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今天有什么吩咐吗?”
“没有,姑娘表现得极好。太上皇,太上皇贵妃,圣人,娘娘都极喜欢姑娘。给了不少的赏赐。”宁姑姑还是没抬头,不温不火的慢慢的回着话艾若想哭了,这位为什么不能跟刚刚那样,干脆一点回答自己呢?看了贾政一眼,贾政对她笑了笑,想想,放下手中的书,清清嗓子。
“我们能做什么?”
“等!”宁姑姑终于抬头了,好一会儿,才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是啊,他们就只能等了,你们家的女儿不能嫁了,等着皇家什么时候高兴了,给一个圣旨。
“会改变吗?”
“世事无常!”边上一直安静的黄姑姑终于开口说道。
艾若忙看向了她,终于有人肯说话了吗?但是黄姑姑说完这句,又跟据了嘴的葫芦,不再开口了。
“儿猜到了吗?”贾政明白‘世事无常,是什么意思,好一会儿才苦涩的说道。
“是!”宁姑姑也有不忍之色。
“她怎么说?”
“什么也没说,原本想着回来会问奴婢,没想到姑娘什么也没问。”宁姑姑总算说长了一点。
“为什么?”艾若撑着额头,轻轻的问道,她不是问宁姑姑她们,她知道,她们给不了她答案,她只是自己觉得伤心,她难不成还是得把一个女儿送进那见不得人的地方?
“请两位好好开导于她吧!该有的课程,也开始吧!”贾政看了艾若一眼,好一会儿,才缓缓的拜托着。
宁姑姑和黄姑姑在贾家这么多年,她们很清楚贾家对女儿的期望,他们是想往好了教,往严了教。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按宫中的法则来教,这是她们进府第一天,贾政夫妇对他们所有人的嘱咐,他们就想教出一个平凡的贵女,过平凡安逸的人生,而不是想培养出一个权势冲天的女子。
现在贾政这么说了,表示,他已经接受了,既然已经无从阻止了,那么,该有的课程,也就该开始了。
“奴婢有个不情之请。”宁姑姑迟疑了一下。
“请说。”
“能否请林姑娘回来住几年?”宁姑姑轻轻的说道。
“林姑娘?”
“是,林姑娘身边的白姑姑,是娘娘身边得力的人。”宁姑姑点到为止。
“知道了!”贾政点头,白姑姑当年是自请出宫的,她看太多了,出宫是自保,但手段却不缺。宁黄两位也不缺手段,但气势不够,所以最终她们选择了独善其身。现在如果要真的按着常规来教的话,她们只能请白姑姑了。但白姑姑是林华的人,调林华的人回来帮忙,太打眼了,怎么解释?但接林华回来住,就不同了。
宁黄二位施了一礼,静静的退了出去。
“怎么办?”艾若真的哭了,刚刚当着两位姑姑的面,她忍住了,但现在只有他们夫妇时,她对着丈夫,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贾政也是,贾是惟一一直在他们身边的孩子,他捧在手心里的小疙瘩。艾若对她板个脸,他都会心疼得要命的眼珠子。
现在告诉他,他们的宝贝要进那个见不得人的地方,以后想再见都难的地方,怎么叫他不伤心难过。可是看到艾若这样,他又只能忍住,他其实很少看妻子哭的。上一次,还是小吃货死时,但那是痛心,那是撕心裂肺。而这一次,她真的感到无力了,她毫无办法第一次在自己面前表现了她的软弱。
“让她做到最好,皇后娘娘不是常出宫吗?”贾政抹了一下泪,坚定的说道。
艾若抬起头,看着贾政,要做就做最大的那个,像现在的金铃,得到刘睿的爱重,于是她在有限的空间里,得到了最大的自由度。
是,如果不能改变,她就让贾变成最强的那个。
第526章 假肢
岁月有时不仅是把杀猪刀,对艾若来说,岁月就像是掌沙,捏得越紧,跑得越快,而她的心情一直被沉重着。 正如宁姑姑回来所言,他们剩下的,就只有等待了。但是,等待的过程却是让人无比痛苦。
艾若没有进宫去质问金铃,她不想把这事捅破,也许会有转机,毕竟世事无常,万一真的有一个更合适的女孩出现呢?虽然也知道,这种可能性是万中无一的。
边关的战事时有时无,南安郡王被擒,总得有个说法,然后朝中展开了大讨论,当然也是和亲一说,用南安家的女儿,换她老爹回来,问题是南安郡王家的女儿和贾一样大,一个十岁的小孩能解决什么问题?于是又再吵,不过现在艾若自己还烦死,哪里管得了那么多,根本不搭理。
朝中的事本就是这样,吵吵来吵吵去,时间就这么耽误过去了,反正刘睿不喊停,那些朝臣们,就没有停止的时候。其实明眼人也知道,刘睿根本就没有和谈的打算,这么吵吵,就是吵给那些个外人看的。表明,朝中正在积极的想法子,营救南安郡王,至于什么时候想到办法,那得问那些朝臣了。
其实番邦也没那么多时间跟中原耗,为什么是深秋时发生战争?因为到了冬天,草原上没吃的,人家靠着打仗养活着一家老小。^---全站广告-—欢迎访问等到了春天,士兵们就回去放牧,抢草场去了,怎么会跟他们干耗着,浪费工夫。所以除了和谈想敲笑竹杠的那些谋士们,人家的士兵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再出事,就是来年的秋天,人家要不到足够的钱,绸缎,铁器,粮食,还有一位郡主的话,就会再来。当然了,真的要到了,也就只能保持几年的和平,人家真不是看郡主或者公主的面子,人家看的是那些嫁妆的面子,因为那些东西能保证他们过几年好日子,等东西吃完用完了,他们会卷土重来,说实话,像忽必烈、皇太极那样胸怀天下的主,真不多。人家就是来抢劫的!
不过那是官家的事,艾若就安静的陪着女儿长大,看着她一点点的成熟、睿智起来。但这份成熟和睿智,却是她最不想看到的。而让她心痛的是,她的女儿也没问,有时,她倒是宁可她问了。
贾珏十二岁时,真的考上了秀才。这让贾赦高兴的用八百里加急把信传回来,问题是,秀才也是要报批部文的,贾政管的国子监,这些东西,他几乎跟贾赦同时知道。 真用不着哥哥这么着急的传信′不过由此也看得出,贾赦的开心。当然信里也说了,金家的老二强多了。原因就是贾珏。
金家老二其实一直是自命不凡的,他虽然小,可是一直深恨自己长在金家,有那样的家规,让他不能一展长才,当然,他不会说自己其实也有嫉妒的成分,因为他是次子,所以他没有爵位,他只能跟京中的那些雅纨们一样,天天吟风晓月,过着人事不知的日子。
所以一有机会,他都会刻意的表现,就算明知道这样,其实一点用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