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茹放下狠话,就一溜烟跑了。
道新疼得一下坐在地上,恨恨地骂道:“这个臭娘们,竟然还有两下子,哎哟……哎哟……”
小茹猛跑了一阵,知道道新不会再追上来了,才松了口气,放慢脚步,朝前走去。不经意中,她瞧见一棵大榆树下站着一男一女!
男的深情款款,女的羞羞答答。
咦?那不是小源么?
小茹止住了脚步,不敢往前走了,她一走过去,岂不是让他们俩难看?只是,这个男的是李家三郎么,是小源的未婚夫么?可别是……
当这个男的开口说话,小茹才舒了口气,原来是自己想多了。
“本来还以为得等到成亲那日才能认识你,没想到因为这场戏,让我们提前两个月认识了。”李家三郎认真地看着小源,柔声细语地说。
小源一直低着头,根本不敢抬头看他,只是小声地问:“你怎么知道我是……”
“刚才我听见有人叫你方小源,又见你和你爹坐在一起,我就知道了。上次送节礼时,我见过你爹的。”李家三郎温柔地解释道。
小茹虽然听得不太真切,但足以看出李三郎的柔情来。听婆婆说,李三郎也读过两年书,看来沾染了一些书生气,就褪去了一些农夫该有的粗犷。
小源一直低头捏着自己的小手,娇羞道:“我……我要看戏去了,要是爹娘见我这么久没回去,问起来,我不知该怎么回答了。”
李三郎也不想小源为难,更不想给小源惹出闲话,便道:“好,你先去,我等会再去。”他当然不敢和小源一起走回去,被人瞧见了,还不知要怎么笑话他们呢。
小源才走出几步,李三郎突然说道:“我就坐在你的后两排,你回头就能看见我的。”
小源回头瞧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跑开了。李三郎可是被小源这般清秀淡雅的笑容,迷得怔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小茹忍不住偷笑,这一对竟然提前搭上了。如此也好,先培养培养感情,免得入洞房太慌乱。
待小源跑得早没影了,李三郎才跟着慢慢走去。小茹远远地跟在后面走着,李三郎毫无知觉。
小茹快到戏场,迎面碰见泽生东张西望地朝这边走了过来。见到小茹,泽生急道:“小茹,你怎么去了这么久?”
小茹并不想提道新的事,免得给泽生心里添堵。但总得有一个理由吧,她想起小源的事,便神秘地笑道:“我刚才瞧见小源与他的未婚夫提前碰上面了。”
“啊?不会吧?他们并不认识呀,小源和李三郎怎么……”泽生惊得声音有些大,因为这完全出乎他的想象啊。
小茹赶紧打断他,“嘘……!你小声点!别让人家听去了,这可是关乎小源的名誉。你也别告诉爹娘,自己知道就行了。”
泽生这才警惕了起来,看了看周边并没有人,便放下心来,道:“我知道分寸,你放心好了。那位丑角又上台了,我们赶紧看戏去吧。”
第二十五章 慌乱
临近午时,戏班子也唱累了,要缓缓劲,歇一歇,说下午未时再接着唱。
家离得远的人们,干脆不回去,有的来之前就已带了干粮和水,准备得很充足。没带干粮的打算饿一顿。
泽生一家离得近,就都准备回家做饭吃。
小茹的爹娘拼命拉着方家几口人去何家吃午饭。方老爹扫了一眼方家三个小家,足足八口人,哪能去亲家闹腾呢,便执意要回自家做饭。
何老爹和王氏拉不动亲家,就让小茹和泽生留下来吃饭。没想到小茹也直摇头。
“爹、娘,我得回家做几斤多味花生来卖,你瞧这么多人,买卖肯定好着呢!我得赶紧回去,没时间在这里闲唠了。”小茹说完就和泽生快步回家。
王氏看着小茹和泽生的背影,欣慰地道:“我怎么瞧着小茹比以前机灵多了,竟然自己弄出个什么多味花生来,把买卖做得有声有色。以前她多轴啊,做什么事都不会拐个弯的,也不爱说笑,整日发愣。”
何老爹得意地笑道:“那是因为我给她找的婆家好,自从她跟了泽生,整个人都变了,爱说爱笑,脑子也变得灵光了,会挣钱了,哈哈。”说到这,他话锋突转,“就是那张嘴也厉害了,连我这个当爹的,她也敢挑茬!”
“哼!就你这个没谱的爹,闺女挑茬是应该的!”王氏气哼哼地回家做饭去了。
小茹和泽生回到家后,泽生负责做饭,小茹做多味花生,两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小茹,你称了十斤?那么多能卖得完么?”泽生有些不看好,看戏只需花一文钱,应该没有多少人愿意花十一文钱买零嘴吃吧。
小茹却信心满满,“赶集的时候也就这么些人,不照样卖得了十斤。你瞧大家坐着看那无聊的戏,多寡味呀,买点零嘴吃,才算有点味道,好打发时间。”
泽生点点头,说:“也是,我瞧着卖瓜子的买卖好着呢,不过瓜子便宜,才四文钱一斤。”
“既然是出来看戏,来了就是想好好耍一耍,花钱也大方一些。有些人眼热,见别人买,也都跟着买。你放心,肯定能都卖完了。”小茹将做好的热乎乎的多味花生倒出来晾着,和泽生一起摆碗吃饭。
当他们赶到戏场时,戏已经开唱了。小茹穿梭于人群里,一手端着装了多味花生的小碗让大家品尝,一手提着杆秤,泽生则端着木盆跟在后面走着。
谁尝了觉得好吃说要买,泽生就赶紧放下盆,给客人称好,再包上。
来到自家人和娘家人面前,小茹包了好一些给他们吃,当然这是不要钱的。张氏是个会来事的人,她在王氏面前直夸茹娘能干,顺带着夸亲家母教女有方,亲家母本人肯定也不赖之类的话。
王氏见张氏对女儿满意,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自己的女儿在婆家不受欺负,这算得上是大喜事一桩了。
要知道,哪个女人没被婆婆挑过理,挑理这根本算不了什么。那些受婆婆和相公欺负,三日两头挨打的小媳妇们,日子不也得过下去,只能每每回娘家哭诉一番罢了。
而看张氏这样子,哪怕想挑小茹的理,估计也不会说得太难听。至于伙同儿子一起打骂儿媳妇的那种作恶之事,张氏肯定是做不出来的。
再瞧着泽生乖乖跟在小茹后面,十分听话的模样,王氏是越想心里越舒坦,也跟着狠狠地夸赞张氏和泽生一番,这个马屁不拍白不拍,可是对自己女儿有好处的。
都说婆婆遇上妈,会有许多麻烦,她们两人却在这么互相戴着高帽子,和和睦睦地相处过来了。
因为有很多人离家远,没吃午饭,一直在这里呆着,都饿得不行。因此,凡是卖吃的,买卖都好。那些卖烧饼和春卷的妇人,一会儿就将手里的货卖空了。
小茹的多味花生虽然没有主食那么好卖,但也在一个时辰内卖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