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笑骂:“滚蛋!还三五天,给你批两天假都够呛!”
“至少得两天,不能再少了。”贺东川正经起来,“您也知道,我闺女年纪还小,得要人照顾,我媳妇不放心,就把孩子带去了,在学校外面租了个房子。”
“嗯,这事我知道。”
“您看我媳妇,长得瘦瘦弱弱的,闺女更是才刚满三岁,我不去住一晚,让街坊邻居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别人说不定得以为她们是孤儿寡母,不得可劲欺负她们啊?”
领导思索起来:“你说的也的确是问题。”
“那您看我这假期。”贺东川搓着手问。
“行了,给你批。”再不批假,他担心贺东川会厚着脸皮住到他家里去。
请到假后,贺东川立刻打申请借了辆军用吉普,虽然之前他们陆续往租的房子里添置了一些家具,但想正式住进去,母女俩需要带的行李不少,开车方便点。
……
因为要带的东西多,苏婷早几天就开始收拾行李了,等到报名前一天她反而没什么事,跟孟秀珍几个人咵了一天。
在大院里这些考上的军嫂中,苏婷并不是报名最早的,有几个刚过完元宵节就收拾行李出发了。
但在十栋,她是第一个去报名的,沈璇和江雅的学校都是三月中开学。
不过这会两人都不在大院里,沈璇没有辞工,属于带薪上学,所以开学前她还得正常去上班。
江雅则去参加同学聚会了,她是六月底七月初高中毕业的,当时谁也想不到年底就能恢复高考,所以班里同学下乡知青的不少。
但就算下乡了,他们作为应届生,参加高考也比早几年下乡的知青更有优势的,所以班里同学考上的不少。
而这些考上的,收到通知书后陆续都回来了,知青不比工人,有铁饭碗,考上能带薪上大学。所以考上大学后,他们实在没必要留在插队的地方,他们自己难受,当地人也觉得他们烦,
要知道,这年头乡下人可不怎么欢迎知青。
时隔半年回到家,大家都很兴奋,回到学校看到熟悉的景色,心里又很感慨。这一感慨,就想起了老同学,于是这同学聚会就组织起来了。
正好还没到开学高峰期,在家的同学多,就组织到一起准备吃饭看电影了。
自打闺女收到录取通知书,孟秀珍出门是走路都带风,每天乐呵呵的,看闺女更是跟宝贝疙瘩似的。
江雅说要去参加同学聚会,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不但如此,还给了闺女五块钱和不少票,让她出门别小气,想吃什么直接买。
当天是周日,江家两个小的也在家,看到孟秀珍给大姐零花钱,就也想要。他们自觉要的不多,一人一块钱就行,但话刚出口就被孟秀珍撅了回去:“一块钱还不多?你们怎么不上天呐?”
“你都给大姐五块了!”孟秀珍儿子委屈得眼泪都要下来了。
结果他妈不但不心疼,还冷笑一声说:“你要是能跟你姐一样有出息,不,我都不要你考名牌大学,你考个差不多的都行,我都能给你五块钱,可你能吗?”
“……”
以上是学渣的沉默。
白天扯了一天闲篇,晚上反而忙碌了起来,做饭吃饭洗澡洗衣服,时间可是很紧的,上床都快十点了。
想着明天要报名,住进新家后还得再收拾收拾,一天估计闲不下来,躺到床上苏婷就闭上了眼睛。
只是她想睡觉,某人却不答应,两手在她身上作妖,被她制止后还理直气壮道:“明天你就要搬到市里去住,下次在家里过夜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最后一个晚上,不做点什么多浪费?”
苏婷:“……”
就很离谱。
她见过要打分手I炮的,却没见过两套房子轮流住,搬去另一套房子前,要在旧房里来最后一次的。
还下次在家过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算中间放假她不回来,暑假她肯定要回来住,三四个月而已,很长吗?
一时间,苏婷不知道自己是该说贺东川仪式感满满,还是该夸他胡说八道的功力又有长进?
第108章 报名
因为今天要早出门, 头天晚上夫妻俩没闹太久,转点之前睡的。
但第二天他们起太早,天没完全亮就出门了, 因此在车上的时候, 不止苏婷,俩孩子都在掺瞌睡。
贺东川精神头倒是挺好, 车开得稳稳当当,进市区后一路往复大去。
到学校后附近看着时间还早, 没到正常工作时间, 贺东川就没把车开到大门口,而是在附近找了家早点铺子,喊娘仨起床吃东西。
兄妹俩迷迷糊糊睁开眼,看到窗外陌生的街景,声音含糊问:“怎么停这里啊?”
“这是哪啊?”
贺东川只有一个回答:“吃早饭的地方。”
听到吃, 兄妹俩就精神了,睁大眼睛往窗外看去, 嘴上问着:“哪儿?哪儿?”
“想吃哪家都行,你们自己看着选。”
这条街上不止有卖早点的,还不止一家,卖的种类也杂,豆浆油条小笼包,大饼生煎包脚布,应有尽有。
而且每一家生意都不错,尤其是其中卖豆浆油条包脚布的, 门口排着长队。想想也正常, 毕竟是早餐届的四大金刚, 爱吃的人肯定多。
人都有从众心理, 孩子尤其严重,兄妹俩下车后,果断选择去排长队。
贺东川看时间还早,顺了他们的意,问苏婷:“你想吃什么?”
“我吃馄饨吧。”苏婷今天想吃点带汤汤水水的。
“那你去买馄饨,我带着两个孩子在这排队,买完我带着孩子们去找你。”馄饨店也在旁边,而且店面不小,里面有座位,适合吃早饭。
苏婷:“成。”习惯性掏钱和票给贺东川。
但贺东川没接,因为苏婷开学后要带着慢慢在学校周边常住,所以昨晚夫妻俩就把家里的钱票分了一下。
当然,分给贺东川的只是当月的生活开销和各类票证,钱财对半就真叫分家了。其实他都觉得不用按月分,按周分才好呢,这样他每周日带着孩子来找苏婷也有了现成借车理由。
可苏婷怕家里有突发状况,他手上没钱或者票捉襟见肘,就没听他的意见。
总之,贺东川现在也是有钱和票的人了,出门在外,当然不用媳妇掏钱,留下句我有,就自信满满地到两个孩子身后排队去了。
苏婷见状,笑着收了钱去买馄饨。
这边卖的早点比较单一,生意没卖油条包脚布那家店铺热闹,所以馄饨煮的时间虽然要长一些,但苏婷还是比贺东川他们先买到早饭。
馄饨铺子里人也不多,总共就六七张方桌,勉勉强强才坐了一半人。要知道这个点是吃早饭的高峰期,而且馄饨不比别的,油纸一包就能吃。
苏婷想到这一层的时候已经付过钱,没法再反悔,但她等馄饨时她心里有些打鼓,怕这家生意差是因为味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