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周氏医女(1860)

周家的客房布置的差不多。

靖江王就住在兰君垣隔壁。

靖江王也没打量屋子,直接坐到床边不远的小几旁:“说来有缘,咱们还能成为连襟。”

兰君垣和靖江王年岁差不远,儿时有过接触。

不过没什么特别的感情。

兰君垣陪坐下来:“是小弟高攀。”

靖江王不认同的哎了一声:“你说这话,就是看不起我了,你文武双全,又有战功,我只是个混吃等死的闲散王爷,倒是我拉低了周家姑爷的水准。”

周家还一个姑爷也小有战功。

兰君垣笑的儒雅:“大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靖江王手指击着桌面,深夜之中,这声音显得空洞清脆。

兰君垣凝眉道:“王爷有心事?”

靖江王道:“既然咱们以后都是一家人,清晗也跟我说了清野在做什么,有件事我先跟你们同个气,不一定准确,但有风声。”

见兰君垣神色慎重,很认真的在等下文。

靖江王低声道:“去年过年皇上把我们这些人都叫到京城,但是一年过去了,他也没放人走,朝中难道你没听见什么传闻?”

兰君垣是锦衣卫,消息很灵通。

“有传闻是皇上要削藩,但是现在藩王又不似前朝,而且皇上从来没表态过,这风声没又来,不过皇上不放王爷们走,却急着敢汉王走,这事确实不怎么正常,王爷听到了什么风声?”

靖江王道:“风声不是听的,是我自己想的,我想皇上可能不是削藩,是降级,总之,是要整顿宗室。”

“整顿宗室?”

靖江王点头:“你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这是我的预感,皇上今年一定会有大动作,那边太子这边……我想清野应该感兴趣。”

皇上要整顿宗室,肯定是为了太子能顺利继承皇位,如果太子有先见,跟皇上想到一起去,那么皇上会更放心。

兰君垣笑着拱手:“果真是一家人,这个情,君垣必须替清野领了。”

靖江王嘴里说着好说。

兰君垣忽的眉一凝,这样大事,靖江王为什么不直接跟林孝珏说?

靖江王此时心想:“那位公主没人的时候就会占便宜让人叫她姑姑,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让她不叫呢?”

随后屋子里一阵沉默。

靖江王抬头看兰君垣头发还没干,而且衣着颇为……暂时就说随意吧。

他尴尬一笑,站起到:“我困了。”

兰君垣好像也感觉到了哪里不对劲。

披上外衣将靖江王送出门口:“姐夫新年快乐。”

靖江王挑眉一回头:“妹夫也是。”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968章 赶场

走了几家亲戚好友,转眼间又要到初五。

周清晗二月份就要成亲,不能去了。

周清云倒是被邀请,可因为去年被羞辱的缘故,她也不打算去。

张氏劝她也没劝动。

所以还是刘氏,旁氏,林孝珏四个。

男的周懿之哥三个都要去。

到了王府,还如往常一样,男女分开,王妃亲自来接林孝珏等人。

不过有不同的,王妃今年气色没有那么好,法令纹深了些许,有些显老。

别人当然不会没眼色的问。

林孝珏却知道为什么,贤王世子的婚姻,贤王世子不喜欢钟清扬,喜欢上了纪诗,纪诗在书馆做事,贤王世子每日都要去。

他根本就不回家。

王妃把她们请到女眷那边,屋子还是那个屋子,不过也有不同了,小刘氏死了,少施家的人都没来,以杨彤为首的,喜欢跟林孝珏作对的那几位姑娘都没见。

她们也大了,该定亲的都订了亲,订了亲当然就不便出门走动。

剩下的人见到公主殿下都是热脸相迎,没人再挑周家人的事。

这样林孝珏不得不感慨,干掉仇家,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屋子里地龙烧的太热,她坐了一会出来透气。

有又大丫鬟悄悄靠近来。

林孝珏眉心一挑:“你家公主又回来了?哪里,老地方?”

大丫鬟笑了:“什么都瞒不过公主,不过这次没在老地方。”说着凑到林孝珏耳边:“在后门等着公主呢。”

王爷过寿,郡主跑侧门去干什么?难道她要出门。

林孝珏跟着丫鬟到了后门口,福婉都不打量她,直接拉起她的胳膊:“上车再说。”

上到车上,林孝珏还有些嬉皮笑脸:“你干什么这么严肃?”

福婉道:“你是不是知道纪诗住在哪?”

林孝珏点着头:“你要见纪诗?干什么?”

福婉怒红着脸道:“你以为我能去找她麻烦吗?我是要帮她。”

“到底怎么了?”

福婉突然长泄一口气:“今日我爹寿辰,我表姐不知道是听谁怂恿,要把纪诗接近府里来,她心思缜密,我怕纪诗要吃亏啊,所以得到消息立马就像追过去,正不知道纪诗住在哪里,你来了。”

林孝珏一愣:“这样不好吧?据我所之,你大哥是喜欢纪诗,但是纪诗都没有答应他啊,钟清扬这是干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所以我说赶紧过去,不知道她又起了什么幺蛾子。”

“你爹娘知道吗?”

福婉想了想,沉下脸道:“可能我娘知道,不然她如何能在今天这日子出门?”

所以王妃也妥协了,想要纪诗进门。

林孝珏点点头:“不见得是好事。”

篱笆墙根的积雪堆的十分整齐,墙里的院落也收拾的干净。

虽是平民矮房,但有种简单的舒适敢。

四周都是这样的房子,但这一家特别整洁,一看就知道主人勤劳,每日打扫。

钟清扬站在篱笆门口,面陈如水的看着里面:“这就是纪家?”

身边的婆子道:“跟着世子爷的人说这就是。”

钟清扬微微扬起下巴:“叫门。”

屋里纪诗还不知道外院来人,擦拭着墙边书架,回头看着炕上矮几上书写的老者:“祖父,您歇一歇把,早上起来就写,累坏了眼睛得不偿失。”

“那总不能让我宝贝孙女一个人累坏了,祖父喜欢写这些,你不要担心。”

纪老被贬为平民,纪家因为董大人的事迁怒纪老,更迁怒纪诗,因为董大人是纪诗母亲的娘家人。

纪诗无父无母,是纪老一手带大的,不堪屈辱,就和纪诗搬出来住。

祖孙二人在贫民区相依为命,纪诗识字,就去书馆打杂,纪老替人书写信件,后来开始写话本子。

话本子是不入流的东西,读书人都不屑为之。但为了生计,纪老从没抱怨过。

纪诗想了想道:“写完这一本,您就别写了,我在书馆的钱够咱们日常开销,剩下的留着给您养老。”

养老钱是够的,送终钱没有多余。

纪老道:“等那一天我走了,不嫩拖累你,还有祖父还要给你攒嫁妆,风风光光让你出嫁。”

说到这里,纪诗垂下手,站在书案前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