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作死的压价,卖东西的人当然是高高的喊价,谁也不让谁。
卖东西的人肯定是等米下锅的,肯定也是落魄的八旗子弟,看看穿的那身衣服,还有那露出脚趾头旧棉鞋就能暴露他的家底。
怀揣的木盒子,抱的紧紧的,此情此景,沈清和摇晃着脑袋,不说什么,这样的事情,满京都到处都是,每天都有变卖家产的落魄子弟。
他也没有啥心思收购,就是收购也是暗地里,伪装过后的自己,可不是如今这样,大咧咧的收购古董。
三四十年代变卖古董最多的城市就是京都,不少败家子见月的变卖祖产。
以后有的是机会,不管以后有钱没钱的,都不能明面上收购古董字画。
看了几眼,沈清和没有说话,只是对博古斋多瞅几眼就离开。
离开的沈清和,运气不错,还真找到一个聘请兼职账房的,给一家陈记油坊做账。
给的薪水不错,事情也不复杂,沈清和喜欢这样的兼职。
心情不错的沈清和买了一包点心,还特意绕道去一个大菜市,买了一条肉,晚上包饺子吃。
转瞬之间新年已过,在大年三十传出喜讯的罗芬,如今除了上班,回到家里饭也不用做,家务活也有人干。过上了皇后娘娘般的生活。
罗母最近都住在西院沈家,伺候小闺女,偶尔回去看看家里,大半的时候都是住在小闺女家里,帮忙做家务活。
早上,送走上班的闺女女婿,转身回院子打扫,还有院子里有她育的菜苗,闺女家独门独户还有院子就是好,能自己个儿种菜,家里能少花钱买菜吃,还能吃个新鲜。
院子里的果树都开了花,那桃花开的满树都是,粉粉嫩嫩煞是好看。
平日白天,家里有人,院门是不关的,罗母住到闺女家里已经有一月左右,和周边不少的妇人关系都处的不错。也知道了自家女婿家里的一些龌龊事,沈家老两口可真不是人。
不过这样也好,以后女婿也不会贴补兄嫂和老父老母,一心和自己闺女过日子。
罗母是个明白人,扫完院子,大杂院的胡母挎着菜篮子走到西院沈家门口,“买菜去喽!”
“走,等等,我那菜篮子。”罗母转身进厨房拿菜篮子,快步的走了出来,外面已经站了三人。
不只是有胡母还有大杂院的张母,对面的田母,都等着罗母一起去菜市买菜。
“咋这么慢,忙啥呢?”田母挎着菜篮子,手中还握着一把瓜子。
“能忙啥,扫院子呗,掉下来好些花。”罗母瞅着比院墙还高的果树,笑眯眯的,仿佛已经看到满树的水嫩果子。
“哎哟,再过三月,那桃子能吃了吧?”胡母望着那高过沈家加高院墙的果树,嘴里都在分泌甜味吐沫。
“能,清和说呀是早熟桃子,六月中就能吃。也不知道味道咋样?”罗母瞅着满树的桃花,幻想着果结满果子的桃树。
几人挎着菜篮子,说着附近的趣事,一路说说笑笑的。
追在后面的沈母,气的牙根痒痒,一群憨货,和个外来人弄那么熟悉干啥。真以为能得着什么好似的。
罗母在小闺女家日子过得比自家还清闲,打扫打扫卫生,做做饭,早晚两顿饭,孩子们中午不回来,她一般中午都不吃,等着孩子们回来吃晚饭。
一天三顿那是有钱人家才这么吃,普通人家谁这么吃。
家里还有女婿给买的点心,她与小闺女谁饿了都可以吃点点心先垫吧垫吧,她看的真真的,女婿是真心对自己小闺女好。
在外面得点什么好吃的都巴巴的带回来,自个儿不舍得吃,全给闺女和她吃,她知道,那是女婿因为闺女的原因,才对她好的。
真如那算命的说的,小闺女就是个有福气的人。虽没有大富大贵,但是遇到了一个好男人,也知足了。
再有钱还不如有个好男人的好,她是过来人,家里是不富裕,也体会不到,可是她看的多,不少富太太还不是一样心酸,家里的男人对她们不好,一门心思扑在小妾或者外面的狐狸精身上。
是个女人都不愿意自家爷们儿有其她的女人,还不待见自己,一门心思的扑在别的女人身上。
孩子们自小,她就教育他们,要兄弟姐妹和睦,对另外一半全心全意,别闹幺蛾子。经营好自己的小家。
开明,睿智的人总是想的比别人长远,也能比别人活的幸福。
十月怀胎,瓜熟蒂落,罗芬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如今躺在炕上,坐月子。
罗母一天一只鸡的炖着,鸡肉的香味熏死人,隔壁邻居被熏的,羡慕的闲话哪个多。做人媳妇儿的整天在家里拿话怼自家爷们儿:
【看看人家沈三,是怎么对自己媳妇儿的,我生孩子的时候,别说吃鸡肉喝鸡汤,就是吃点鸡蛋喝点红糖水,都难】
已经是年底,日头短下班回家已经天黑,沈清和拎着一条黑鱼,回家。
第129章 又回民国(07)
“娘, 我回来了。”进门就喊, 罗母刚刚伺候完闺女吃饭喝汤。
端着空碗从正房出来,“清和, 小点声,轩轩刚刚吃饱睡了。小芬也刚吃完饭。”
“啊, 我买了一条黑鱼,给小芬炖汤喝。”拎拎手中的大鱼,喜的罗母抿嘴乐乐呵呵的接过鱼直奔厨房。
罗父也做事回来,闺女坐月子, 他也被女婿接过来住。说是家里好吃好喝的吃不完, 让他过来也享享闺女和外孙子的福。
罗父住进来一个星期, 气色好了很多, 每天吃的都是闺女吃不完剩下是鸡肉再熬汤。每天都是晚饭都是剩下的鸡肉炖蘑菇,鸡肉再熬汤下面条……,每天的晚饭都不重复。
“哟,明天总算能给小芬换个口味。”罗父对小女婿那是满意的不能再满意, 如今兵荒马乱的, 京都也没有幸免。
全城百姓的日子都过得小心翼翼, 到处风声鹤唳,女婿一次性买了十五只老母鸡, 说是吃完再买,院子里也养不了多少只。
冬日,鲜鱼不好买,快半个月的时间, 也就只买到几条不错的鲜鱼,沈清和倒是有不少鲜鱼,但是也不好每天都拿一条财鱼出来。
隔上两三天带一条回家,给妻子换换口味。
“爹,明儿晚上,我带条肉回来,让娘给咱做红烧肉,咱爷俩好好喝一盅。”
“好嘞,我可是享姑爷的大福。”罗父就好酒,听说喝一盅高兴的很。
“爹,不说这话,为了小外孙,您和娘住过来跟着操劳,本是我们小辈儿的不是,您和娘哪有享什么福啊。”
真心实意的感谢,原身的愿望中就有善待妻儿,特别是对幼年被饿死夭折的长子,更是愧疚,他想着让妻子的月子坐好一些,让妻儿都能受益。
他知道女人月子不坐好,以后会有很多各种不同的月子病。身子骨也会差很多。
十二月的京都,天已经很冷,早就下过一场大雪。沈家小院欢声笑语,让路过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喜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