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皇华(212)
看来,玄鹤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哪。武令媺便暗自冷笑,脸上不动声色,实则心里相当希望这俩货当殿掐起来,早点把朝会混完拉倒。她现在看见和玄鹤会有关的人就烦。
不过谢孚却没能如武令媺的心愿,他只是冷淡地看了沈定峰两眼,紧紧闭住嘴就是不接茬。沈定峰一个巴掌拍不响,只能悻悻然住了嘴。
这么一段小小波折过去,接下来又有朝臣汇报政务。武令媺歪在龙座里,看似眼睛半闭着,其实相当用心地听着大臣们的讨论。不管在鸿博书院还是文武二宁殿听讲,还是直接面对国务让她所学良多。
朝会开到一大半,忽然有内监进来向监国皇子禀报,说是御前宣旨大太监冯良兴带了皇帝陛下的旨意,马上就到。
众臣列队相迎皇帝圣旨,武令媺也从龙座跳下地,随大流跪接旨意。但是冯良兴走上玉阶路过她时,特意停下来请她平身接旨。
好吧,父皇陛下的宠爱无处不在。武令媺也不矫情,便起身站着接旨。冯良兴朗声诵读圣旨,而后没有多停留半秒钟又急匆匆离开。
皇帝陛下就爱玩突然袭击,上回宣布宗亲当中的辅臣人选就挺让人意外。他这次将四位大臣辅臣人选公之于众,事先也没有任何人得到消息,包括武令媺在内。
兵部尚书的告老请辞被批准,由金甲军大将军谢骏调任。接掌了金甲军的安叹卿便是第一位宣布的武将辅臣。他本来就有柱国将军的勋爵,皇帝陛下又赐他为伯爵,封号为“威”。第二位武将辅臣则是镇北军大都督、世袭罔替武国公罗元庆。
第一位文官辅臣为时任云州刺史的裴世纬,这位可是掌握大周一州政务的封疆大吏。第二位文官出乎武令媺意料,居然会是公主府总理官连喆勋的祖父刑部尚书连尚介。
飞快地瞟了谢孚两眼,武令媺发现谢大公子面皮有些僵硬。因为在众臣奏报给皇帝陛下的辅臣人选当中,并没有连尚介老大人,而谢孚的呼声绝对的高。
因为谢孚年纪合适。大臣们通过宗亲辅臣的确定终于摸准了皇帝陛下的脉博,后来呈交的辅臣人选都比较年轻。虽然武国公罗元庆和云州刺史裴世纬都是五旬出头的人,但比起几位御前行走大学士和上柱国老将军还是年轻得多。
武令媺看见连尚介老大人的神情似乎也觉得意外,她心里忽然产生一个古怪的猜测。她家父皇该不会是因为给了她婚姻自主权,因而才提拔连老大人成为辅臣以做补偿的吧?
不对不对!武令媺又立刻否定这个想法。皇帝陛下对于辅臣人选是很看重的,不可能因为一时心血来潮就改变国策。那么,其实呼声不低的谢孚一开始就没被皇帝考虑。
不得不说,这七位辅臣人选当真让大臣们挑不出什么毛病。宗亲辅臣中,寿王武宗厚是皇子们的代表,肃亲王代表了宗亲当中的文官,而襄郡王则是宗亲武将的代言人。
大臣辅臣里,云州刺史裴世纬的入选会让几位刺史闭嘴,免得他们抱怨朝廷只看重京官;连尚介老大人不仅是御前行走大学士,还是六部堂官之一,部堂高官们因此没甚话好说。并且这两位都是臣子当中德高望重资历深的人物,也可证明皇帝陛下对老臣们还是青眼有加。
襄郡王是镇西军大都督,如今镇北军大都督罗元庆也成为了辅臣,皇帝陛下对四大边军将领的重视可见一斑。接掌了金甲军的安叹卿又与未来龙骧军大将军武宗厚同为边军以外大周其余军队的代表,二人又都年轻,是不折不扣的青壮派武将,如此也能让某些人无话可说。
----
ps:我勒个去,我是有多无知啊,看见飙飞的粉红票还沾沾自喜了好一会儿,然后发现原来是双倍月票期间。我不食言,还是二十票加更一章,不过容我慢慢还帐吧。。求正版订阅咧求月饼咧。。月饼节吃月饼咧。。(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 侠以武犯禁
要说对七位辅臣人选最满意的莫过于武将系统,因为七辅臣中有四位手掌兵权。皇帝陛下毕竟亲自征战多年,对武将的感情毫无疑问更深厚。
武令媺偷偷打量几位监国皇子的表情,暗中发笑。这七位未来必定站在人臣之巅的辅政大臣,除了安叹卿曾经是东宫亲军以外,其余六人从来没有明确站过位,都是朝中坚定不移的帝党!
