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重春(199)

周潢大笑:“是了。”

九重春 141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三日后,连寡妇就被一顶小轿抬着从衙门的后门进入了衙门的后院,成为康县尊的如夫人。

人人都说了,康县尊这番是人财两得。

“你不知道,听说当时,县尊夫人的脸都气绿了,那连寡妇进门之日,县尊夫人带了下人拿着棍棒跑到自家哥哥家里打砸一番,狠狠的出了一口气,这才扬长而去,气的乔夫人跳着脚在背后骂,却又奈何不得,如今,这夏口那个不晓得,乔家这回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大中午的,没什么事,天又热,杜春嫂便坐在角门的一棵榆树下,边乘凉,便跟门房老苍头聊天。

“活该。”老苍头吐了口吐沫道,“谁让他们惦记咱们东家的。”

老苍头是一个孤老头,原来就是守这栋宅子的,自周潢买下这栋宅子后,仍然用他守门,平日里进进出出都客客气气,逢年过节,打赏的也多,老苍头日子过得滋润着呢,便对这周府有了归属感,只盼着能一直在周府看门,直到老死,因此得格外维护周家,凡事周府有一点点波折,他比谁都着急。

乔家联合孙家算计周庆生的事情,早教孙家的几个兄弟传了出来,老苍头自然记恨起乔家来了。

“可不是,这叫老天有眼,他们乔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确实便宜了康县尊终于如愿以偿。”杜春嫂笑道。

两人正说着,两辆马车从巷口处驶了进来。

“吁。。。。。”当前的马夫停了马,随后从前面马车上下来一对夫妇,身边带着三个孩子,两男一女,接着,从后面马车上下来一位妇人,手里牵着一个八九岁大的女娃子。

老苍头盯着前面那个三十出头的男子,那男子半边脸似叫火烫了似的,看着可怖也特别的眨眼。

“到了,总算是到了。”这时,先签下来的那位夫人一脸欣喜的看着门上周宅二字,笑着对边上的同伴到。

“几位找谁?”一听他们这口气,老苍头连忙问。

“我们找周庆生和沈四姐(出宫后,元好就更名为沈四姐啦)。”

那妇人笑着道,又冲着老苍头道,“麻烦老伯通报一声,就说杨柳儿和四姐的二师嫂来啦。”

“即为稍等。”老苍头一听二师嫂什么的,知道定是亲戚了,连忙进去禀报。

元好此刻正扶着周潢在院子里练习走步,现在周潢挂着两根拐杖,也能走几步了,听老苍头说杨柳儿和卓青梅来啦,那真是喜出望外,连忙冲着老苍头说,“快快有请。”

“走,我们也去迎迎。”周潢道,他没什么朋友,但七皇子屈暄却算的上一个。

“嗯。”元好应者,扶着他朝门口去,刚到院门,周年已经将人领了进来,元好忙让南陵氏带着麻嫂绿夏去准备客房。

只是元好一见前面的屈暄不由得吓了一跳,“屈七兄,你这脸是怎么了?”

屈暄望了望周潢,周潢一拍额道,“这一点,我倒是忘了跟好儿说了。”随后却冲着元好说道,“先进屋再说,你总不能把人堵在门口说话吧。”

元好拍拍自己的额,连忙将人情进屋,又把小鱼叫了来,指着卓青梅手里牵着的女娃子道,“还记得她吗,当年的小雁儿。”

小鱼摇摇头,小时候的事情,小鱼早忘得差不多了,不过,平日他除了跟欣儿玩,也没什么伴,这会乍见大大小小四个弟弟妹妹,高兴得很,笑眯着眼,领着人进了屋,拿出他的零食跟大家分享。

几个孩子初时拘束,不过玩了一会就放开了,开始玩闹起来。

“屈兄这脸是他自个儿烫的,他到底是七皇子,那贾家村是贾先生的故居,里面有不少朝中告老或后来避难的官员,他不想让人认出来图惹麻烦事,一狠心就把自己烫成那样。”一坐下来,周潢才跟元好解释。

元好明白,这是屈暄的一片苦心。随后元好又问杨柳儿,“柳儿何时收到我的信的,我这阵子正捉摸着呢,怎么还没你们的回信,心里只担心。”

“头前几个月就收到了,本来是要早早给你回信的,可偏偏卓姐哪里出了事情。”杨柳儿道。

元好连忙问,“出了什么事情?”

“贾家的那些族人看着卓姐的家产眼馋,前阵子想方设法的想把卓姐嫁出去,好霸占他的财产,卓姐气的把那些族人打了一顿,惹了官司,那贾家族人要求县里官判让青梅姐改嫁。”杨柳儿道。

“那事情怎么了的?”元好连忙问。

“幸好那贾县的县令在南楚时,承蒙贾老爷子的恩惠,便判了改嫁,而且,还判了青梅可以带着家产改嫁,这一下,那些贾家族人没脾气,这种情况,卓青梅改嫁与他们一点好处也没有,反而不嫁的话,还能时不时的打打秋风,最后自然不了了之了。”杨柳儿道。

“不过,这事我也算是看透了,本来以为带着雁儿回家去认祖归宗,可是,这样的同族不认也罢,正好收到你的来信,我在贾县呆的没意思,于是便一起商量着,干脆来投你们了。”卓青梅道。

“正好,好儿要办一个书院呢,这也是当年贾大国士的心愿,我正愁独木难支,你们到来正好帮忙。”周潢老实不客气地道,他本来就喜欢闲闲散散的日子,这段时间正觉事情多了捆手捆脚,这会立马开始分配了。

“好啊,既然是贾大国士的,那怎么说,我也要入一份子。”屈暄道。

“我也入一份。”卓青梅接口。

“嗯,再加上董家的一份,这书院就算我们四家合伙了。”周潢道。

几人商定。

“好了好了,这人刚来,还没坐稳当呢,你们就在聊这些事情,也不让人歇歇。”二婆同南陵氏捧着冰梅汤进来,埋怨自己小姐和姑爷道。

“是了,二婆说的是。”元好虚心接受。

几个喝过冰梅汤,又吃了点点心,厨房里麻嫂和杜春嫂也早烧好了水,于是杨柳儿,卓青梅两家变洗漱歇下。

第二天,正好是中元节的正日。到了晚上,夏水水面上边星星点点的飘起了荷灯。

周潢租了一条游船,三家人全聚在了游船上。

杨柳儿的二子一女,长子屈子秋,七岁,次子屈子夏,五岁,小女屈紫鸽两岁。除了紫鸽儿趴在杨柳儿的怀里外,其他的几个全跟着小鱼在河面上放河灯,一边周树周年,南陵,夏绿紧紧看着,怕有个万一,好在这种游船有特制的护栏,一般不会出问题。

周潢和屈暄把酒聊天,他们两个俱是皇子出身,如今都在民间生活,各有各的感悟。而元好和杨柳儿,卓青梅,几个自吃着点心聊天,分别了这么多年,各有各的遭遇,只觉那话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好了,好儿,这次我来夏口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宋家的人,他们似乎也是回夏口的。”杨柳儿这是想起来,便道。

“我在夏口早就听说了,宋家祖籍就是夏口人,他们去年收到尹随事件的影响,宋老爷子辞官归隐了,返回祖籍,算算这阵子也快到了。”元好道。

上一篇: 江南第一媳 下一篇: 撩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