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后守则(276)
宣国公没有说话,眼睛阴沉沉的。
太子继续道:“哦,对了,宣国公刚刚献出的那一千二百万两,的确是解了父皇的燃眉之急,亦是造福百姓之举,宣国公有此爱民忠君之心,孤十分欣慰。希望宣国公保重身体,继续为国效力。”说着笑着拍了拍宣国公的肩膀,然后走了。
宣国公看着太子的背影,几乎是咬碎了牙齿,脸上怒得胀红,几乎像是随时会被气得倒下去一样。
宣国公世子担忧他的身体,安慰他道:“父亲,虽然我们被太子和林家算计了一回,但我们也算是为二皇子赢来了一些声望,也不完全是毫无所得,您……”
不等他说完话,宣国公转过头来,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然后甩了甩袖子,就这样走了。
一千二百万两银子买来的声望,呵……
而那边太子走了不远,然后便是与二皇子碰上。
二皇子仿佛是专门等着他的。
太子看见他,笑了笑,道:“二弟,你今日在早朝时的表现,真是令孤刮目相看,你对父皇的忠心,连孤这个做兄长的都自叹弗如。”
二皇子看着他,眼睛沉了一下,然后呵了一声,勉强挤出一个笑来,道:“大哥才是让弟弟刮目相看,不知不觉间,大哥真是变了不少。”
曾经那个连他都瞧不起的冲动暴躁,不过是因为好命生成嫡长子的太子,如今也变成了一个甚有心机城府的人。
这些日子与皇后及林家一前一后,相互配合得简直天衣无缝,将他和宣国公府耍得团团转。
太子道:“连二弟都在变,我这个当大哥的怎么能不变。”说着又拍了拍二皇子的肩膀,笑着道:“不过不管怎么变,孤与你兄弟的情义都是不会变的,你在孤心里,永远都是弟弟。”
他将“弟弟”这两个字咬得有些重,仿佛还含了些别的含义。
太子说完又道:“孤要回延庆宫了,二弟是要和孤一起回还是去哪里?孤刚才看宣国公脸色不大好,二弟或许会想要去看望宣国公也说不定。”
二皇子的确是要去趟宣国公府的,不管怎么样,今日的事他都要和外祖父和舅舅们解释一遍。
二皇子对太子拱手道:“大哥请先回吧,弟弟慢一步再回去,大哥慢走。”
太子点了点头,又一副兄长的口吻说了叮嘱了一句,道:“二弟早去早回。”
说完便走了。
房公公跟在太子身后,看着二皇子被气脸色发青却不得不憋住的脸,以及前面背着手心情愉悦的太子,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太子转过头来瞪了他一眼,道:“你这狗奴才,笑什么!”
房公公摇了摇头,然后笑着道:“奴才不笑什么。”然后又欣慰的感叹道:“奴才只是觉得,殿下终于长大了。”
太子哼了一声,道:“你这是骂孤以前蠢?”
房公公连忙笑道:“奴才不敢!”
太子道:“谅你也不敢!”说着怅然的叹了一口气,又道:“不过孤以前也的确是挺蠢的。”
房公公含笑慢慢的跟在太子身后,面带着笑意。见到自己的脚上踩到了太子的影子,他又连忙闪开了一点,然后继续亦步亦趋的跟着。
他只愿意这样一只跟着自己这位从小伺候着长大的小主子,看着他当太子,看着他以后顺利继位,一直伺候他到他再也伺候不动为止。
宣国公在早朝上向皇上许诺献银的当日,皇帝便下了一道圣旨,复了吴氏的贵妃之位。
吴氏当了将近四年的昭仪,终于重新变成了贵妃。
吴氏一直都想要复位,可如今终于复位贵妃了,却让吴氏心里带着一股怒气。
用一千二百万两银子,吴家过半的家产换来的复位……
而这边永安宫里,胡淑妃却忍不住与崔贤妃感叹道:“这吴家可真是有钱,一出手就是一千二百万两。”
崔贤妃笑道:“吴家身上的这口血,只怕也是快吐干净了。”
胡淑妃又“哎”了一声,叹道:“这吴昭仪又变成了吴贵妃,她向我磕头请安了三年,如今又换成让我给她磕头请安,我这还真是有些不习惯!”
贵、贤、德、淑虽然都同为正一品四夫人,但贵妃地位超然,自来就比其余三妃高半等,其余三妃见到贵妃,也是要行礼问安的。
胡淑妃又笑着道:“也不知道皇后娘娘心里会怎么想?”
毕竟吴氏这个贵妃是皇后打落下去的呢,现在又升了起来,皇后心里只怕不会好受吧。
崔贤妃转了转头,心道,能怎么想,自然是高兴的。
吴氏再是贵妃,还能让皇后给她磕头请安不成。
吴家献银毕竟算是立了大功,皇上不能不赏,否则会寒了其他臣子的心,但比起在朝中提拔吴家的地位,自然是宁愿在后宫抬高吴氏的地位。吴氏就算复位贵妃,一个不得皇上宠爱的贵妃,也不过是每顿可以多吃几碗菜,多插几支钗,衣裳可以穿得更华丽一些而已。
但若是在朝中封赏吴家就不同了。
就是崔贤妃自己,也宁愿吴氏复位贵妃,而不是吴家的男人在朝中被重用。
等着看吧,为了安抚吴家,皇上应该很快就会让二皇子开府封王并娶妃的了。
皇后和林家这一次算计得漂亮,虽然庄家也要失些小财,但让吴家能出一口大血,顺便讨好了皇上,也算是得大于失。
吴家手里的银子太多,对太子和林家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想当年太祖为何能轻易黄袍加身,有太祖皇帝自身的能耐在,但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吴家的银子起了作用。
到了二皇子这里也一样,总会有人会为了财帛动心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章 帝王抱负(收藏2650的加更)
长坤宫里。
林嫤笑着对皇帝道:“有了吴家这献出的一千二百两银子,皇上大约可以稍稍不用为银子的事情发愁了。臣妾每日看皇上将眉头皱成一个小老头的模样愁眉苦脸的样子,臣妾可也犯愁得很。”
皇帝在心里粗劣算了一下。
吴家献出来的银子加上庄家献出来的银子,有了吴家和林家起头,其他文武百官多多少少都会捐献一点,这里大概能筹集个二千万两的银子,再算加上国库的余银,大约能有个三千万两银子。
修建南北直道,工部和户部的核算是至少需要七千万两银子,另外一半的银子仍然是令皇帝发愁得很。
皇帝对林嫤叹了口气,道:“朕怎么觉得,朕这个皇帝做得真是穷得很。”
然后将心理的这本帐跟林嫤算了一下。
林嫤笑了起来,跟皇帝道:“皇上,这南北直道又不是一年两年就能修建得好的,筹集到的银子先用着,明年赋税上来了,不就可以补充上来了吗?这京杭运河和在建的几座水利工程不都已经完工,那明年这些方面花的银子就可以省下来了。”
皇帝却摇了摇头,道:“沿海开埠之后,沿海倭寇的进犯必会加剧,朕打算让崔琦建立一支海军船战队,狙击倭寇,为过往商船护航,这又多了一项支出。另外朕还打算再建立一个武器坊,让人专门研制军用武器,这又多了一笔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