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她又忙补充道:“不是婢子贪慕公府的荣华富贵不想走,是我怕郎君有什么想不开的事?为什么好端端的突然要走呢?婢子问他,他说看见有些人心烦,再问具体事件,就不说了,其他说话的时候十分不高兴,感觉也不是轻松愉快的想带我出去,好像是有什么心事,婢子很担心”
李蘅远心想,葡萄既然这么说,那她肯定就有什么蛛丝马迹可循,她问道:“那你的想法,你觉得是什么事情能让大哥想要离开国公府?”
葡萄欲言又止,最后抿了抿唇,像是鼓足勇气道:“婢子感觉可能和姑奶奶有关。”
李蘅远恍然一点头,明白了,为了把陈艳嫁给大哥,姑姑和陈艳昨天刚闹出有趣的事情,说是大哥辜负了陈艳,陈艳以后嫁人有影响,想不开,都要自杀了。
李蘅远的心突然间又一跳,所以大哥这分明是为了躲避姑姑和表姐的纠缠,准备离家出走了嘛。
她记得景云之前说过的话,有些事情是注定的,该发生的事都会发生,所以大哥最终还是会离家出走?
千万不要这样。
最后当坏人都被打走了之后,国公府日渐欣荣,气氛也好了,再没有人可以取代大哥的地位,更没有人排挤大哥的时候,大哥还是会走,因为陈艳,所以这就是命中注定吗?
如果真的有命中注定,那是不是说她也注定了,命运还会非常惨,萧衍注定还会失败。
命运竟然这么可怕吗?那她该怎么办?
“不不不”李蘅远敲着自己的脑袋,不让自己胡思乱想,毕竟有很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
大哥一心烦就会想离家出走,这就是他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大哥,这不是命运使然,而是性格使然,他不愿意与人争执,更不愿意与人争夺,也讨厌别人吵她。
可是国公府是他的家,凭什么是他走呢。
李蘅远给葡萄送去一个让她安心的眼神,然后笑道:“你提前告诉我这就好了,不然大哥真的走了,可能咱们后悔都来不及,我现在就把这件事情跟阿耶说。”
葡萄听了又有些害怕,因为毕竟李庆绪说带她走,她却告诉了李蘅远,如果李蘅远再跟李玉山说了,李玉山教训李庆绪,那好像是她出卖了李庆绪,他们才确立关系,李庆绪是对她很好,但是不知道李庆绪会不会接受这种出卖?
桃子揪着自己的袖口不动,用哀求的目光看着李蘅远。
李蘅远拍葡萄的肩膀道:“你放心吧,我自有办法,不会让你有事,你就跟我大哥好好过日子就行了。”
第472章 信仰
李庆绪正在让小五收拾东西,就听外面有小厮通报,说是李玉山找他。
李庆绪看着自己收拾好的箱子,心想莫非是我要走的事被二叔知道了,所以才来找我,因为毕竟李玉山是很少过问他的事的,但是这件事他只跟葡萄说了,难道葡萄不想跟他走,所以告诉李蘅远?
这种感觉非常不好,葡萄是他最信任的人,他不想被葡萄背叛,虽然李蘅远是他的亲妹妹,他对李蘅远也非常信任和照顾,可是那感觉又不一样,有一种事情是可以跟葡萄说,因为他要跟葡萄共度一生,但是又不想让葡萄告诉别人的那种事。
这件事就是他非常想离开这个家,早就想了,不过后来四叔等人连续出事,他这个想法就淡薄了,可是被姑姑表妹一闹腾,又想走了,但是不想别人知道。
李庆绪叹了口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反正他不能被李彤和陈燕等人控制,要么就一走了之,东西他也不要,能怎么样呢?于是他抖了抖衣服,叫着小厮道:“跟二叔说,我这就去。”
李庆绪到了李玉山的书房,李玉山正坐在榻上喝茶。
不知道是谁烹制的清茶,屋子里弥漫着淡淡的香气,李庆绪是最喜欢这些东西的,所以刚一进来见此情此景,心中喜悦畅快,那种因为被李玉山叫来的忐忑之情都因为这茶香气而减少了许多。
他进了门,叫道:“二叔,您叫我。”
李玉山抬头一看,笑眯眯的招手:“过来陪二叔一起喝喝茶。”
李庆绪脱了鞋袜,盘腿坐在李玉山对面,见李玉山喝得津津有味儿,他心想,不会二叔叫我真的是为了喝茶吧?
他看着李玉山,欲言又止。
李玉山这时放下茶杯道:“阿旭,你是国公府的世子,二叔也没有儿子,以后这些家业都等你继承,国公府这么多人也离不开你,需要你的保护,也需要你养着,但你一直在家里,二叔有些担心,这个担子太重了,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你必须要经过磨练,正好二叔过两天要去柳城,你想不想跟二叔去?
去柳城那不是就是去戍边。
李庆绪不喜欢兵法,也不喜欢舞枪弄棒,只喜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类。
以前李玉山也问过他,要不要陪她一起戍边,是有意要栽培他的样子,但是他都回家了。
但是那时候家里还有指望,三叔四叔,他可以混吃等死。
现在家里好像只有他了。
那这次她要不要答应二叔?
毕竟跟二叔走就可以摆脱姑姑和表妹的纠缠,那姑姑和表妹天天一哭二闹三上吊,会感觉早晚要勒得他喘不过气来。
可是跟二叔走就是代表以后要挑起公府的重担,这担子确实太重,他怕疼,怕自己挑不起来,最要紧的是他根本也不想挑。
李庆绪思考了很久道:“二叔,这正好有个打算,想跟您说,我不想去柳城,但可不可以去南丰走一走,长一长见识。”
李玉山听了,佯装很震惊,接着脸上显出不忘之色,后沉吟良久,点点头:“你如果心意已决,二叔也不拦你,那你便多保重吧。”
看着李庆绪长舒一口气的样子,李玉山其实自己也长舒一口气,终于把这小子给拖住了。
原来李蘅远把李庆绪要离家出走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父亲,李玉山本想是把李庆绪抓过来打一顿,但是这样反而会激怒李庆绪,这小子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
到时候说不定更要离家出走了,还会一去不回,于是李庆绪给父亲出了个主意的。
李蘅远管这个主意叫做声东击西。
她让父亲先要带大哥带去柳城,她猜到了,按照李庆绪懒散清冷的性子肯定会拒绝,这样一拒绝,他又是个内心柔软的人,会觉得对不起国公府的人和二叔的栽培,说不定会说实话。
只要李庆绪自己说出实话,那么就算他去南方或者去哪里,哪怕去最远的地方,他也是跟家人打过招呼了,总有一天他心情好的时候会回来,但是如果他不声不响的走,以后再想让他回来就难了。
现在李庆绪跟李玉山说了实话,也就是说,他会跟家里保持联系,等有一天家里让他回来,他也就很快会回来了。
李玉山本来对侄子要求就不高,他现在已经把宝押在女婿身上了,说不定李庆绪那天在南边真的长了见识,回来就能挑起国公府的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