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将皇上凤眼微眯,是要发怒的前奏。。
他忙磕头求饶:“圣上,都是永安公主逼迫老臣这样说的。”
林孝珏真的很想笑了,她也没拿刀子,怎么逼迫他?
还真是看不顺眼的人,干什么都是错。
她道:“您别再丢脸了,还是想想你污蔑我,要怎么跟我道歉吧。”
“谁污蔑你?”李老将军虎眼等着林孝珏。
林小姐目光毫不畏惧,朗声道;“我说西北打不起来,我给丫鬟办婚礼也是因为知道西北打不起来,你非说我不顾百姓安危,这不是污蔑我?你知道德行对一位公主来说有多重要?你污蔑我,丢脸的是朝廷,是皇室,是父皇。”
皇室深以为然,他看向林孝珏:“你说确定西北打不起来,如何确定的,说说。”
说的好了,就能堵上这些人的嘴了。
林孝珏道:“这还不简单,我算的。”
她话一出口,微臣的几位老臣倒吸一口凉气,这种事怎么能把算卦得来的结果当真?‘
李老将军义愤填膺道:“圣上,永安公主是在拿国运开玩笑,如果算一卦就能知道结果,那还需要那些将士做什么?”
“知道结果是为了安心,但是预算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不然我们为什么要预知?所以跟有没有将士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您不懂的事就不要混为一谈。”
说他不懂。
说预知的结果可以改变。
又侮辱他无知,又给自己找了退路。
李老将军道:“永安公主打的好算盘,可惜老夫一辈子杀敌无数,从不信卦象,卦象这东西如果有用,我把脑袋摘下来给你您当蹴鞠踢。”
林孝珏勾唇一笑;“那你最好洗白白了等着吧。”
正吵着,孙公公送外面走进来,呈了一个折子给皇上:“西北送来的,八百里加急。”
屋里的气氛一凝,大家都看向皇上手里的折子。
显然的皇上面沉如水,也很在意这个折子。
皇上快速打开一看,眉心动了动。
然后看下林孝珏:“你真的会卜卦?很准吗?”
林孝珏心想当然不准,卦象就是个暗示而已,准不能保证,但也不能说一点用没有,她就对皇上说了神的奴仆为了愚昧世人,说过的最无懈可击的一句话:“心诚则灵。”
皇上捻着胡子一笑。
李老将军心中咯噔一下,总感觉皇上的笑意有点请君入瓮的感觉。
皇上将折子往地上一扔:“看吧,鞑靼送了求和书,不是为了打仗,是要开放马市,还要进宫朝见朕,你们怎么说?”
李老将军颤巍巍将折子捡起来看了一遍,看到上面的内容跟皇上说的所差无几,心急如焚道:“圣上,鞑靼人狡猾成性,不能答应他们的要求啊。”
林孝珏这时冷笑道:“老将军,您先别忙着转移话题,咱们的账是不是该清算一下了?我说西北无战事,您偏不信,骂我也骂的痛快了,现在是不是该把脑袋摘下来给我了?”
第704章 态度
李老将军见事不好,自己再攻击这位公主,好像已经没有理由,他忙给皇上磕头,当当作响:“圣上,老臣绝无二心,也绝对没有侮辱公主的意思,都是为边疆将士抱不平,现在既然没有战事,是老臣误会公主,请圣上责罚。”
林孝珏心中嗤笑,
这老贼主动认错,皇上就不好治她的罪,如果她不依不饶,也有睚眦必报之闲,虽然那样自己痛快了,但是好说不好听。
她总是吹牛不介意外人怎么看自己,可是这种朝堂之上的名声,谁能不看重呢?都是天子脚下,要看别人脸色吃饭的。
皇上这是对她投来目光
林孝珏心想或者皇上也不好因此而之罪李老将军。。
她看着李老将军笑道:“老将军没有二心就是好的,方才老将军说什么国难当头,我真是吓得不轻,既然是老将军一知半解情况下做出的行为,我也没那么小心眼要揪着不放,不过希望老将军能待人宽厚一点,毕竟是长辈,都没有确定的事,最好不要平白无故为难一个人。”
这话说的可真是诛心。
既表明了自己的大量,又点出了他为老不尊,还心胸狭窄。
最要紧的,他竟然口不择言说国难当头,现在回想起来才感到后怕,皇上怎么会喜欢这样的话。
李老将军差点气得吐血。
连连叫着皇上。
皇上当然更喜欢林孝珏,这些老臣为难他钦点的公主,不就是在挑衅他的威严吗?
又是恼怒又因西北的事搅得心神不宁。
一挥手叫侍卫进来:“把这几个人都丢出去。”
因为几个老臣对江山社稷又功绩,他不能真的难为几人,但不惩罚他们口无遮拦又不解气,于是就想到这个法子。
被丢出皇宫,虽然没降职,可是更丢人吧?
以后再提议什么国事,威严也会差了一大截。
那就没人追随了,比撤职难受的多。
几位老臣一同跪下。
可皇上向来霸道,他们连求饶都不敢说,只能伏地颤抖。
侍卫很快就把几人拖着肩膀拉出去。
殿里就剩下林孝珏一人在眼前了。
皇上让她把地上的折子捡起来,并问道:“你说咱们应该讲和吗?”
林孝珏抬头看了一眼皇上,心中一跳,她岂能落得干政的名声?现在她可不是钦天监的官员了,这问题是绝不能回答的。
怕皇上看出异样,又微微垂下,把折子放在桌上,道:“儿臣若是回答,被人听了去又要说儿臣误国,这是国家大事,儿臣不知。”
皇上蹙眉道:“朕的御书房,只有咱们父女二人,会被谁听了去?”
林孝珏道:“那也不妥,反正儿臣不知。”
皇上见她不肯说自己的想法,想了想到底没勉强她,她只是个小女孩,虽然有时会说一鸣惊人的话,但对待时局政事,她不一定懂得。
但她没有拿自己不懂做借口,或许是懂一点,因为她还能为人师,读过很多书。
可还是不敢拿主意,就实话实说,是怕落人话柄。
皇上之所以喜欢林孝珏,就是她直来直去,说话不拐弯,一下子就能让人知道她的想法。
这样的人干脆又好掌握。
想及此,皇上安慰一笑,到底身边有个不用动脑去防备的人。
他一挥手:“退下吧。”
林孝珏一走,皇上就让大刘公公把内阁大臣叫到御书房,具体为了什么事,林孝珏不用想也能猜出来,鞑靼要讲和,可是皇上不见得就愿意,还得跟大臣们商讨一下。
她想到了太子,想到了韩大人等文臣。
文臣弄权耍谋有一套,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有气节,这都是优点,但是他们有致命的缺点,就是眼高于顶,眼高于顶的文人看不起武将,会不愿意动武,更认为战争是野蛮粗鲁的表现。
所以太子那边很有可能会支持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