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成频频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杨君苏接着说:“唉,其实咱们上次搞的那个集资建房挺好的。我觉得要是职工们的生活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大家手头有余钱,再搞一次也未尝不可。”
朱明成不由得心里一动。上次他错过了,如果再来一次集资建房,他肯定能轮上。
他想了想,建议道:“杨同志,其实你的主意也未必不可行,只是你需要让我们党委的影响再扩大一下。你看准时机再提一下,我再帮着提一提,宋场长一同意,张书记没准也跟着同意了。”
杨君苏把张书记刚才的话一联系起来,瞬间明白了。张书记想的是扩大党委的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还不想大动干戈。对,就是出巧力得大好处。
问题是怎么扩大影响力?农场内刊,他已经看不上了。县报,市报已经上过了,你再想上,也得有充分的理由。人家报纸也不是她开的想上就上。
报纸不是她开的?杨君苏突然脑中灵光一闪。
他们四分场可以办份场报,跟内刊走不同的路子,走亲民接地气路线,就办那种油印小报,成本也不高。
杨君苏回到办公室里,就跟齐冰高洁小赵三人说道:“你们说,如果咱们四分场要报场报,你们想在上面看到什么样的内容?”
三人对视一眼。
高洁先回答道:“我想看些有意思点的,不要全是大套话。”
齐冰说道:“我想看实际一些的内容,像是农事呀,最新时事新闻啦等等。”
小赵挠挠头,说道:“我想看体育类的,估计也没办法弄。”
杨君苏又去问合作社和机耕队的那帮人。
大家一听说要办场报,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小路抢先说:“杨姐,场报一定要宣传我们机耕队。”
田翠翠说:“必须有我们养殖厂。”
李卫红抢着说:“你们都放心好啦,肯定都有份。杨姐,咱们的场报最好要有革命性。”
杨君苏总结各方面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考虑,打算先弄一份手抄报出来做为样报。
样报上分为时事新闻,工农动态,民生文娱,体育风采,甚至还有一块广告栏目,现在用不上,以后备用。
头版头条是她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巍巍西山春意浓,改天换地乐无穷》,文章的主题是回顾往昔,展望未来,把握现在;第二篇《胸怀一轮红日,脚踏时代风雷》,展示四分场农业学大寨的成果,表示要再接再厉,再创辉煌。除了文章还有插画,不过,杨君苏画画水平不太行,她留出空白给擅长绘画的同志。
除了文章,还有短小精干的新闻报道,比如养猪场的小猪们来了,养殖场的鸭仔到了,砖厂的质量再创新高等等。体育报道,就写了四分场的乒乓球比赛和职工的羽毛球比赛。
写完几篇重要的文章后,杨君苏把手抄报拿给高洁齐冰他们看,让他们也贡献一点力量,三人倒是挺乐意,你一言我一句的,但是等到往上写时,他们又犯了难,因为他们的字跟杨君苏的一比,显得有点难看,而且字体不统一,很影响美观。杨君苏只好让他们先写好稿子,她回去统一誊写。
除了高洁齐冰三人,还有李卫红他们。大家集思广益,各出奇招。
意见汇总完了,她还得统一誊抄上去,累得手腕酸痛。温明知得知她要弄手抄报,就自告奋勇道:“苏苏,我能帮你做吗?”
杨君苏眼睛一亮,温明知的字也很好看,而且他还会画画。
她啪叽亲了温明知一口:“温秘书,这剩下的扫尾工作就交给你了。”
温明知笑道:“我保证完成任务,你在旁边歇着。”
温明知认真地誊抄文章,还在空白处画上了插图,与文章相映成趣。
他在誊抄完毕后,还给手抄报加了一些修饰。这么一弄,手抄报的档次也跟着上去了。
杨君苏看罢十分满意,又抱着亲了一口,趁着有兴致,把他摁倒给宠幸了。
……
第二天上班时,杨君苏把手抄报拿给众人传阅。大家看得津津有味,若不是还有别人等着看,他们可以一口气看完整张报纸。
张书记是越看越喜欢,满脸笑容。宋要武大致浏览了一下手抄报,说道:“小杨挺有想法的,这小报弄得不错。你再把内容丰富一下,油印好拿到总场给纪书记看看。”
手抄报拿给纪书记看,纪书记也很满意,爽快地批准了四分场办场报的申请。
消息传回四分场,最高兴的当数张书记。
接着大家便商量由谁来负责这一块工作,张书记的意思是想让朱明成场报的编辑,报纸是掌控思想舆论的阵地,当然不能少了他们党委。
宋要武说道:“一个人忙不过来,还得再找一个。这样吧,你们党委出一个人,我们这边出一个。”
张书记对此当然没有意见。
只是宋要武看了一圈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其实杨君苏最合适,本来场报的点子就是她提出来的,她又擅长写文章。但她现在既是副场长又兼着生产科科长,再负责场报,实在忙不过来。
杨君苏主动说道:“宋场长,张书记,我推荐两个人,你们看合不合适。”
两人一齐看向她,示意她说。
“我推荐王宏声和齐冰,我觉得他们两个挺合适的。”
宋要武考虑片刻,觉得齐冰也可以,但王宏声……
张书记也是一脸疑惑,杨君苏为什么推荐王宏声而不推荐朱明成。
杨君苏笑着解释道:“党委办公室里,我最中意的其实是朱同志,不过,现在朱同志身兼数职,再让他负责场报,我怕他吃不消。王达声在张书记和朱同志的影响下,进步很快,而且这人思想灵活,比较适合这份工作。”
张书记思索半晌,朱明成确实忙不过来,也只得让王宏声上去了,就废物利用一下吧。
王宏声接到任命,先是不敢置信,再一听是杨君苏举荐的,不由得激动万分,他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他在办公室里发了一会儿呆,接着便向张书记表示道:“张书记,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保证不给党委丢脸。”
他赶紧收拾公文包:“张书记,我就去找齐同志一起外出采访。”
说完,他便一阵风地离开了。
王宏声到处找杨君苏,最后在养猪厂找到了她。
王宏声满脸堆笑:“杨场长,你又亲自下基层视察工作了。”
杨君苏感慨道:“咱们养猪厂的规模还是太小了。去年年底,生猪全部上交,四分场的群众竟然没分到猪肉。”
王宏声笑着说道:“咱们农场的猪肉供应给总场和城里的商店了。不过为了补偿,咱们四分场的群众可以买鸭子,这也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