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580)+番外
最后的最后,晴晴还是不面夹带了些私货。还万般撒娇,就赌自家阿玛的一个抗拒不了。
但事实证明,他们家的事情,光阿玛同意是没有用的。
这不,他阿玛才说了句那有什么?
额娘就轻咳出声,温温柔柔地道:“我跟你阿玛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都惦记着我们两个老的。可你们也都老大不小的了,也都有自己的生活。这也就是赶着大行皇帝丧期,选秀暂停。否则的话,塔斯哈的都该指婚了,格佛贺自然是离不开的。”
“此番大行皇帝入土为安,诸位皇子也都该各回各职位了,咱们虎团延宕许久,估计着也该重新掌管海军。”
说起这个,虎团福晋心中便是一紧。
兄弟四个,就他们夫妻最是聚少离多。前头他率军打李氏的时候,更是足足三年多未曾回府。别说孩子们,就是她再见自家夫君的时候,都不可避免的觉得有些生疏。
旁人只羡慕她年纪轻轻做了靖远公福晋,她却有些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意思。
尤其瞧着公婆、三弟跟三弟妹、四弟和四弟妹还有隔壁的小姑子夫妻,每每出双入对时。这心里的酸涩,夜里的辗转反侧,只有她自己知道。
如今准噶尔打完,哥大嫂都不用聚少离多了,她们夫妻这还得天各一方。
分离之外,还要感谢皇恩浩荡。
虎团福晋心有戚戚,面上却也丝毫不敢表露,只道额娘放心,儿媳一定照顾好家里和孩子们,不让夫君惦念。
再没想到她家婆婆笑眯眯地伸手拍了拍她肩膀:“这么些年,也是苦了你跟孩子们。不过此番不像当年海军初创,诸事繁多,也具有一定危险。更不像出征李氏,无暇顾及你们娘几个。现如今,海军也有自己的衙门与驻地。”
“为让这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们在保家卫国的同时,莫耽搁了延续英雄血脉。我特意行使自己国夫人的权利,给皇后娘娘上了表。皇后娘娘认真与皇上讨论过,将允许部分将士带着家眷赴任。只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暂离京城繁华,与虎团一道……”
没等她把话说完,虎团福晋就点头如捣蒜:“愿意愿意,若带上咱们娘几个不至于搅扰了夫君,那别说是广州,就是云贵大山的山沟沟里,儿媳也甘之如饴。”
眼看着妯娌、小姑等的促狭目光都看过来。
她还欲盖弥彰地道:“主,主要是孩子们的成长也离不开阿玛。而,而且……”
“而且二嫂子还想要个玉雪可爱的小侄女儿嘛,咱们懂的。”虎圆福晋挑眉,笑得可大声。
直让虎团福晋俏脸绯红,瞪眼道:“难道你就不想?”
呃……
钮祜禄氏原本不这么阳盛阴衰的,阿灵阿这一辈就有姐妹六个。
可他只娶了一妻,又是个爱重妻子胜过子嗣的。
若不是当年……
咳咳,可能连晴晴这个唯一掌珠都不会出现。虎威哥几个深受自家阿玛影响,也都只娶了一妻,还比他们阿玛更缺了点儿女儿缘分。
兄妹五个里头,竟只有晴晴家有个小格格。
放眼望去,大大小小一串臭小子。
可能是缺什么就盼什么吧,妯娌几个都还想着再努努力,给自己添件小棉袄。
就这样,话题被顺利岔开,事情也就定了下来。
三胞胎闻讯后愕然,接着就拧着钵大的拳头非要给大哥好生切磋一下。既然早都知道,为何不好生相劝,还要站到阿玛额娘的队伍里去,甚至帮着劝服了晴晴,却把他们哥仨蒙在鼓里。
一样的手足弟兄,你倒是把咱们仨当成了什么?
第281章 留书出走胤禛从来没有想到,有朝一日……
虎威轻笑,再度用实际行动教会了弟弟们一件事:打架什么的,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式的孤勇,永远不值得被赞扬。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不然耗子一群,也只是给猫一顿饱餐罢了。
胞胎:!!!
这家伙打人就算了,还奚落?简直没有一点手足爱,根本不值当他们当弟弟的尊敬。于是乎,胞胎分别包抄,默契地将自家大哥扑住。
又是挠腋窝,又是挠脚心地,宁可挨两下子,也得让冠勇郡王笑到流泪。
也好让他知道知道,很多时候人多就是力量大。
要不然怎么有人心齐泰山移的说法?
虎威:……
一时大意就着了弟弟们的道,还要被他们鄙视什么的,当大哥的也是心累。但是……
“知道你们舍不得阿玛额娘,为兄又何曾舍得?可你们也知道的,阿玛其实早就有辞官的想法。只是彼时尘埃未落定,不知鹿死谁手。阿玛担心咱们年轻不知轻重,一时没了分寸,不但自误也容易误人,甚至毁了整个钮祜禄氏。所以一直殚精竭虑,勉力支应。”
“当年我领兵在外,不知他老人家到底是怎么个生命垂危法。但你们仨都在京城,应该是亲眼目睹了的。该知道他说此生无憾,只叹未曾与额娘相守到老,带她一道欣赏大清湖光山色、天下美食的心酸。如今哥顺利登基,以往那些顾虑都不是顾虑。阿玛额娘想要过几天属于自己的日子,咱们当子女的难道除了支持之外还有别的话?”
那满满‘你要真有别的话,小心为兄揍你’的威胁眼神,看得胞胎好一阵无语。
连问自己像那么不懂事的人吗?
虎威点头说不像,然后又说既然不像,又何必浪费唇舌去说服呢?横竖你们都会通情达理的。
胞胎:……
好像有哪里不对,但又找不出哪里不对的样子。
只能略有些郁闷地认了这个事儿。
对阿玛额娘夫妻双双去赏花观景,品味美食一事达成了共识。当然,人可以走,但约法章也必须有。
首先嘛,自然是要多带些人手,保证安全与舒适。
二呢就是每到一地,就要及时写信回来。哪怕是只报个平安呢,也好歹让家中知道人在哪里、该如何联系。
再有就是出行不是出家,不带身无挂碍的。
至少每年端午中秋、阿玛额娘生辰与万寿、冬至新年的得回来与家人同聚吧?
淑宁嘴角微抽,特别实事求是地道:“就如今这路途远,车马慢的,若一年回来这么多次,岂不是咱们只能在京城附近打转?”
那肯定是不行的,阿大人第一站就想带自家福晋往江南看雪。
水路、陆路的,用时正经不少。
玩尽兴了,在哪里多待一些日子也是有的。所以这第条注定不能说死,最多只是尽量。
尽量常回来,多与孩子们团聚一二。
为此,几个小的们还主动请缨,愿意为自家阿玛额娘分忧,伺候在玛法跟玛嬷左右。
孙儿们能这么孝顺,淑宁这当玛嬷的自然欢喜不已。
刚要笑着夸奖两句,阿大人就已经皱了眉:“尔等这番孝心,爷跟你们玛嬷心领了,同去就大可不必。一个个的,都好生学文习武,争取跟你们阿玛、叔叔似的,考文武举,当真正的文武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