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是到得最早的,金先生已经在坐,受了礼,才接了曾凡的卷子。低头看了起来,山长也正好过来,忙坐下,“怎么样?”
“正在给他看卷子。”金先生忙把卷子递给山长,他已经看完了,很沉着。
山长是离职的老翰林,家里有些钱,有些地位,考学不过是对家里有个交待。等干了几年,让人知道他是有学问的人之后,就退职回家开了这间书院,这些年,也算是有些成就了。现在他就算不在朝,但在朝中也算桃李天下了。
山长静静的看完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
“怎么会想这么写?”山长沉思的看向了曾凡。
“是!”曾凡笑了一下,说他想赌一把吗?学里并没有教他们写在殿试上怎么写,原本就是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现在纵是失败也是自己的事,只能默认,但还是笑了一下,“山长,敢问学生能不能回来帮忙?”
“现在就认输?”山长放下了卷子。
“不是,学生一直靠着贤妻十指供给,现在小弟一家还有小舅子都来了,学生也该帮帮娘子才好。也是觉得学生才学不足,想与学子们教学以长。”曾凡笑了一下,坦陈自己的苦衷。
“若是成功也要来?”
“是,不管能不能中,学生都想回来做些实事。”曾凡作了一揖。
“知道了,过来吧!”山长点了一下头,低头看了一下卷子,“这是好文章,非常好。你是从小吃过苦过来的,你一直很脚踏实地,我很希望你把你的这种品格教给学生们。”
“是!能在这里继续学习,是学生的光荣。”曾凡再一次深揖了一下。
“好好努力。”山长起身背手离开。
曾凡在背后再一次深揖,深深的气馁起来,看来自己真的错了。
“曾兄,果然又是你来得最早。”胡良和萧敬一起来的,看上去他们似乎一下子就亲近了很多。
“是,住得很近,散着步就来了。”曾凡点点头,笑着行了半礼。
“真好,这是你昨天的卷子吗?”胡良看到了桌上的卷子,忙伸手拿过,自己坐下来静静的读了起来,而萧敬默默的站在了胡良的背后,室内陷入了一丝奇怪的寂静。
丁桐则默默的去沏起茶来,安静的送上,自己又退回原处,沉静的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金先生看到了,然后笑了一下,喝了口茶。安静的坐在原处,等着他们两人一齐看完。
“果然是子诚,这文章真是字字珠玑。”萧敬没叫‘曾兄’而改叫曾凡的字‘子诚’。互称对方的字,是种亲近的表现。
“是,这文章真是太好了,一看就知道曾兄是经历过实事之人。”胡良也站起来,也真诚的作了一揖。
曾凡笑了一下,摇摇头,觉得自己真的无奈了。他们两人说自己写得好,但若自己落到三榜之外,才是笑话呢。
“真的,看了子诚的文章的,我们都不好意思拿自己的出来了。”胡良还是伸手把自己的卷子拿出来。
金先生忙双手接过,细细的看了起来。
萧敬把自己的卷子递给了曾凡,曾凡也双手接过,行了半礼,这才打开。
这就是萧敬的风格,温暖而漂亮的文字。也算是超水平发挥了,显得更加中庸了。
“这回发挥得非常好。”曾凡双手还回,认真的说道。
“原本觉得是这样,不过看了你的,真是羞死人了。看来平日子诚是没有真的显出自己的实力。”萧敬羞涩的一笑。
“没有,这题目之前在乡间有写过。”曾凡客气了一下,但表现得更加的真诚。
“你真是,这些题目,又有哪个是我们没写过的。”胡良哈哈一一笑,正好金先生已经看完了,把胡良的卷子递给了曾凡,从萧敬的手上接过了他的。
胡良的文章就跟他的人一样,充满了热情。文字也漂亮,从文章里就能看得出,他就是那种天生高高在上的人。
“很漂亮,很激情。”曾凡真诚的赞叹。
“很吸引人!”金先生也看完了萧敬的,但这句话是针对胡良的那文章的。顺便看向了萧敬,“你这回没有紧张,文章超过你平日,心智更进一步。”
“谢先生!”萧敬忙深深一揖。
leidewen说
好困啊,每天到了晚上七点,好像就有点想困。坚持不睡,但错过觉头,再睡又难得睡着。对了,我昨天看了几页说六祖坛经的书,看着真不错,六祖慧能的故事耳熟能详的,现在重看,好像又有些意思起来,不过忘记书名了,回头告诉你们。
第25章 隐忧
第一更
“金先生和山长是什么意思?”晚上,李萍躺在床上听了丈夫的话,怔了一下,她懂官场文化,但是真不懂文章。人人都说丈夫的文章好,可是谁都没表态,这是啥意思?
“可能是不合时宜。”曾凡笑了,侧看着着李萍,“怎么办,我要成为一个不合时宜的读书人怎么办?”
“不怎么办,我觉得很好。其实外头的事,你在读书,我也不好跟你说。我为什么买地,让流民种?还有丁香兄妹,小善其实都是好人家的孩子,都是从南边逃荒活不下去才到的今天。”李萍轻叹了一声,“丁香那年,街上才几个,前年时,街上就十来人了。”
“是啊,我也听说了,南方这几年很乱。”曾凡轻叹了一声,李萍现在不愿意买人,其实也是心太软,买了,就好像觉得要负担起人家的生活一样,“现在你在家里的地,都是请的流民吧!”
“是,还好,现在流民不多,所以能安置。不是我心好,而是知道,想好好的活着,身边就不能有不安全的人。现在人少,我们还能慢慢的安置,但若是这种情况不能改变,流民越来越多时,我真不敢想会发生什么事。爷爷,爹娘,还有我爹娘也都在那儿生活,我真怕出事。”
“所以现在大舅也在努力安置。”那回李萍跟李彬示好后,两兄妹开始正式的通信了,兄妹感情倒是慢慢回来了一些,李萍也劝李彬,若再有流民,还是尽量的雇佣一下流民。但也要控制数量,就怕越来越多,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现在只希望这种情况越慢慢的好转。”李萍说得很慢,一脸忧心忡忡。
这一年多,这是他们兄妹的来往主要商谈之事,而曾全现在弄的团练人数也越来越多,流民多了,地方也不怕安全,团练就是遏制之法,总不能被他们反噬而去。
“所以你还是希望我能做个安安稳稳的读书人,而不该像林大人那样,做睁眼看世界之人?”曾凡看着妻子。
他们此时说的林大人也算是翰林院的前辈,是位有风骨、有才干的读书人,只是有时有风骨,有能力,就代表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