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909)
只要他现在顺势拿下太子之位,可以说,皇位基本就是稳的。在此之时,他的心态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绝对是不想节外生枝。
特别,还是招惹贾环这样的狠人、强人。
韩秀才一身青衫,头戴唐巾,读书人装束,国字脸上浮起笑容,胸有成竹,坦然的道:“殿下,我和殷无忌、高之令都私下里谈过。他们怎么选择,是他们的事。”
楚王没说话,等着韩谨的下文。
两人在湖畔边行走着。韩谨接着道:“殿下,近日贾府的报纸京城日报上连载一篇武侠:笑傲江湖。朝廷亦如江湖啊!贾环笑傲江湖,未尝一败!看着挺吓人的。
但是,我想要将贾府从发行银币的名单中排除出去,并非是要和他一较高下。而是,为殿下谋求利益。”
“哦?”
楚王站定,很有兴趣的看着韩秀才。他以为韩秀才和贾环有心结,所以才这么执着的去对付贾环。当日,贾环在天牢中,韩谨去探望贾环,他亦是知道的。
韩谨笑一笑,道:“天子不喜欢贾环。殿下踩贾环几脚,踩的越很,就越可以在天子面前赢的好感。”
楚王微怔。
韩谨再作揖行礼,诚恳的道:“殿下,夺嫡之局,到现在,已经变得逐渐的明朗。而晋王之所以失败,绝对不是因为他得罪了贾环,而是天子忌惮皇子势大。
晋王结党,勾连南南郡王、锦衣卫指挥使,宫中大太监,与宋大学士联盟,简直是自寻死路。
殿下若想要入主东宫,绝不能走这条路。天子不会允许任何一个皇子势力膨胀。避免出现当日的夺位之变。殿下要做的,其实是刷天子的好感。
而于臣子而言,不是接纳他们,而是要养望,通过大周日报,对外发声,发表政治主张。
如此,时机成熟,等天子觉得他需要一位太子时,殿下自然是首选。并且外朝无阻力。”
韩秀才的话,有事后诸葛亮的成分。晋王在前面试错过。但,分析到这个地步,拿出这样的策略,已经非常的令人信服。
楚王长舒一口气,正色道:“听韩先生一席话,令本王茅塞顿开啊!既然如此,便依先生之意。”
楚王看着文质彬彬,但他很有决断。既然对他有好处,那么得罪贾环这件事,便不会重要了。
但是…
韩谨道:“殿下,我与贾环交往多年,并不觉得他是神人。人力有穷时。接下来,要看事情的发展。当然,事情若不可为,殷、高二人不过是商人,皆可弃之。”
这话,很冷酷。
高百万,自诩很会做生意,扮猪吃老虎。智商很高。但他二十万两白银,加入楚王阵营,是对是错呢?
殷无忌,自诩为楚王的钱袋子。并巴结苏州党的核心人物黎宽,试图在楚王当政的时代,反超路庸,成为晋商的领袖。
这样出色的两个人物,自诩才智,能猜到韩谨此时的想法吗?
楚王心中的心事进去,抚掌大笑,道:“走,回先生的小院,痛饮几杯。”
…
…
贾琏和贾蓉、贾蔷三人一起回到宁荣街,径直到宁国府置酒,消愁。今天的事,环兄弟不在府中,他们去回政老爷亦无用。
会芳园的亭中,贾蓉吩咐小厮摆酒。
贾琏猛灌几口,颓废的道:“蓉哥儿,蔷哥儿,我心里难受啊!憋屈的慌。玛德,那帮老王八蛋,个个都是笑里藏刀,说话下着套,一环连一环。我根本不是对手。”
贾蓉给贾琏斟酒,劝道:“琏二叔,谁想到板上钉钉的事情,会被反悔?还要将我们贾府排斥在外。唉,那些人都是成精的。你不要太在意。这事,办不办的成,你都尽力了。我已经派人去往东庄镇给环叔送信。”
回来的路上,云宾楼二楼发生了什么事,贾琏都给贾蓉,贾蔷说过。贾蔷也劝道:“琏二叔,那些不要脸面,围攻你,后头肯定有人。等环叔回来,好好治治他们。”
贾琏郁闷的叹口气,道:“唉…,你们是不知道。环兄弟为纳林老板,将煤铺子卖给了晋商吕承基。咱们府上这蜂窝煤生意,基本算废掉。现在的利润大头,其实都在卖煤这一块。
光禄寺的少卿袁壕,早就派人知会我,皇宫里不再采购咱们府上的媒。而府上的人口越来越多。若不开源,只怕又要回到五年前的那种局面。我能不急吗?若是,拿下铸币的份额,利润够咱们府上嚼用的。”
贾蓉、贾蔷两人对视一眼,叹口气。
两府现在自是不缺银子:有南北货铺子,有薛蝌负责的行商,有信丰街的资产。还有,胭脂,冰激凌,拍卖会,会所。但,若是少了卖蜂窝煤这一块近万的利润,随着日后人口的滋生,两府的开销怕是会有些难啊?
最好是能拿下铸币的名额。但是…
…
…
户部尚书赵鹤龄在夜晚中,再次去大学士府卫弘府上拜访。书房中,清茶袅袅。点着檀香。
赵鹤龄叹口气,道:“卫相,一堆人吵来吵去,还搞出幺蛾子来,要把贾府的份额给断掉。唉…。谋在于众,断在于独。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把方案交给他们去讨论,实在难成事。”
别看赵尚书性格不强势,但他心里,对今天的局面,还是相当不爽的。不给他这个户部尚书面子嘛!
卫弘笑一笑,背负着双手,笑道:“他们不吵起来,很多事情不好办啊!还要辛苦延年一段时间,主持此事。务求办好。”
“不敢。下官分内之事。”赵鹤龄点头。卫相话里有话啊。当然,他心中早有预计。
第六百八十九章 银币(四)
三月初六的傍晚,消息传出。初七的报纸大肆报道,全城尽知。并且,随着真理报的报道,消息开始向天下流传。
京中微妙的气氛,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权贵,力量,参与到铸币份额的争夺中。户部尚书赵鹤龄每天晚上都在会客。各方都在不断的给他压力。局面纷杂、混乱,报纸上各种流言乱飞。
三月十日上午,位于崇文门外的徽商会馆中,一座座院落组成着会馆的格局。
偏南的一处幽静的院落中,两大徽商汪鹤亭、马均泰两人聚在一起喝茶。
春光的落在窗栏上。小圆桌上,几样精美可口的糕点,一个紫泥色的松干壶,茶香袅袅。厚厚的一叠报纸,随意的放在茶桌上。
马均泰坐在藤椅上,品着茶,叹道:“汪兄,这京中的情况,果然与江南不同啊!你看看,就报纸上报到的信息,京中权贵,基本都想在铸币的份额中分一口。
什么魏王、北静王、魏其候都冒出头来。听说赵尚书府上,说客如云。本来就我们几大商帮和朝廷衙门分了,现在倒好,闹这么一出。好家伙,蹦出这么多人来。”
又道:“你再看看这几份报纸,都在攻击贾府。嘿,真当贾府那通政使的牌子是白挂的啊!后面必定有人。晋商那帮人,胆子挺大的。听说,贾子玉还在东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