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小的大牛嫂低着头也不作声,看着好不可怜。
待到大牛哥终于住了口,大牛嫂这才抬起头,走到他跟前,轻轻拉着他的衣袖,保证自己下次再也不去出去了。
大牛哥轻哼一声。
桃夭心里想着要不要进去劝,突然见到大牛嫂踮起脚尖在大牛哥脸上亲了一下。
原本还很生气的大牛哥竟立刻就笑了。
桃夭看得目瞪口呆。
原来还可以这样哄人高兴!
这时大牛嫂已经拿着盆子朝外面走来,桃夭赶紧躲到一边去。
待到门一打开,大牛嫂有些不好意思冲她笑笑,“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
桃夭笑道:“那我明日还你。”
从大牛嫂家里出来后,她一边找蝉蛹洞,一边朝着家里走,快到池塘边时遇见长生。
长生竟然抓了足足小半桶蝉蛹!
他往她盆子里浅浅一层蝉蛹瞥了一眼,笑,“这点儿怎么够,我分姐姐一半!”
不等桃夭说话,他抢过她手里的盆子,“走,我送姐姐回家!”
宋家。
谢珩第五次往屋外望时,紧闭的院门终于开了。
小寡妇回来了,身后跟着上次朝她做鬼脸的俊秀少年。
两脚黄泥,手提木桶的少年走到院子里,往木盆倒了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
一旁的小寡妇猫着腰,见那少年倒完了,仰起脸笑盈盈看着他。
那少年突然伸手摸摸她的头,一口一个“姐姐”,叫得极甜。
谢珩收回视线,执起杯子里凉了的残酒一饮而尽,只觉得后院那些此起彼伏的蛙鸣格外吵。
*
雨天昼短,乡下人为省灯油吃饭格外早。
不到申时莲生娘便把赵冬至送来的那只野鸡用桃夭平日里晒的干菇炖好了,整个院子都是浓郁的鸡肉香。
除此外,桌子上还有一碟炸过的蝉蛹,一碟子绿油油的青菜,再配上黄澄澄的小米饭,格外丰盛。
桃夭见谢珩一直在吃青菜,问:“先生为何不吃鸡?”
谢珩摇头:“不喜欢。”
“那这个也不喜欢吗?”桃夭把那碟子蝉蛹摆到他面前,“这个很好吃的!”
谢珩摇头,无论桃夭怎么劝都不肯试一试。
“不吃肉怎么行!”
莲生娘催促宋大夫,“还不把汤端出来?”
“哐当”一声,一碗汤重重搁在谢珩面前。
谢珩冷眼看着宋大夫。
原本沉着脸的宋大夫被他看的背脊发凉。
他怎么都觉得谢珩看待自己的眼神,就好似他在这碗汤里下了药似的。
正要说话,谢珩收回视线,“我已经饱了。”
莲生娘示意桃夭劝一劝他。
桃夭见他只吃了一些小米饭,端起汤碗喂给他,“要不,再吃两口汤?”
谢珩最终在她期待的眼神里抿了两口汤。
莲生娘再才作罢。
饭后,天已经擦黑。
莲生娘把正在院子里消食的桃夭叫到一旁,偷偷嘱咐,“今晚你莲生哥哥若是欺负你欺负得很了,你就跟他撒撒娇。男人在那种事儿上很小气,你莫要跟他对着干,知道吗?”
桃夭恍然大悟,原来阿娘竟然知道她被先生赶下床去睡,这是在教她。
她一时又想起大牛嫂,立刻点头,“我懂了!”
今晚,她一定能哄好她那貌美如花的赘婿!
第21章
亲先生
为了今晚能够上床睡觉,桃夭特地用热水泡了一些草药,打算给谢珩泡泡脚。
进屋时,只着了一件雪白交衽里衣的谢珩正倚在床头看书。
那件里衣是婚前替他做的,料子是选了一种极普通的细棉布。
这样漂亮的先生,睡在这样的陋室里,穿着这样的粗布麻衣,给她这样穷的人做赘婿,实在太委屈了!
她走过去踞坐在他身旁,“等天气好,我去城里给先生买些好衣裳好不好?”
谢珩头也未抬,“这样就挺好。”
先生不但生得好看,还勤俭持家!
桃夭见他手里拿的仍是那本《楞严经》,想起这些日子以来他他看的多是道家佛学之类的书册,而且每日必打坐一个时辰,好奇,“先生修佛?”
“向道。”
“向道?求长生?”桃夭惊讶,“那先生现在算不算为我还俗了?”
谢珩闻言,从佛经里抬眸看了她一眼,朝门口搁着的药香四溢的木桶抬了抬下巴,“何物?”
“泡脚的药汤,先生要试试吗?”
谢珩“嗯”了一声,坐直身体。
桃夭赶紧把洗脚盆放到床边,小心解开他左脚上拿来固定的模板,等到水温合适才将他的脚放进浸泡在药汤里。
又知他爱香,特地燃了有助于安眠的香。
浓郁的药香裹挟着淡淡的熏香,使得整个人都松泛起来。
谢珩好久不曾这么舒适过,“你倒是懂得极多。”
“那是自然,”最不经夸的桃夭立刻来了精神,掰着手指数,“我还会采药,刺绣,捉鱼。”
谢珩嘴角上扬,“哪有姑娘家像你这样自夸,一点不知含蓄。”
“可我说的是事实啊。”她见他高兴,立刻挨着他坐到床边,脱了袜把自己的脚也放进去。
谢珩来不及阻止她,只觉得脚背一软,一对不足他手掌长的雪白玉足就这么搭在他脚背上。
“哗啦”一声响,他脚从热水里抽出来,“你做什么?”
桃夭见他板着脸,吓得赶紧把脚抽出来,“盆子那么大,我也想——”
“不许想!”
谢珩教她,“以后不可以随便趴在男人怀里,也不可以同人一块泡脚。”
顿了顿,又道:“也不可以随便让别的男人摸你的头,懂吗?”
桃夭嘟哝,“先生管得真宽……”
谢珩睨她一眼。
她立刻捂住嘴巴,漆黑的眼珠子骨碌转了一圈,落在他左腿处,转移话题,“先生的家在哪里?”
谢珩道:“长安。”
桃夭不解,“那为何会来万安县?”算一算日子,先生来了也差不多一个月了,人家都说伤筋动骨一百日,也许过两三月,先生就能走路了。
先生若是好了,会想要回家吗?可是阿耶说先生无家可归才给她做赘婿。
这么好的先生,他家里人为什么不要他呢?
他却问了一个极不相干的问题,“后山那条河是不是经常发大水?”
“先生怎么会知道?”桃夭惊讶。
她来桃源村快八年了,那条河每年汛期来临时,总会发大水,淹了不少庄稼与房屋。
后来,里正大叔在莲生哥哥的建议下带着全村人筑了一条足有一丈多宽,七尺多高的河埂。尽管如此,若是汛期严重时,水还是会漫过河埂,倒灌进村子里一些,不过比着从前会出人命的情况已经好太多了。
莲生哥哥同她说,其实将水引到山里便能一劳永逸。可是这事儿需要出钱,村里人不肯,也就作罢。
谢珩道:“后山那条河,是连着姑苏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