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黛恨铁不成钢,道:“大事就是你有没有本事守着这些赏赐和名头大富大贵过一辈子!忍一时谋一世,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明白!”
凤灵均想了想,道:“好像挺有道理,还是娘聪明,那就听娘的。”
夕黛叹息,若不是她自己不能直接继承南阳王的爵位,何必拖这么个缺根筋的儿子一道?
关键这个儿子是半瓶醋,时不时觉得自己了不起,不想受她管控,让她疲于应付。
这次来吃冬青儿子的满月酒,只是想来看看风向。
结果一个满月酒宾客满座,连首辅徐千章和晋安几个世家都差人送了礼。
凤阳郡主是冒认的这件事,丝毫没有影响到李家的地位。
夕黛从烨王那里打听过李全这个人,知道李全是个厉害人物,但没想到这么厉害。
如今看来,想要拉凤阳郡主下马,得先从李全入手。
如果李全不受圣眷,没了华元帝的名头,他夫妻二人便什么也不是。
瑾瑜远远感受到夕黛看他的目光,那目光实在算不上友善,应该是对他起了什么坏心眼。
突然觉得有些可笑,他本以为夕黛是个厉害角色,只可惜“贪”字害人。
夕黛太贪心了,本来安分做个商户衣食无忧就很好,但看南阳王平反,便钻了空子想名利双收。
贪图名利就罢了,竟妄图以一己之力对抗于他们夫妻。
若他能被一个妇人轻易拉下去,就不可能走到如今的位置,也不可能在华元帝跟前晃悠。
满月酒过后,瑾瑜收到陈君然的书信,说五个证人已经汇合,确认过南阳王没有通房侍妾,只有一个女儿。
五人在侍卫的护送下上路了,估计一个多月能到晋安。
信件比人走得快,基本半个多月能从湘廊送到晋安,如今收到信件,也就表示那五人至少上路半个月了。
看样子再是半个多月,五人就能到达晋安。
四月二十五,这边五个证人还在路上,苏家人已经到了晋安。
华元帝和瑾瑜的计策没有告诉礼部,礼部见人到齐了,就按照之前圣旨上旨意,着手定下大典日期。
大典定在端午节之后,五月初八举行。
礼部专程安排了官员,去给凤灵均和苏家人教授礼仪章程,以便大典当日不出岔子。
苏家人自然心花怒放,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面圣,还能受到皇帝嘉奖,日后锦衣玉食跻身高门大户。
夕黛的丈夫苏齐也摒弃前嫌,一家子其乐融融。
苏齐一开始听夕黛说凤灵均不是他的亲生儿子,简直犹如晴天霹雳,他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居然是个野种!
但夕黛跟他说了事情始末,慢慢的就也接受了这个事实,如今还觉得挺幸运。
要不是阴差阳错养了南阳王的儿子二十多年,他便不会有今天的境遇。
反正他另外还有两个儿子,那俩绝对是亲生的,到时候亲生儿子也沾南阳王的光。
一晃就到了五月初八,大典在吉时举行,华元帝正装坐在上首,苏家所有人盛装出席,凤灵均更是穿上了玄色蟒袍。
瑾瑜的证人在授封前堪堪抵达晋安,忙带往大典举行现场。
因为有个七旬老人,身子骨算不上好,路上颠簸又较大,稍微耽搁了几许。
大典上乐声阵阵,丹墀上的礼官已经在唱礼。
“南阳王之子凤灵均,上前听封!”
凤灵均顺着丹陛一步步直上,来到授封官跟前站定,等待其将南阳王的冠冕给他戴上。
“且慢!”
下方传来一道喊声,原来是瑾瑜带了证人前来,制止凤灵均被加冕。
若凤灵均成为南阳王,哪怕只是一刻,瑾瑜都觉得是对他岳父和冬青的侮辱。
夕黛看瑾瑜从中作梗,立刻呵斥道:“此乃圣上钦定大典,为南阳王加冕,你好大的胆子敢高声喧哗中断大典!”
瑾瑜没有理会夕黛,对华元帝道:“还请陛下听臣一言,陛下眼前的人,是幽州桢城苏家血脉,名为苏俊,与南阳王没有一丝一毫的血缘关系,我有证人。”
凤灵均有恃无恐,“你胡说,我就是父王的亲生儿子,恐怕是你捏造的证人罢了!”
华元帝不动声色,假装不知瑾瑜的行径,道:“既然你有证人,那便传证人上来,若有一字虚假,按欺君论处!”
“臣,遵命。”
转头对外大声道:“传证人面圣!”
殿门外便有宫人引路,带了五个人走进大殿内。
夕黛本老神在在,她就不信李全如此神通广大,能把散落各地的寥寥几个知情人找出来。
看清五人的面孔后,面色陡然巨变,过去这么多年,李全竟然能将这人找到!
朝月显然也看到了上首的夕黛,一时心情略微复杂。
当年她和夕黛同为南阳王妃的贴身丫鬟,也同时从狗洞里逃出生天,没想到如今是以这种方式再见。
五人对华元帝行礼后,逐一介绍自己当年与南阳王府的关系。
朝月打头,上前道:“民妇朝月,当年与夕黛一样,同为南阳王妃的贴身丫头,夕黛手腕内侧有一块青色胎记,爱慕王爷,却并非王爷通房,出府时也没有身孕。”
“南阳王与王妃,只有一个女儿,事发当日,王妃将县主交与我二人,给诸多细软,让我们抚养小县主成人,不求名利,安乐一世即可。”
冬青在旁边,眼眶有些发热,她的母亲,一定是个温柔的女子。
第102章 因果
华元帝看着场中一场大戏,示意一旁的官员,道:“查看夕黛手上的青色胎记是否属实。”
夕黛只觉晴天霹雳,朝月不应该出现在这加冕大典。
却不容反抗,袖口被拉开,在小臂内侧果然有着一块不规则的青色印记。
夕黛心思一转,狠狠盯着朝月,“你这个贱妇!血口喷人!爱慕王爷的人岂止我一个?你不过是望而不得嫉妒我罢了!”
说罢,夕黛转向华元帝,“陛下一定要为民妇做主!陛下圣心清明,莫要让小人得志忠良寒心呐!”
华元帝抬手制止夕黛的哭诉,看向朝月,“你且说完,再来论个是非曲直。”
朝月得了圣喻,接着道:“民妇当时年纪尚小,突遭变故没了主心骨,抱着小县主慌慌张张与夕黛逃出南阳城外,不知何去何从。”
“夕黛对民妇说,那些人发现小县主没在其列一定会追查,我们二人再抱一个婴孩太过显眼,不如分开走。”
“民妇没有多想便应了下来,夕黛主动提出照顾小县主,分摊细软她占大头,民妇觉得并无不妥,只拿了五百两银票,剩下的多半银票与金银首饰尽数归了她。”
“而后夕黛抱着小县主,带着许多金银远去,自此我二人分道扬镳,之后的事民妇一概不知。”
说着,目光幽深看了夕黛一眼,“至于南阳王的信物,民妇与夕黛分开时,玉佩正系在小县主的襁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