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叶碎金和裴泽煮酒赏雪论军改,还有最后一件没有实行。
叶碎金再次操刀,在军中推行了二级参谋制。
自此,军中有主将、参谋、监军,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军权被枢密牢牢把持。
皇帝自己兼任枢密使,把军权握在手里。
成为定例。
另一方面,叶碎金将宰相的人数增至七人,分薄每一个宰相的权力。
国家大策,由皇帝和这七个人共同决定。
给了兰台弹劾宰相的权利,御史中丞和侍御史若联名弹劾宰相,宰相必须引咎辞职。
相应的,御史中丞和侍御史也要卸职。
皇帝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集中。
这一年,叶碎金已经四十一岁。
三郎叶长钧有十一个儿子,八个女儿。
他的嫡长子静郡王今年十九,他十四便成婚,十五生子,生出来的嫡长孙已经四岁。
叶碎金曾答应三郎,四十立储。
但她到这时仍未立储。
杨相已经过世,如今首相是袁相。
蜀地平定,收归版图,天下大一统,袁相上书请立储君。
叶碎金不立。
“朕还不老。”
最怕皇帝这样。
纵观历史,多少臣子因立储之事罢官、掉脑袋。
但皇帝四十无储,首相袁荀三次上书请立储。
最终皇帝罢相,将袁荀流放岭南。
袁荀在岭南病故,仍遗表皇帝,请立储。
皇帝抚着遗表叹息,追封袁荀为安国公,加赠太傅,位列三公,配享太庙。
谥文贞。
仍不立储。
三郎叹息,与叶碎金道:“看看别家的孩子吧。”
叶碎金道:“不是谁家的关系。”
是她真的觉得自己还年轻,不能容忍权力或者忠诚向别的人倾斜。
许多帝王,年轻的时候克勤克俭,建功立业,到了这个年纪,开始纵情声色。
比起来,叶碎金算好的。后宫内宠,始终维持在个位数。
年龄,永远维持在二十四五到三十之间。
只一个成功的帝王到了这个阶段,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鼎盛,权力前所未有的集中,便容不得任何人的违逆了。
三郎深有所感。
立储已经成了一个不能提的话题。
三郎退了。
众臣亦退了。
政事堂有七个宰相在,叶氏宗室子嗣繁盛,哪怕皇帝突然暴毙,总能选得出一个来当皇帝。
时光流逝,大穆蒸蒸日上,国泰民安。
叶碎金觉得自己老了,是有一天问她新幸的内宠多大了。
那个英俊的少年道:“奴今年十七了。”
叶碎金许久没说话。
后宫换人,会把许多人带到她面前,由她挑选。
这个年轻人是她一眼看中的。只觉得年轻,充满生命力。
但她从前宠的,都是二十四五以上的成熟男子。
为何知道自己老了,因三四十的男人或许爱熟妇,耄耋老人却至死只爱妙龄少女。
梨花非要压海棠,才觉得能汲取生命力。
性别翻转过来,也一样。
叶碎金以前从没喜欢过这种青葱少年郎。
现在,却爱得紧。
但这件事也让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真的老了。
照照镜子,鬓边全是华发。
这一年,叶碎金六十岁了。
第191章 选中
这些年, 陆续有人过世。
如今叶碎金头上已经没有长辈。同辈中,五郎病逝,十郎纵情酒色, 把身体搞坏, 也过世了。
赫连响云多年征伐, 身上伤病多,六年前就过世了。
大穆唯一一位活的国公周俊华挺高寿的,三年前过世了。
房州三将中孙广通、邓重诲都过世了。
这都是大将军级别的人物, 年纪老了,成批地走。
而去年, 宗室长男, 乳名阿龟的静郡王,也因病去世了。
时年三十七。
算年轻的。
这一年,叶碎金还康健,端王叶长钧却病倒了。
他六十三岁, 四世同堂,儿孙环绕, 也算高寿。
眼看着,大限将至。
叶碎金亲临端王府看他。
三郎已不能起身。
他问:“碎金, 史书上,会如何记我?”
叶碎金道:“开国贤王。”
端王叶长钧,堪称贤王之典范, 实在为宗室立下了好的榜样。
可他, 也想征江南, 收燕云。
三郎怅然叹息。
人生, 哪能没有遗憾的。这世间, 从来不存在圆满。
“碎金, 我最近常梦见叶家堡。”他呢喃,“小时候,我们玩骑马打仗的游戏。我给你做马,一下子就把四郎五郎给撞翻了……”
叶碎金也回忆起来。
明明是那么久远的事,不知为何变得异常清晰。
她微笑:“你比我们都大,个子老高,谁都撞不翻你。”
“但还是你最厉害。”三郎回忆,“行军布阵的游戏,我们总赢不了。”
“有一回,四郎输急眼生气了,说你是个丫头片子,不该带你玩。”
“你和我一起,狠狠地把他揍了一顿,他哭着回去了。”
“碎金,人生一场大梦,你有没有这感觉。”他问。
叶碎金许久没说话。
因常人一场大梦,她大梦两场。
“碎金,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吧。”三郎道,“立储吧。”
叶碎金答应:“好。”
三郎道:“不拘是谁家的,都行。”
叶碎金道:“我既答应过你,自然会做到。”
三郎颔首,闭上眼睛。
这一年,端王薨逝
许多皇帝晚年都想问天再借五百年,便容易沉迷丹药,偏信僧侣道士。
叶碎金没有。
她很清楚,她已经偷天续命,再敢借,恐怕天道都要将她劈作灰烬才罢休。
她终于决定立储。
此时,宗室繁盛,光是本家,人口都过百。
侄子们年长的三十来岁,最小的十岁。
侄孙们年长的亦有二十多岁,年幼的有还在襁褓中的。
曾侄孙辈,最大的已经八九岁了。
宫里的宗学里,三代同堂。
侄子、侄女跟叔叔、姑姑和叔祖、姑祖们一起上学。
侄子把叔祖打哭,侄女跟姑祖互扯,是经常发生的事。
理论上,皇帝应该传位给侄子才对。
但谁能管得住这位开国皇帝。
叶碎金把端王一系的活着的十个侄子都看过,没有看中的。
她直接跳过了他们,看下一代。
说实话,也没有看中的。
并非是端王系的子嗣不如别人,正相反,端王把子嗣们教育得都不错,比旁人家都还更强一些。
实在是叶碎金一生都在和一流人物打交道,看这些锦绣里出生富贵中长大的,总是觉得差点。
立储的事便又悬而未决,拖着。
一直到她终于看中了一个孩子。
宗学就在宫里,叶碎金没有亲生的孩子,则所有的本家宗室的孩子都相当于皇子皇女。
叶碎金看中的这个孩子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