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钟情目标(34)

十五秒后,晏子殊听到清晰的「咔嚓」声响。有人从里面打开了电子门锁,然后非常小心地把车门推开一道缝。

一把安装着消音器的柯尔特手枪从车门缝隙中探出。就在这个瞬间晏子殊扣下扳机。

「啊!」那人一声惨叫,手里的枪飞脱了手,晏子殊猛地起身一把拉开车门——

车厢内一月混乱。那个摔坐在地、痛苦地捂着右手的男人大概四十多岁,深蓝色眼睛、白皮肤上布满褐色雀斑,鼻梁格外突出,他是俄罗斯人。

而且看眼神这是一个军人。

男人也看到了晏子殊,就在他愤恨地瞪圆眼睛,想用左手拔出腰间匕首的那一刻,晏子殊果断地冲他的胸口开了一枪。

「砰。」那人重重地向后倒去,背部撞上一把固定在车厢地板上的转椅。

看到男人再次中枪的刹那,头戴耳机的情报技术员忙着给枪上膛。但他的动作还是太慢了,晏子殊朝他的后背——那靠近脊柱的地方开了一枪,他就像被卡车从后方撞了一下,额头狠磕向面前的监控屏幕,血流满面地晕厥在桌前。

晏子殊毫不犹豫地连续扣动扳机,用四发子弹解决了剩下的两个情报员。

这两人之中有一人是女性。但她不是俄罗斯人,她头鬟乌黑,扎着麻花辫,肤色也黝黑,大概二十七、八岁。看着像印度尼西亚人。

他们虽然都挨了子弹,但不会死,因为他们统统都穿着防弹衣。不遇防弹衣虽然能抵挡住子弹头,却不能化解子弹强大的冲击力。尤其是如此近距离的中弹,且被击中的还是要害部位。这些人得晕厥上好长一段时间,而且醒来会感受到剧痛。

晏子殊拉上货箱门,然后坐在一排监控屏幕前。他仅有五分钟的时间去完成计划。

主监控屏幕上显示的不是机场的监控影像而是雅加达的城市卫星地图,次监控屏幕上展示的是他的档案数据。

除了他的姓名、身高、血型、国籍、家庭出身背景等等,连他是最近几年的「外勤任务记录」都有。

这份档案在国际刑警组织只有高层官员可以调开,是严格加密的,但很显然安尤科夫将军有办法弄到。

晏子殊皱了皱眉,没去细究自己的资料是怎么被泄密的,而是飞快地敲击键盘,在呈现登入状态的FSS情报数据库里调取他想要知道的资料。

晏子殊首先输入了「沙尔托·罗曼诺夫」这个名字。

不稍一秒,「沙尔托·罗曼诺夫」的个人机密档案便闪现在监控屏幕上。

晏子殊一目十行地浏览了他的档案

沙尔托·罗曼诺夫少尉三十八岁已婚曾服役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后勤通讯部队,二零一六年因伤退役……

这是表面上的说辞,根据机密档案里的记录,其实沙尔托·罗曼诺夫少尉并非退役,而是秘密转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从事间谍任务。

不过他显然并不合适做间谍。

晏子殊在厕格里时就注意到罗曼诺夫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勒痕,即便他在执行任务前刻意摘下婚戒。但勒痕表明他不仅结婚了,这可能有孩子。

出于对家庭的考虑,罗曼诺夫会以保命为第一宗旨。不是他怕死,而是他不能死。

晏子殊直觉这一次任务将是这位少尉最后一次执行海外间谍任务。

此外,如果罗曼诺夫少尉在他的名字上没有撒谎,那么这意味着他所提供的情报八成是可信的。

晏子殊在档案里找到他最近正在执行的任务记录「POZA行动」。

翻译成英语就是玫瑰。

没想到安尤科夫将军还挺浪漫的。晏子殊在数据库的搜索引擎中输入「玫瑰行动」。屏幕上倏地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需要插入身份识别卡。

晏子殊一早就注意到计算机主机连接着ID卡插槽。他从那个不省人事的趴在桌前的男人身上取来ID卡,在那卡槽上刷了一下。

「嘀嘀。」绿灯亮起,显示身份验证通过。

在液晶屏幕的中央,所有参与「玫瑰行动」的特工档案全都显示了出来。

晏子殊看了一眼那个提供ID卡的男人。原来他名叫亚历山大·穆罕默托夫,毕业于莫斯科苏沃洛夫军事学校,今年才二十四岁。可能是蓄了乱糟糟的胡子的缘故,使他看上去有三十岁了。

晏子殊又找到指挥官「弗拉季米尔少校」的档案。

这个男人五十三岁了,从未结婚。精瘦的圆验、粗短的眉毛和头发都是略带灰白的深金色,他的双眼是浅蓝色,右眉骨有一道一公分长的刀疤,嘴唇像刀片一样薄。他穿着沙漠特种部队的制服,目光如野狼般精锐,野心勃勃。是一个常年混迹前线,绝不好惹的狠角色。

晏子殊不想和这样的人深入纠缠,不是害怕他,而是担心一旦被他绊住了脚,会让卡埃尔迪夫得了渔翁之利。

尽管晏子殊曾在卫星电话里委婉地警告过卡埃尔迪夫不要盯梢他,但晏子殊不认为卡埃尔迪夫会照做。

因为卡埃尔迪夫那时回答的是:「我了解了。」

只是诚恳地「了解了」而没有做出「不会再盯梢」的承诺,卡埃尔迪夫在玩文字游戏。

想到这里晏子殊不由微微叹气,但他并没有生气。卡埃尔迪夫和他有着不同的立场,这是他一直都知道的。

晏子殊看完「弗拉季米尔少校」辉煌的档案,然后在计算机上登陆了国际刑警组织的情报数据库。

从三年前开始,亚洲不少航空公司把乘客讯息与国刑警组织的数据库接轨,以此来审查冒用他人护照或使用假护照的潜在危险分子。它名为「I-Check it」计划,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晏子殊找到了QZ7437号航班上所有乘客的护照扫描档案。如他所料,「弗拉季米尔少校」并未用他真实的身份登机。他用了化名「费多尔·佩特洛夫」,年龄和出生地也和档案里记录的不同。但他的护照是真的,因为那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为他定做的。

假若「弗拉季米尔少校」用真实身份登机,那他一定会引起印度尼西亚安全局的注意,因为「弗拉季米尔少校」最大的功勋不在伊拉克战场,而是潜入异国进行秘密活动。

他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都参与过窃取机密情报的任务,并且每次进出海关时都使用化名的假护照。

晏子殊把「弗拉季米尔少校」的真实身份档案加入到国际刑警组织的「可疑人物」数据库中。当「弗拉季米尔少校」下了飞机,进入海关,一拿出护照,他就会被警察盯上的。

虽然国际刑警组织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这位俄罗斯少校来雅加达是从事非法活动,但他使用「假护照」这一点就足够令他蹲上好一阵子的监狱了。

因为安尤科夫将军不会去保释他,只要俄罗斯大使馆的代表一出现在海关,CIA就会知晓,「玫瑰行动」等于失败了。

做完这些,晏子殊看了一眼时间,刚好五分钟。QZ7437号航班正准备降落在哈达机场的跑道上。

上一篇: 一触即发 下一篇: 掠情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