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丑女如菊(131)

菊花炸了些肥肉炼出油来,再把豆渣倒入锅里炒了炒,加了些盐和少量的辣椒酱,添些水煮了一小会,才将豆渣盛入砂锅里放在炭炉子上炖着。

又把黄心菜炒瘪了,半生不熟地盛起来,等快吃饭的时候再倒在豆渣上面;再切些青蒜苗和葱花放进去,那清香味儿就飘起来了,比青菜烧豆腐另有一种鲜美。

郑长河进来呵呵地笑道:“鸡吃了没事哩。想来人也是能吃的。待会我先吃。”

杨氏和菊花听了对视一眼,一齐笑了起来。

郑长河被两人笑得摸不着头脑,问道:“咋了?我身子壮实一些,就吃了闹肚子,也扛得住。”他倒是没想到吃死人上面,就是担心吃了闹肚子。

菊花笑道:“爹,谁吃了都不会有事的。那鸡吃了没事,人吃一准也没事。那橡子果儿当初不就是先让猪吃了,我才敢拿来做豆腐的么。待会你们吃了好,怕是真的要抢着吃了。”

吃晚饭的时候,那吃了豆渣的鸡还是没事,杨氏才真的放下了心。待尝了这豆渣烧青菜,觉得味道果然鲜美,便笑道:“这跟上回青菜烧豆腐一样,味儿足的很。这豆渣还真是好东西哩。”

青木和郑长河也连说好吃。

菊花道:“这东西也算是咱穷人吃的菜,要是整天吃怕也寡味。不过是最近过年,肚里有点油水,再吃这个就刚刚好。”

杨氏又道:“这豆渣霉好了,送些把你黄奶奶。她可是说了,你要是用这豆渣烧出了好吃的,可要告诉她。”

菊花说道:“送一半给她吧。咱要是还想吃,下回到集上豆腐坊去瞧瞧,要是还干净,就买些回来做霉豆渣。”

杨氏摇摇头道:“我觉得还是用自家打豆腐洗出的豆渣好一些;要是那卖豆腐的,肯定洗得豆渣都没味儿了,怕做这霉豆渣也不好吃。”

菊花见她说到点子上,含笑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也没法子,平常无事谁也不会打豆腐哩。”

郑长河呼噜喝了两碗玉米糊,歇了口气道:“甭急,今年咱多种些豆子。这豆子能打豆腐,连豆渣都能吃,可不比玉米都强。”

青木期盼地说道:“我也想把荒地都给种上。虽说累点,好歹也能收些东西。我明儿先到村里邀一邀,看有没人愿意来帮忙开荒。”

郑长河提高声音道:“咋没人愿意哩?还不到春耕的时候,他们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挣些零花钱,谁不乐意?我还管一顿晌午饭哩。”

杨氏让青木不用担心:“你只管好好念书。娘跟你爹保管把家里事情安排妥当。你要是不放心,等春耕时忙得厉害的时候,就跟夫子告几天假,回来帮忙。”

青木忙道:“都不用告假,到时学堂里要放几天假,让大家都回来帮忙哩。夫子可通情理了。他说,春耕可是大事,作为读书人也不能五谷不分,要关心农耕的事才对,这里边的学问大着哩。就是将来有人得了功名,为官一方,这些也都是他管辖范围内的事。”

郑长河跟杨氏听得半懂不懂,但晓得夫子并未瞧不起庄稼人,对农耕很重视,也就高兴起来。

郑长河笑道:“你们夫子厉害哩,连种田也晓得。”

青木很是恭敬地说道:“夫子最是心胸宽广了。他常常地问我们一些农耕的事。还跟我们说他曾经游历过的地方,都有种些啥东西,气候是啥样的,出产些啥。哦,村长说等开春了,要移栽这橡子果树,也是跟夫子商量过的。”

郑长河跟杨氏听了顿时肃然起敬,这读书人把农耕的事当学问来谈,那是让他们也感到自豪的,仿佛这种田也没那么低等了。

第九十七章 开荒

菊花听了青木的话,则是暗暗高兴——有周夫子这样的人在清南村,可不是福气?

今年,周夫子没让菊花家送饭了,他直接在村长家吃饭。主要是隔的实在是远了些,再说郑家也没那么穷了,青木也没必要省那点束修,就不想再麻烦他们。

杨氏想自己也不卖猪下水了,这往后家里茶饭也不如以前好,怕委屈了周夫子,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不过,她还是常常地送些好吃的过去。这也不止她一家如此,整个清南村都是这样,有了好吃的都会送些给夫子。因此这老夫子在清南村是活得有滋有味,觉得还是乡民纯朴。

郑家父子原还以为请不到人,谁料邀了一遍,那些人倒个个都愿意来。一方面也是为了感激郑家,要帮一把手;另一方面也是能挣些零花钱。

这正月里,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一起帮郑家开荒,大伙在一块说说话,热热闹闹的,又不远,就在家门口,倒不让他们感觉是在干苦力,而是扎堆凑热闹似的。

因此,竟然都说不用等过了十五,这几天天气就好,不如就开工了吧,已经立春了,等过了十五,大伙该有自个的事情了。

青木则是大喜,趁着学堂还没开课,他还能帮家里干几天活哩;郑长河也觉得天气还冷,把土翻过来,那些窝在土里的虫子啥的只怕冻死一片,这不是好事么?

父子俩这么一商量,就在正月十二这天,邀了十来个人,扛着锄头、铁锹、钉耙等家伙,并挑着扁担箩筐,李耕地家和老成家也牵来了牛,一群人就在小青山下的那块荒地上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李耕地和老成赶着牛犁地。其余人分成好几拨,有人清理那石子多的地方,把石子啥的捡了挑走;也有人拿把镰刀将荆棘灌木割了,拖到地头当天然的篱笆围住地块;还有人则跟在牛屁股后头,遇见那犁不动的死板地块,就用钉耙挖开。眼见犁的地方大了,就有人专门来清理翻出来土壤中的杂乱东西,如石块草根啥的。

乡民们脱下了大棉袄,穿上打了补丁的旧衣裳,一边忙活着一边大声的说笑。

赵三见青木跟张槐在用铁锹将碎石块往箩筐里铲,一边挖土一边笑道:“你俩念了半年书,这手上活计倒没撂下,干事还是麻溜的很哩!”

张槐头也不抬地答道:“念书也要吃饭,难道就不干活了?书里也长不出粮食来。”

赵大嘴笑道:“你要是中了秀才,可不就不用种地了。槐子,你加把劲儿,说不定还真能考个秀才哩。到时候,咱脸上也光彩,好歹跟秀才一个村不是!”

张槐抬头瞧瞧这憨人,想说啥,也不好说,只能道:“咱可没那本事!”

李长星羡慕地说道:“就不中秀才,识些字也是好的。咱家没人干活,要不然我也要去念几天哩。”

李耕地扬声笑道:“那是。这能念书啊,还是要念一些比较好。俗语说‘三代不念书,放出来一笼猪’,读了书的人他就不一样啊!你们瞧槐子跟青木,就比旧年老成不少。”

黄大磙子听了,停住手中的钉耙,愕然地问道:“照你这样说,咱家可是好多代都没人念书了,那不都成猪了?”

上一篇: 宠后欢喜记 下一篇: 穿成大佬的好运福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