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苏万万没想到,温明知到四分场新交到的第一个同性朋友竟然是杨大宝。真是世事难料,充满荒谬。
杜丽听说后,到处跟人说,大宝结婚后,人都变成熟了。小时候跟杨君苏这个妹妹吵吵闹闹的,长大后知道亲了,到底是血脉相连。
杨君苏是无言以对。
杨二宝一看一向懒惰的大哥来姐姐家来得这么勤,这是要抢自己的宠弟地位啊,他不由得生出一丝危机感。
大宝跟姐夫套近乎,他也套。他没事就跟在温明知后面转:“姐夫,咱俩年纪差不多,咱们才最有共同语言,你跟大宝那个老帮菜有啥可聊的。”
温明知没想到自己会成为香饽饽。
杨二宝比杨大宝勤快,还会拍马屁:“三姐夫,我三姐找了你真幸福。能娶到你,也是我们杨家的福气。我回去劝劝我爷,等今年祭祖,你也一起回去,让我们杨家的列祖列宗见见你,这是一件特别体面的事。”
温明知受宠若惊。
没过两天,杨富贵跟杨二宝一起来找杨君苏:“君君啊,我前几天做梦,梦见你太爷爷了,他问我你怎么不去祭拜他?你看看这清明节快到了,要不咱们一起回乡祭祖?”
杨君苏淡定地说道:“没事,你再梦见他,告诉他老人家,让他来亲自来跟我说。我也想问问他,他自己当年定下的规矩不让孙女祭祀,他不知道吗?”
杨富贵:“……”这孩子对祖宗咋就没有一点敬畏之心呢。
杨二宝在旁边说道:“三姐,你就去吧,把三姐夫也带上,让祖宗们也瞧一瞧姐夫。”
二宝提过这事,杨富贵一直在犹豫,他们家祭祖,从来没有让孙女婿参加的规矩。但,凡事都有例外,只要君苏同意去,温明知带上也不是不可以。
杨君苏道:“最近天气挺好的,那就去踏个青,顺便祭个祖。不过,我有个要求,把那条破规矩给我改了,咱们全家都去,不分男女老少。”
杨富贵爽快答应:“行,就听你的。”
叶香云听说她这个当儿媳妇的也可以回乡祭祖时,心情是相当激动。当她听说温明知也能一起去时,便又开始困惑不解了。
“明知是孙女婿,也可以一起去吗?”
杨君苏说:“我说能就能,规矩是人定的,杨家的规矩以后由我来定。杨家的老祖宗要是反对,让他们亲自来找我。”
叶香云直咂舌,“君君,我也是从你这儿才知道,原来那些老规矩竟然真的可以改。”这确实超出了叶香云以往的认知。
杨君苏认真道:“连封建王朝都可以推翻?为什么一个破规矩不可以改?你以后要当一个与时俱进的革命化的母亲。有很多老规矩都是封建糟粕,不改它留着干吗?你当这些糟粕是酒糟油渣吗?留着好喂猪?猪都不吃。咱们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老规矩斗。”
叶香云:“是是,你说得对。”
杨君苏以一已之力改变了杨家流传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规矩。杨春对她佩服得不得了。
现在的杨春已经办好了手续,在一分场后勤科正式入职。这姑娘的性子也有些剽悍,而且随她妈,心眼也不少,再加上有杨君苏这个凶名在外的姐姐罩着,尽管新同事们对杨春抢了工作很不满,但也不敢对她怎样。杨春的工作还算顺利。她对杨君苏这个姐姐是满心的感激,还说等她发了第一月工资,先给姐姐买礼物。
这次听说她也可以回乡祭祖时,便又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姐,这是我同事送我的香椿芽,可新鲜了,让姐夫做给你吃。”
杨君苏笑着收下了。
杨春兴奋地说道:“姐,我也可以回老家祭祖了,可太让人意外了。”
杨君苏说道:“没啥可激动的,咱们家那些祖宗在下面都混得一般般,等到咱们百年之后,祭奠咱们没准还能有点用。”
杨春:“……”她才十几岁,还没想那么远。
因为此事激动的还有温明知,他问陈波:“高家祭祖时,你能参加吗?”
陈波:“应该不能吧,我没问过这事。”
温明知:“我能参加杨家的祭祖活动,我是杨家有史以来,第一个参加祭祀的孙女婿。”
陈波:“真厉害,我们大家都羡慕你。”
第一百五十八章 集体婚礼
杨君苏终于答应了要回老家祭祖, 杨家众人开始积极筹备起来。这些琐事,杨君苏自然不用管。
她现在还得忙工作的事和别的事。
这年头当领导要管的事情非常多,工作上的事要管, 职工的思想问题要管, 甚至连婚姻生活也得管。
因为今年要结婚的人太多了, 李卫红和小路,陈波和高洁,齐冰和她对象, 加一起有好几对。他们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结婚小分队, 琢磨着怎么办婚才既喜庆又省钱还跟别人不一样。大家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好主意, 最后李卫红拍板决定:“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咱们这么多臭皮匠也没想出个好主意, 还是得找真正的诸葛亮, 我去找杨姐讨个主意。”
大家一听也纷纷表示赞同。
杨君苏接到这个问题,沉思片刻后, 说道:“我倒有一个主意, 要不给你们办一个集体婚礼?我还有宋场长张书记亲自给你们主持婚礼。”
李卫红两眼放光:“杨姐不愧是杨姐,这主意好。”
接着,她又提出个补充建议:“杨姐, 咱能不能再加一条,来点更有意思的?像篝火晚会那种的。”
杨君苏点头道:“那就再加一场, 举办篝火晚会, 大家围着火堆表演节目。迎亲那天, 咱们再组织个车队, 拖拉机在前, 自行车在后面, 去迎接新娘。”
李卫红:“大家都是迎接新娘,这次咱改改,改成新郎新娘一起接。”
杨君苏:“也行,你们自己商量着来。”
李卫红十分满意:“太好了,就么办。中午吃流水席,晚上是烧烤和篝火晚会。”
李卫红得了主意,兴冲冲地跑回去通知大家。
李卫红刚走,杜娟心事重重地过来了。
杨君苏问道:“小娟,合作社出事了?”
杜娟摇头:“合作社没事,是我有事。”
“你有什么事?跟我说说。”
杜娟坐在杨君苏旁边,情绪低落地倾诉起来。她的心事很有代表性,她早到了结婚年龄,迟迟回不了城,但又没做好扎根农场一辈子的思想准备。
“很多人劝我,要我找一个本地的结婚算了,可我又很犹豫。你觉得我应该什么做才好?”
杨君苏考虑一会儿,杜娟这种情况,将来大概率要返城。如果跟本地人结婚,有很大概率要离婚,要是再有了孩子,那伤害就大了,都是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