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初一和十五,她会专门留出一天做工作计划。
有什么节日,需要走什么礼,赴宴的话穿什么,要不要新做衣裳,家里的开支核对一遍,预算出大致数字,半月核算是否超支了。
“简单来说,我希望家里人都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这半个月有什么差事,活计是最不能耽误的,谁误事,谁挨罚。”
程丹若简单说了自己的工作日常,然后问他,“和母亲不一样吧?”
谢玄英实事求是:“嗯。”
“我猜到了。”程丹若的办法就是把家务公司化,一切以工作为中心,这种现代化模式高效、简便、赏罚分明,省了很多力气。
但她知道,假如是柳氏或是晏大奶奶,都不喜欢这种方式。
太无情。
古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情社会,办事讲的是人情,求职讲的是人情,管家治国还是要看人情。
林妈妈早就不管事了,可她是谢玄英的奶娘,他就要养着她,给她一份月钱,重用她的儿子。
管家也是如此。
赏罚分明重要吗?重要,但人情也很重要。
具体到事情上,就是谢家的世仆更有脸面,柳氏给的人要更得尊重,哪怕误了差事,也要忍上两回再发作,没根没底的人得了赏,就得把钱孝敬给上头的人,更机灵些的,只在幕后出主意,卖好让给别人。
若是一昧只用能干的人,不用世仆老人,抑或是没有给老仆颜面,他们便会认为不公平,轻则偷懒,重则坏事。
所以,管家要母女言传身教。
所以,新媳妇立足总是难上加难
所以,处理家务要耗费女人大部分时间。
这是一门大学问。
遗憾地是,程丹若没有掌握这门技能。
“没人教过我,我做不好。”程丹若说着,看向谢玄英。
谢玄英沉默了下,摸摸她的头:“放心。”
然后,他就静下心琢磨家里的事了。
程丹若:耶。
她躲回书房继续看书了。
-
谢家目前有近百名仆役,前院六七十人,后院三四十人。
按照职能,他们分属于不同的岗位。
金字塔顶层的自然是大管事,这属于管理岗。
总管一人,下头分管帐房(银子支取)、库房(甲乙丙三个库房)、采买(厨房、生活用品、衣料首饰)、收租(包括田租铺面房产)。
谢玄英身边的柏木、松木、柳木、桉木等人,基本上都在这一类管理岗,虽然他们年轻,可能暂时为副,但只要做得好,升职是必然的。
然后是家里最大的厨房部门。
红白案大厨各一,专为主人做饭,帮厨、伙夫若干,帮忙捡菜、切洗,普通厨子若干,给下人们做饭,打杂若干,什么都干。
还有一个小厨房,由跟他们走南闯北的厨娘掌勺,帮厨也是女的,专做程丹若喜欢的点心菜色,也承担熬药的重责。
侍应类岗位类似秘书、助理,没有统一的部门,但人数非常多。
这类可以被分为四个工种:听差(出去办事)、跟班(出门跟随)、伺候(屋里端茶倒水)、传话(四处跑腿)。
一个男性主人身边,至少要有四个小厮才行。
谢家除却谢玄英这个主人,还有姜元文、金仕达、谢十爷、谢六郎、汤师爷等幕僚需要照顾。
程丹若给他们一个分派了两个小厮,一个伺候,一个跟班,其他西跨院共用。
守卫也是不可或缺的。
从大门的门子,到看门的下仆,再到巡逻的护院、更夫,都是一天三班倒。
还有管理马厩的马夫、负责驾车的车夫,抬轿子的轿夫。
最底层是打扫卫生的杂役。
这就是前院和西跨院的下人构成。
正院和后院以女性为主,管理岗和男性差不多,账簿和库房不可或缺,多出来的就是绣房和洗衣房,也就是所谓的针线上的、浆洗上的。
程丹若拼拼凑凑,勉强算有了四个管事人:梅韵、梅蕊、喜鹊、珍珠。
竹香、竹枝等丫鬟未出嫁,基本留守正院这个地盘。
其他浆洗的、针线的、守门的、打扫卫生的一些仆妇,很多都是新来的。
谢玄英从里到外,把家里的人事摸了一遍,就知道难点在哪儿了。
老人暂时没什么问题,新人都是从侯府的关系上弄来的,基本是侯府管事的亲眷姻亲,在他们缺人之际塞过来。
因为省了一笔买人的开支,程丹若也就没反对。
两个月过去,该暴露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新人不满女主人过于严苛的行事作风,认为自己有侯府的关系,主人家应该首先用他们,而不是外头买的,就算没做好差事,也应该看在他们爷爷就伺候老侯爷的份上从轻发落。
谢玄英管家不到五天,就有人跃跃欲试,忍不住想在男主人跟前告状了。
当然,他们的说法十分委婉。
夫人这么做,有损于形象,让人以为她是个严苛的人,但我们都知道,她最仁慈不过了。
夫人还是太年轻了,要学会听取老人的意见,我们不会害她的。
最过分的是,还暗示说,夫人身体不好,我们这边有点“孝敬”想送上来,谁想给拦住了,我们可都是为了爷你的幸福啊!
……
这段时间,谢玄英心里就憋着口气。
可皇帝是君,再不高兴也只能忍,下头的仆役算什么,靠他们吃饭,还敢给他们添麻烦?
反抗不了皇帝,还收拾不了他们吗?
他卖掉了暗示程丹若身体不好的,偷奸耍滑的通通遣返,不要了,然后从人牙子手上买人。
程丹若兴许会顾忌柳氏,亲儿子就无所谓了。
谢玄英才不在乎妻子的管家办法对不对。
她要什么样的,家里就什么样。
这是她二十多年来,重新获得的家。
他不允许任何人破坏。
第463章 步步难
程丹若在家闭门苦读, 不夸张地说,当初大学有这么用功, 奖学金也不会只拿过一次。
她每天起来, 上午翻医书,下午看视频,写笔记, 除了吃饭上厕所, 满脑子都是子宫、胎儿、血压、宫颈口……
而且,专业知识看得多了, 就会疑神疑鬼。
程丹若老觉得, 平安顺产是小概率, 大概率得提前预备一下剖腹产。
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 该剖还是得剖, 能活几个就看命够不够硬。
她把计划和谢玄英说了,问他:“你觉得呢,是不是要做好这个万一的准备?”
“剖开肚子再缝起来, 人还能活吗?”谢玄英非常疑惑, “这要流多少血?”
“可以输液,或者把流失的血液收集起来, 重新输回人身体里。”程丹若也想过具体方案,“但回输血的前提,是能保证血液不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