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阿黛(188)

“是一副对子,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分别取自唐朝的两首诗,却又应和今夜琵琶亭的景色,听说桂园的园主打算买下这对子,就贴在琵琶亭上。”元三姑说着。

“嗯,有这份心思。她足以引起京城大妇的看重,公主这回倒是会挑人。”恭王妃说着。摆摆手,让元三姑退下。

“王妃,夜深了,睡了吧?”元三姑劝道。

“睡不着啊。我再坐坐。”恭王妃说着,弯起手指敲了敲太阳穴,这处紧的很。

“王妃,你已经好几夜没睡好了,要不我再给你点根香。”元三姑又问。

“不用了,那香闻的我更睡不着,就这样吧。”王妃摆摆手。

元三姑无奈退下。

而这边,桂园依然热闹。

几个姑娘笑嘻嘻的取笑着阿黛,却又被几个年长的妇人训斥。实在是这几个姑娘阅历浅,没看出阿黛的心思。

一边阮秀倒是看出来了,这王家女一个比一个厉害。

不错。阿黛用这副对子,表现的并非诗词才华,而是心思。一翻巧心思。

分别取自两首诗,却对仗工整,更于景相适宜,这份巧心思颇让人赞同。

其实。这拜月诗,阿黛不管是做的出色。还是不出色,都有些两难的。

做的出色,虽然让人看到了她的诗词才华,但自古女儿家的诗词才华大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并不真正为人所关注,反而会给人留下恃才傲物的印象。

而若是做的差了,那便又要让人小瞧了。

如今,这样一副对子,取自前人之精华,又恰到好处的体现此时之景色,而能够从诗堆里面,分别取出这样两句,本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才华已不用说了。

但这种才华却并不耀眼,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总之一切都体现在一个得体和用心之上,更表现了阿黛的诚意。

各家妇人都是精道之人,又岂能看不出阿黛的良苦用心。

不管如何,这一幅对联已经让大家记住了阿黛。

不远处,桂楼上,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赵昱同康王在一起。

如果说赵昱是钱塘的纨绔,那今年二十岁的康王则是京城最大的纨绔,就是他当年花了六百两银子从王成手上买得玉鹑,让王成淘得第一桶金。

可以说,两人在外人眼里,那正是臭味相投。

“世子爷,王三姑娘做的拜月诗拿到了。”赵苍这时过来,将手上的纸递给赵昱。

赵昱打开一看,随后便哈哈的大笑起来,这丫头莫不是长了个七窍玲珑心。

倒是害他白担心一场了。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风吹云动啊。

“一弹流水一弹水,半入江风半入云。好对子,更重要的是那股意境。”另一席上,聂纪堂读着对子。

“聂大人看的是什么?”一边谢老御医问道。

谢老御医今年六十多了,本来这样的盛会他是懒的来的,只是桂园主盛情难却,他便来了,同聂纪堂等人正好在一席。

两人都不是爱凑热闹的,这会儿就坐在一边边喝茶边聊些养生之道。

这时候,文人大多都会点医道,如此,一医一儒,倒也聊得上。

“一副有意思的对子,是琵琶亭那边传来的。”聂纪堂说着,便把对子递给了谢老御医。

“哦,原来是王家三姑娘。”谢老御医看后微微点头,一幅碰到熟人的样子。

“谢先生认得这王家三姑娘?”聂纪堂有些好奇的问。

谢老先生正是永和堂谢万和之父,京中有名的御医,而宋大民的师傅罗老先生跟谢永年是师兄弟。所以,宋大民曾让阿黛带一封信到永和堂给谢万和,这封信,阿黛早就交给了自家大哥王成,请他交给了谢万和。

而关于阿黛其人,谢老先生也从谢万和嘴里知晓得。

钱塘种种传闻或许不足信。但前不久他家药堂却出了一庄事情跟这王家三姑娘有关。

就是辛豹的事情,当初辛豹就是在永和堂看的病抓的药,只是当时接诊的大夫因为太忙。再加上那几天正好变天转冷,便先入为主的开了药方,结果却是错了。

辛豹痊愈后自去了永和堂发作了一通,谢万和一调查便明白了始末。

也正是因为这一调查,永和药堂也发现了这场由吃冰而引起了内火热症,并及时宣传预防,倒是为永和堂赚足了一些声望。

再加上当时。阿黛预测辛豹发病的过程颇有些传奇,倒是让谢老先生对这个后辈颇有些好奇。

“嗯,我的一个师侄在钱塘为医,跟王和颇有些渊源。”谢老先生道。

“王家三姑娘的医道是不错的。”聂纪堂想着当初阿黛预测他要升官的事情。这三姑娘,太素之道颇有火候了。

当然,两人都是有身份的人,自不会太多的议论一个姑娘家。

也就点到为止。

随后继续吃茶,听曲儿。

总之随着这对子,阿黛就此闯进了京城人的视野里。

……

转眼便是零晨,中秋之夜,满城尽欢。

此时虽然已是下半夜了,但城中依然热闹。

阿黛此时同王九娘。还有李晴岚等一起在走月亮。

顺着月亮的方向,在京城的街道上走着。

对面一女尼和一小沙弥缓步而行。

那女尼一身月白僧衣,面貌娇美。肌肤如玉,在夜风中飘然若仙。而那小沙弥,一身灰色僧衣,阿黛却是眼熟的很,这似乎是法海身边的那个小沙弥。

此时,见到阿黛一行过来。那小沙弥有些雀跃,快走两步上前:“阿弥陀佛。女施主可记得小僧?”

“自然记得,小师傅何时来的京城?因何而来京城?”阿黛问道。

一般这样的小水弥是很少离寺远行的。

“昨日方到,师傅说,我自小在寺里长大,不识红尘,因此便难看破,所以便着我下山游历。”小沙弥颇有些老气横秋的道。

“如此,祝小师傅寻得大道。”阿黛笑道,随后又问:“那法海师傅呢?”

“我师傅在金山寺挂单。”小沙弥道。

阿黛听着点头。

姑苏,许仙,白素贞,法海,金山,这一连串的名字又聚在了一起。

这是属于白素贞和许仙的传奇。

“这位是水月大师。”这时小沙弥又为阿黛介绍道。

“水月大师好。”阿黛等人冲着那女尼行礼道。

“施主好。”那女尼含笑点头。

“我们要去琵琶亭。”小沙弥这时冲着阿黛告辞。然后同女尼一起走向阿黛等人来时的路。

“这女尼曾是京城名妓顾双双,传闻她是赵将军的红颜知已,赵将军断头之日,她便当众削发为尼,后来有人专门为她建了一座庵堂,名英雄庵,以纪念赵将军。”李晴岚这时八卦的道。

这样英雄美人的故事,实在是让人想不八卦都难。

“赵将军?赵拓?”阿黛这时不由的又回那水月大师,月光尽处,身影渺渺。

上一篇: [古穿今]契约影后 下一篇: 八零小甜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