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亨一边脱官服、换常服,一边道:“资历和才能都不重要,这是皇上用来平衡朝堂的,主要是针对你我。姜宇是苏相的弟子,忠孝有德,为人严谨,做吏部尚书够了。若弄个刁滑的来,上下其手,任人唯亲、买卖官爵,那才严重。”
梁心铭问:“谁举荐的?”
王亨道:“崔渊。”
梁心铭恍然。她刚才吃惊,并非认为姜宇不行,而是此人名声不显,好好的皇上怎会提拔他?若是崔渊举荐就对了。这后面肯定有苏熙澈的推动。
瞧,这便是命运两济。
梁心铭对比姜宇,很是不平:她累死累活、操心劳神,做个官儿被天下人指责,就因为是女人?
十日后,八百里加急军情入京:荆州大巴山军火研制基地被夷为平地,整个摧毁。林氏反贼被釜底抽薪,从此再无军火来源;林家老巢被端,只剩下林啸天盘踞在岷州。
这一招釜底抽薪,来自梁心铭。
她派了奇兵奇袭大巴山。
消息传开,文人士子炸开了!
在真真羊肉馆二楼,一群举子正吃酒,七嘴八舌道:
“这是奇兵的功劳,非梁心铭之功。”
“不错,倘若派个能力差的,如何完成任务?”
“军方的功劳,怎能算在女人头上?”
闹哄哄的不平声中,忽然有人道:“这是梁心铭的功劳。”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一个清秀的少年说话。
有人问:“简贤弟为何长女人志气?”
简繁平静道:“小弟就事论事。这次奇袭不是仅凭武力成就的,有内应。梁心铭走了一步很关键的棋。”
众人同声问:“什么棋?”
第776章 夫纲不是靠打压女人振作的
不等简繁回答,有那思维敏捷的,准确地捕捉到“有内应”几个字,灵光一闪,失声道:“靖国公!”
雅间内静了一静,忽然响起一阵应和声。
那反应慢的急问“为何是靖国公”。
旁人便细细解释给他听:靖国公娶了华阳长公主,是当今皇上的姐夫,对朝廷很忠心……随着他一层层分析,不断有人应和“哦”“说的有理”“原来这样”,此起彼伏;又有人跟着拾遗补缺,并加以延伸和挖掘,说靖国公和华阳长公主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实在没梁心铭什么事。
独简繁默默吃羊肉。
他乃是小户人家出身,真真羊肉馆菜价惠而不费,是平民百姓常光顾的地方,赴京赶考的举子大多和他一般,有些人家境还不如他呢,天冷吃羊肉又补身,所以大家才邀聚在这里,吃羊肉喝羊汤论文章时政。
他忽然想起苏莫琳,不由微笑。
他早不为退亲尴尬了,只等来年高中,步入仕途做出一番成就,还怕娶不到美人?
忽然,他觉得周围静了下来。
停箸一看,大家都等着他呢。
原来众人说的热闹间,忽想起还未向他求证,忙都问他“可是靖国公?怎么就成了梁心铭的功劳”。
简繁摇头道:“不是靖国公。”
众人一呆,都不肯相信。
简繁悠悠道:“靖国公与林啸天同宗同族,若两人不一条心,林啸天谋反,定会第一时间将靖国公及其家人控制,或杀之,或软禁起来等谋反成功再释放。此其一。其二,不论靖国公是否参与了谋反,朝廷都不会轻易相信他,以他为内应,岂不是与虎谋皮?谁敢冒险!”
众人哑然,一声出不得。
盛焰被浇灭,让人不甘。
有人问:“那谁是内应?”
简繁道:“原白虎王族。”
大家听得一愣——原白虎王族不是正谋反吗?再一想,白虎封号经历了两任家族,除了林家,还有郑家!
“你说郑家?”
“不错!”
“不可能!”
大家七嘴八舌质疑,他们熟读经史子集,大靖历史更熟悉,说原白虎王族郑家早被灭族了。
简繁从容不迫道:“正元末年,白虎王世子郑溯源在与宝象国武士比武中,两招丧命,第一代靖国公林春生校场扬威,震慑了异国番邦。白虎王便主动上折子,让出白虎封号,被封为寿宁侯。然郑氏族中有人不服,炎威帝登基后,郑家卷入顺亲王谋逆,被满门抄斩。”
一举子拍手道:“对,就是这样!”
另一举子问:“都杀了,哪来的人?”
简繁道:“没有杀。炎威帝念及第一代白虎王功勋累累,加上寿宁侯并不知情,只有几个族中子弟被顺亲王拉拢,故而网开一面,只杀了主犯,郑家其他人都被暗中送去荆州大巴山,像流犯一样在军火研制基地服苦役。”
众举子听得满脸震惊。
一人问:“这是真的?”
简繁道:“当然是真的。”
那人问:“简兄如何得知?”
又一人问:“梁心铭如何知晓?”
不等简繁回答便有人道:“自然是皇上告诉的,不然史书上并未记载这段隐秘,旁人如何知晓?”
立即便有人道:“无论是谁,知晓原白虎王族郑家后人在大巴山军火研制基地,均会想到联络他们里应外合。这道理再明白不过:只要剿灭林氏反贼,郑家便有可能恢复白虎封号,重新兴盛家族。难道赵世子他们想不到?皇上想不到?怎就把功劳算在梁心铭身上?”
“不错!”
众人激动万分,又窥见玄机。
简繁皱眉,无奈插不上嘴。
这世上,太多“事后诸葛亮”。
正在这时,忽然一个声音插进来:“错了,皇上并没告诉我大嫂郑家后人的事。”众人齐刷刷回头,就见王亢、王充一群少年从外进来,接话的是王充。他们兄弟打从门外过,听见说梁心铭,便推门插了这一句。
同行的还有周家、孟家、崔家等几个少年。
因各地举子络绎汇聚京城,王谏遂吩咐族中少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他们多与外地举子接触,论讲学问,开阔眼界,别自以为高人一等,那是坐井观天的想法。再者,留意士林中对梁心铭的评价和风向,以便王家及时做出应对。所以,他兄弟专往举子们爱去的地方跑。
王充等一来,气氛就微妙了。
之前王充将抨击梁心铭的举子全告上公堂,双方对了一阵,以王家失败告终——这是众举子认为的——现在又来了,所有人顿时提高了警惕性。
一人问:“那梁心铭是如何知道的?”
他拒绝尊称梁心铭“梁大人”。
王充好脾气地笑道:“这个小弟也不清楚。不过,皇上已经下旨奖赏大嫂,并令她三日后去国子监国子学讲授此次奇袭计划。诸位欲知内幕,去听就是了。”
大家见他洋洋自得,丁点儿不尴尬,十分看不过眼,便有人微笑道:“王大人的胸襟气度真令我等汗颜,妻子名望比自己还盛,丝毫不在意夫纲不振。”
接连好几声嗤笑响起,被王充一扫,又都正襟危坐,作无事人一样,然眼中的讥诮是掩饰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