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穿越日常(11)+番外

李鸾儿哪见过这个,扎煞着手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怎么了,这孩子莫不是傻了?”

那位长相刻薄的小婶笑着过来,接过李凤儿手中的孝衫:“我帮着鸾姐儿穿吧。”

说着话,她把孝衫抖了抖,把前襟后襟对好,便招呼李鸾儿到近前,拿着孝衫披在她身上,孝衫极宽大,袖长盖过指尖,身长也到了脚脖子处,再加上又是纯白颜色,穿上之后显的李鸾儿整个胖了好几圈。

把孝衫披好,小婶让李鸾儿抬起胳膊,她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麻绳帮李鸾儿系在腰间,把孝衫也捆的死死的。

之后,便是把长长的孝布盘戴到李鸾儿头上。

弄好了之后,小婶上下打量一番,笑道:“我们鸾姐儿模样长的好,便是穿成这样也好看。”

李鸾儿自穿越来之后还没有认真打量过这具身体,倒是并不知道原身究竟长的什么样子,不过,看李春和李凤儿的模样,想来,原身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谢谢小婶。”

李鸾儿甩了甩袖子,跟小婶认真的道了谢,看其他人也都装扮好了,便跟着李凤儿招呼众人出了大门,回身又把门锁好,便步行去了李母的坟头。

因着李母的坟地并不近,走起来也要半个来时辰,众人一路走,一路说着闲话。

李鸾儿听力非凡,自然全都听到耳内。

小婶跟几个伯母婶娘在一块走着,边走边说起王老二和李忠的事情。

那位大伯娘长的矮矮胖胖,生了一脸的忠厚相,可说起话来,却并不显的忠厚。

“李忠家这次可是丢了大人了,本来,李忠娘和我说好了一块去给他三婶做头七的,结果李忠出了这样的事,李忠娘哪还有脸来。”

第十章 头七2

更新时间2014-8-10 16:52:34 字数:2134

 “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哪个男人不偷嘴的。”

二伯娘笑着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

“啧啧!”四婶差点乐出来:“快别说这话了,那偷嘴也该找个小娘子,他找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算什么,再说了,我听人说李忠可是在……下边呢。”

她这么一说,一群娘们顿时乐不可支。

大伯娘乐够了话说的更加刻薄:“你说,李忠不会是有什么毛病吧,可怜见的,也不知道他儿子是不是他的。”

大伯娘这么一说,二伯娘也开始接话磋了:“就是这么个理儿啊,他要不是实在不行,做什么让别人干他屁股,这实在是可怜了李忠媳妇,想要个儿子还得去偷人。”

李鸾儿听的面皮都快绷不住了。

谁说古代女人都是三从四德、温良恭俭的?李鸾儿也是到了古代才明白,古代农村生活有多不易,女人如果真讲究那么多,根本就存活不下来,那些礼仪规范什么的也只是说说,实际上真照着做的大多都是大户人家或者官员家的女子,便是真正的上层人家,大多也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活,在家里不会讲究那么多。

一路上说说笑笑,感觉没用多长时间就到了李家的祖场,李春走在前边找着了李母的坟头,先拿了铁锹往坟上放了些新土,把坟圆了,李凤儿捡了几块砖头搭了一个小台案,李鸾儿把手里提的供品放到台案上。

先放一小碟也就是四个炸饺子,又有几样果子并几块白切肉。

她放好了之后,别人才开始把带的供品摆放上去。

等大家都放好了,李鸾儿捡了根树枝,从坟头的底部起画了个半圆,又把裁好的黄纸放进半圆中。

没一会儿,黄纸放了一堆,李凤儿把手里提的叠好的金元宝和银元宝也放上去,四婶拿了火石开始引了火把黄纸从底部点燃。

一阵风吹来,吹的纸灰漫漫悠悠飘到半空。

李凤儿跪在地上大哭起来:“娘,不孝女儿来看您了,家里一切都好,哥哥也好,姐姐也想开了,娘莫牵挂,在那边也好好的,女儿带了钱来,娘拿了莫省着,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钱不够就跟女儿说一声,女儿再给娘送。”

她一哭,几个妇人也跟着红了眼眶,抹着眼泪小声哭着。

李春看妹妹哭的伤心,一时受不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李鸾儿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眼里干干的,根本没有一滴泪,眼看着纸太多那火越烧越小,李鸾儿拿了根长树枝把纸挑了起来,让火烧的旺旺的。

她心里小声道:“李家大娘,见了你女儿好好劝劝,你们娘俩个好好的,你们也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凤儿和春哥儿的。”

她心里才念叨完,仿佛得了感应一般,那火猛的烈了几分,李鸾儿嘴角勾出一丝浅笑:“你大约是听到了,如此,你也莫惦念了。”

等纸烧完了,李凤儿还在哭,大约是真的伤心,她哭的一点美感全无,鼻涕眼泪一把,瘫软了身子,好几个妇人拉都拉不起来。

李春抹着眼泪也在拉李凤儿:“妹,别哭了,你再哭我,我也哭了。”

李鸾儿丢下手里的树枝拍拍手站了起来,缓步过去一手一个把李凤儿和李春提了起来:“行了,别哭了,有哭的时候就该想想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咱们把光景过的好好的,过的红红火火的,娘九泉之下看着也该含笑了。”

李凤儿不知怎的,听着李鸾儿那几乎不带感情色彩的话竟是平静下来,她拿了帕子擦干净眼泪,深吸一口气,又跪下嗑了三个头:“娘,我们走了,改天我再来看你。”

众人这才轻松了口气。

等到大家下山回到家中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幸好之前做饭做菜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的,真做起饭来倒也不麻烦。

几个妇人搭把手,很快,几个小炒就出了锅。

李春搬了个矮桌到院中,招呼李家的成年男子过来喝酒吃菜,女人们在屋里和面擀面,李凤儿则切菜做汤。

李鸾儿蹲在灶旁帮忙烧火,听着院中哟五喝六的似乎是在划拳,她轻轻摇头,往灶中添了根柴火。

又听小婶子说水不够用了,才要起身去提两桶水来,便看李春进了厨房,一把拉住李凤儿就往外走:“妹,你,你拿个主意。”

李鸾儿有些好奇,就跟在李凤儿身后出了屋子。

才进院,就听得大伯笑道:“都过来了,鸾姐儿,凤姐儿,大伯和你们说个事。”

兄妹三人站定了,凤姐儿爽利道:“大伯有什么事就说吧。”

大伯闷了口酒,再次笑道:“是这么回事,你看啊,你家的地多,如今你娘也没了,春哥儿呢年纪是够了,只是他……撑不起这门户,鸾姐儿又要去庙中,凤姐儿女孩家家的可种不得地,我就想着啊,莫若把这地给我们几家种了,我们按亩数给你们粮食,这么一来,你们也省事,我们做长辈的辛苦辛苦,也算帮衬你们一把。”

凤姐儿听了一脸沉思状,李春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李鸾儿想了一下问:“大伯想种几亩地,每亩每年给多少收成,这些都要好好说说的,还有,该寻族里的长辈和里正来立个字据,把这些都写清楚,当然,每年什么时候给粮食也要写的清清楚楚,真议定了,那咱们就照章办事。”

上一篇: 当家主母 下一篇: 顾先生的金丝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