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女场长(178)

杨君苏道:“未卜先知那倒没有。主要是这个集资建房的建议其实更适合工厂。书记你想,他们的职工越来越多,职工要生儿育女,家中人口越来越多,但房子还是以前分的房子,肯定是越住越挤。

这两年为了革命,很多工厂牺牲了一部分经济效益停工停产。很多厂子拿不出钱来盖新房。咱们农场跟他们一比,住房条件其实还说得过去。而且咱们胜利农场在党委的英明领导下,形势一片大好,革命生产双丰收。可以这么说,农场同意集资建房主要是场领导为职工着想,加上敢于接受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勇于创新。而不是像工厂那样是迫于形势进行必要改革。”

纪书记听着这些话,像吃了顺心丸似的,心头无比舒畅。确实如此,他们农场的住房条件比工厂强太多了。

纪书记脸上带笑:“这些兄弟单位的难处,我是理解的。他们要来取经学习,咱们必须得热情招待。这事呢,我还是想把它交给你和小谢来办。你觉得如何?”

杨君苏道:“纪书记,我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保证完成任务。”

纪书记朗声一笑:“那你觉得如何接待比较好?”

杨君苏张口就来:“先带他们去参观一下楼房外观,再由基建科的贺科长和老金给他们讲讲盖房建房的经过,总场办公室讲一讲大致的预算规划。最后,由我带着他们去参观一下样板房。”

纪书记问:“什么叫样板房?”

杨君苏解释道:“这么多房子,要是挨家挨户参观太麻烦了,反正房子的结构都差不多,选取几户装修得比较好的住户做为代表,让他们参观一下就可以了。这几户代表就叫样板房。”

“哦哦。那你选取几户代表,让他们好好打扫装修。要给兄弟单位留下好印象。”

杨君苏点头:“我明白的。”

杨君苏从党委办公室出来后,就开始考虑选谁家当样板房。

她家算一家,李卫红也可以算一户,杜娟算一户,军属那边,田翠翠家算上,张进家和小路家,暂时先选这么多吧。

她回去后先跟宋要武汇报情况,宋要武说:“既然纪书记点名要你去主持,你就放开手脚去干吧。对了,你记得跟张书记汇报一下。”

“好的。”

说到跟张书记汇报,杨君苏觉得这是个拉近双方关系的好时机。

杨君苏从场长办公室出来,就进了党委办公室。

王宏声和朱明成看到杨君苏进来,都不由得停下手头的工作看着她。

王宏声似笑非笑地问道:“杨同志,你今天来有何贵干?”

杨君苏道:“我来找张书记汇报工作。”

张书记在里面的小套间,听到声音,说了声:“进来吧。”

杨君苏进了小办公室,外面的两人虽然表面上仍在忙碌,但都忍不住竖起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

张书记的态度矜持,指着对面对杨君苏平淡地说道:“坐吧。”

杨君苏坐下后,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张书记,刚才纪书记把我叫过去,说县里和市里的几家兄弟单位要来参观咱们的职工新房,具体事宜由我和谢秘书安排。我毕竟年轻,经的事少,就来请你指点指点,给我把把关。”

作者有话说:

我今天的榜单任务不够,又在这章加了一千多字,大家看一下,省得明天接不上。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安排妥当

张书记问道:“宋场长怎么说?”

杨君苏道:“宋场长说让我看着安排, 别把事情办砸就好。”

张书记思索片刻,集资建房的事是杨君苏提的建议,后来也是她和谢秘书在管, 现在由她管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党委初上任, 如果一上来就指手画脚就显得不好看, 但不管怎么说,杨君苏来向他汇报工作,那是懂规矩, 这个同志倒也还行。

张书记对杨君苏的做法还算满意,态度也有了一点微妙的变化, 他慢条斯理地说道:“小杨啊, 咱们农场的工人虽说叫农业工人,但跟那些真正的工人阶级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 县里和市里的兄弟单位来咱们这儿参观学习, 是咱们场里的荣幸和体面呀。传出去,别的农场都得高看咱们一眼。”

杨君苏道:“张书记果然是高屋建瓴, 格局宏大, 我倒没想得这么深远。你这么一说,我都有些紧张了,我可不能把事情办砸了, 影响咱们胜利农场的形象和面子。”

张书记的语气就更亲切了:“小杨啊,我只是这么一说, 你不要紧张, 我相信你是可以的。”

杨君苏说:“张书记, 俗话说, 心中无纲, 百事白忙。我希望这次由党委来给我们划好纲和线, 我们好跟着做。”

张书记听着舒服,他本来还在想要以什么手段插进四分场的事务中,现在一看,这不正好是个好机会吗?

县里和市里的各单位来参观,不正是展示党委力量的好时机吗?

杨君苏说:“纪书记说,县报市报的记者也会来。”

“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肯定得来。”

张书记还在沉思着,该怎么划好纲和线。

杨君苏一看对方真想给自己划线,那可不行,她只是客气客气,别对方真当真。

为了掌握主动权,她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张书记,这样,我先说说我的计划,你给把把关。”

接着,她诚恳地说道:“张书记,这次的事情又多又杂,时间还短,我斗胆向你请求支援,希望朱明成同志来协助我一起完成这个任务。”

这个提议正合张书记的心意,他笑着说道:“可以的,朱明成和王宏声最近都没有什么紧急任务,他们两个都可以去帮你。”

杨君苏善解人意地说道:“谢谢张书记,不过你们党委还要负责全场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量可不轻,我也得体谅你们,我只要朱同志来帮忙就行。”王宏声就算了,来了也是碍事。

张书记:“那行吧。”

外面的朱明成倒不诧异杨君苏会点名要他,毕竟,他们两人又没有恩怨,但她跟王宏声倒有旧怨。

王宏声:“……”好你个杨君苏,这是公报私仇啊。

张书记把朱明成派出去协助杨君苏,王宏声的心情很不好,有事没事就在朱明成面前上眼药:“明成啊,你要小心呐。这个小杨可不简单,有八百个心眼子,你可别上她的当。”

朱明成敷衍地嗯了一声,不作回应。

杨君苏对朱明成的态度倒是挺好,有事就跟他商量。

朱明成对她仍旧不远不近不冷不热。

杨君苏再见到杨梅时,对她感慨道:“姐,你家的朱同志就像暖水瓶似的,外面冷里面热,就只对你热。对别的女同志态度相当冷淡,这对姐姐来说是一种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