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想细问,但无奈早上时间太紧,只得暂时压下疑问。
杨利民十分享受这种目光。
杨君苏见缝插针地教育道:“爸,这才哪儿跟哪儿,等我当上科长,场长,你猜他们得对你有多恭敬。”
杨利民没敢往深了想,他只要想想这个可能性,就兴奋得不行。
四十多分钟后,父女俩到了总场场办,这儿比分场场办气派多了,一排一排的房子,光办公室就有二十多间。
杨利民觉得在这里工作的人走路带的风都比他们大,一个个衣着光鲜,说话有腔有调。
他再瞧瞧自家闺女,旁的都好,就是穿得太朴素了,那个帆布书包看着真碍眼。他恨不得现在就去买一个皮包回来。
杨君苏倒丝毫不觉得自卑,反正谁想让她自卑,她就能把对方骂到自闭。
杨君苏对杨利民说道:“爸,你赶紧去上班吧,记得别迟到,你现在身份可不一样了,要严于律己,省得别人抓你把柄。”
杨利民从善如流:“行,那我走了。”
杨利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不一会儿,大家陆续来了。
其中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背着双手,慢慢地踱了过来,他圆柱身材冬瓜脸还秃头,旁边跟着个带金丝眼镜的小年轻,杨君苏莫名觉得金丝眼镜看着眼熟,仔细一想,这个人跟上次在镇上讹人家中学生的那个眼镜男长得有点像,就是年龄有点对不上,很有可能是对方的弟弟之类的。
杨君苏暗暗对此人产生了警惕心理。
金丝男亦步亦趋地跟在矮冬瓜后面,小心地问道:“孙同志吃早饭没?没有我去买早饭。”
杨君苏一听孙同志,好嘛,原来这位就是林玲玲擦嘴的猪油公公,形象挺符合的。
杨君苏本来在一旁安静地等着会议开始,可是偏偏有人不让她如意。
金丝男目光一闪,径直向杨君苏走来,他上下打量了杨君苏一眼,见她衣着朴素,心中不免起了轻视之意,再加上林玲玲的特意嘱咐。他的胆子壮了起来,故作亲切地问道:“这位女同志,看着你挺眼生,你就是那个提出集资建房的杨君苏吧?”
杨君苏点头:“对,我就是。请问你是?”
金丝男似笑非笑地说道:“我叫王宏声。我是想提醒你,今天会议上有好几十人参加,都是领导,你可能没见过这么大阵仗,紧张吗?还能顺利发言吗?”
周围的人听到两人说话,不自觉地竖起耳朵听着。
杨君苏眉毛一挑,朗声说道:“王同志,你这是什么话?我们都是同一个农场的,都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友,你怎么把大家说的像是财狼虎豹似的?”
王宏声没想到杨君苏言辞这么犀利,连忙解释找补:“杨同志你误会了,我是怕你第一次发言紧张。”
杨君苏慷慨激昂地说道:“如今的世界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无产阶级大胆往前走。我有什么可紧张可害怕的。”
围观的众人:“……”
第六十章 我简单说两句
会议还没开始, 不少人已经认识了杨君苏。
大家纷纷对她行注目礼,杨君苏目不斜视,一副淡定从容的模样。她的姿态已经赢得一部分人的赞许。
王宏声还想再说什么, 就看见有个人匆匆过来通知:“会议室换地方了, 换成了小会议室。”
大家便赶紧挪地方, 杨君苏也跟着人群一起过去。
二十多个人陆续进了小会议室,杨君苏找到宋要武贺新华他们,径直走过去, 跟他们打声招呼,自觉地坐在一旁。
贺新华难得关切地问了一句:“小杨, 紧张吗?”
杨君苏答道:“不紧张。”
贺新华说:“我猜也是。”
杨君苏:“……”钢铁直男想幽默是什么感觉, 就是鱼腥草拌臭豆腐那种感觉,反正让人一言难尽。
宋要武笑着鼓励杨君苏:“今天只是开个讨论会, 你平常心对待就好。”
杨君苏笑着点头。
这时, 何书记游场长谢秘书他们各位领导都到齐了。
会议可以开始了。
谢秘书先讲话,谢秘书二十七八的年纪, 高瘦, 人长得挺斯文秀气,目光温和,说话不紧不慢。
杨君苏看了一眼里面的小套间, 她有一种直觉,她觉得那个纪书记可能就在里面听着。不过也无所谓, 现在的她只是池塘里的一条小泥鳅。
会议的前半场, 杨君苏主要负责倾听, 偶尔记录几笔。这些人先讨论集资建房的问题。
与会的大多数人都不同意这个提议。
一小撮人有意愿, 但意志不坚定。
大家争论的焦点是:
一、集资建房没有单位干过, 不确定违不违规, 怕踩红线。
二、不集资,基建资金不够怎么办?
一说意见,人人论筐提;一问解决办法,全都闭口没下文。
杨君苏暗自发笑,老毛病了。提意见谁不会,连狗都能汪汪两声,关键是怎么解决问题。
他们讨论了四十分钟,没有人提出一个可行性办法。
最后,谢秘书把皮球踢到了杨君苏这里。
他看看角落里的杨君苏,亲切地说道:“小杨,建议是你提出的,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杨君苏正等着这一刻呢,她大大方方地站起来,向大家点头致意,开始发言:“既然谢秘书问到我的意见,那我也简单说两句。”
谢秘书微笑着点点头。
杨君苏的声音清朗响亮:“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我是农场子弟,生于农场,长于农场。我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农场家庭。子女多的,家庭成员复杂的,我知道千家冷暖,明白万户悲欢。后来跟在宋科长身边,我又长了见识,升华了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浅薄走向深刻。前段时间,我左耳听到农场资金困难无力进行农场基础建设,右耳听到农场职工住房难。我是心急如焚,古人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是位低还不忘农场。”
何书记听着有些动容,带头鼓起了掌:“小杨,说得好。”
宋要武也跟着鼓掌。
贺新华看了两人一眼,迟疑了一下也跟着鼓掌,他们三个带头鼓掌,其他人不好冷场,会议室里想起了一阵还算热烈的掌声。
杨君苏平静的神色中夹杂着一丝激动,她等掌声停下来后,继续说道:“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我终日思索,不如须臾所学。有一天,我重温领袖文集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八个字像春雷一样在我脑中炸开。自力更生是个宝,人人都说好。我们农场工人就是要,一不等二不靠,自力更生动手造。没有资金,我们自己出;劳动力不够,我们自己上。依靠群众,力量无穷。
所以我才想起集资建房这个主意,职工筹集资金,房屋由农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楼房外形基本统一。等到房子建好,职工的家小安顿好,我们工人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生产第一线。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句话在这里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