这么七座大山往头上一压,无论是谁想坐稳皇位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武令媺觉得,父皇陛下设立辅臣的用意除了参赞国事以外,大约也有用辅臣来磨砺新君的意思。换言之,七辅臣就是一块磨刀石。
大周承平太久了,而居安才能思危。没有危机感,一味承溺于安乐享受之中,整个国家的精气神都会变味。武令媺向来认为,有竞争才有向上的动力,才有攀登更高更强职业巅峰的可能。
下了早朝,武令媺例行去给皇帝陛下请安,把圣手的事儿说了说,拿了那张药方出来给太医参考。皇帝如今精神大不济,勉强撑着一股劲儿说了会儿话,便又沉沉睡去。
高竹猗还当真沉得住气!武令媺已经给吴老提督递了话儿,想来高竹猗也应该要对他的母亲身世暴露一事做出反应了。嗯,大约就在这两天。
她的星界可以杀人,但那个被她杀死的人恐怕必须出现在星界之中。同理可猜测,若要救人,目标也要显现于星界。可是皇帝陛下这颗星并不在星界之中。
这是为什么?武令媺觉得搞清楚这个问题,估计就能知道她到底能不能用星界救人。出宫回府,路上看见贩卖《太宁日报》的报童,她让人去买了一张。
李循矩那篇文章引起极大反响。痛骂者众,支持者也不少。原本武令媺还打算让枪手撰文,以免第二日的报纸缺乏话题性和重量级内容。没想到下午才发行的报纸。只是过去一个来时辰,日报社的编辑部便收到许多言辞或激进或委婉的反对文章。
千不该万不该,郑家实在不该来凑这个热闹。武令媺听说昌国公世子写了一篇措辞激进严厉的文章投了稿。立刻指示报社将这篇文章刊载于醒目位置。
不管要用多少年,历史会证明向全社会普及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到时候。无论是提倡支持者还是反对痛骂者的名字都将被史书记载。如果那时书香传世的郑家还有后人,也许会为先祖的狭隘和短视感到羞耻。
不管李循矩因为什么缘故与自己渐离渐远,武令媺不会否认他的才华,抹杀他的功绩。事实上,她早就打算去做一件事——向有志于学的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贷款。可惜如今皇帝陛下病重,朝局不稳,去办这件事的时机不对。
想起曾经任何事都可以与之商量的小舅。武令媺的心情低落了几分。她重生于此世,原本就孤独,所以格外珍惜真心待她的人们。倘以真心对她,她也绝不吝惜自己的真感情;但若离她而去,她也不会强留。人生在世,若不洒脱些、豁达些,受苦的人肯定还是自己。
回府后,武令媺换了一身利落简便的衣饰,前往演武场看望自己的子弟兵。霍去疾和安烈将娃娃军管得极严,每天的训练项目必须完成且全部合格。并且允许在交战时有流血受伤。
她只要不忙,每天都必定抽出时间去演武场看子弟兵们训练,那喊杀冲天的热闹劲儿也让她精神振奋。精锐是怎么来的,就是在不断的流汗流泪流血中铸就的。
今日的山地演武场似乎比往日更热闹了几分。武令媺站在高高的观战台上饶有兴趣地观看下面的群殴。金生水瞧一眼交战双方,就去偷瞟公主殿下的脸色,心里捏着一把冷汗。
山地演武场,顾名思义,是模仿山林环境布置的训练场地。这儿怪石嶙峋,黄土遍地,种植着不高的灌木和藤萝。此时,正有一个人在群殴一大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