她不光口才好文笔好,还务实能干。要是让她在一线锻炼两年再往上提拔, 说不定会更好。”
纪书记稍一沉吟, 便道:“那就让她再锻炼几年吧。”
……
麦收过后, 是收割油菜和黄豆,之后是夏种夏锄,忙完这些才稍稍清闲些。
整天风吹日晒东奔西跑的, 杨君苏的肤色变成了健康的小麦色,人也瘦了好几斤。
叶香云见状又忍不住犯嘀咕, 都当上科长了, 还是天天跑来跑去的,坐公室里呆着不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