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周氏医女(544)

薛大人脸色范青,摇摇欲昏,但他不能这么昏过去,那这孩子就成精了,跺着脚道:“那你怎么不学好的?”

“爹也辩不过孩儿了吧?小姐经常说这样的话,圣贤也是人,所以存天理,去人欲,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爹您现在信小姐有大才,陈博彦根本配不上了吧?”

薛大人一愣,难道儿子方才说那么多,都只是为了让他相信那个小姐有才华?薛大人浓眉纠结在一起,道:“那这些又是不是你所想的呢?”

薛世攀摇摇头:“孩儿不知,孩儿自幼读圣贤书,自幼听祖父爹爹教会,小姐对孩儿说的那些话,让孩儿很迷茫。”

“她是歪理邪说。”薛大人赶紧把儿子扶起来,道:“儿啊,今后不能再跟那小姐来往了,先不说他的婚事爹爹不能插手,没这个权利,而且那陈博彦也没什么不好的名声在外,咱们破坏不了,就说着小姐,她质疑圣贤,若是默默无闻还好,若是她到处宣扬她的歪理学说,早晚让天下读书人所不容,就连陈博彦都会跟着受拖累,咱们家跟陈家还不同,学理学学了十七代了,你还受过许文馨先生的教诲,怎能让他失望啊?”

许老师是朱熹的传人,名头非常响亮,受天下读书人爱戴,对薛世攀也十分器重。

薛世攀咬着牙缓缓点了两下头。

薛大人见他有所动摇,默默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道:“而且你也是订了亲的人了,董大人和明珠现在就在京城,董家已经催问了好几次,问咱们家什么时候准备婚事,你跟明珠也都大了。”

惊,原来董明珠的未婚夫竟然是薛世攀。

薛世攀听到自己的婚事脸色变得煞白,惊恐的看着父亲,忽的摇头:“我过完年还要下场,我现在不成亲。”

儿子对这桩婚事好像特别抵触,可以前他也不这样,跟董小姐,二人以前还通过书信呢,薛大人就明白这件事又出在那个林小姐身上,但看儿子现在对她的痴迷样子,就知道不可操之过急,道:“那就等过了会试再说,先不急。”虽这样安慰他,但心里却明白,这桩婚事得尽快了,女方家里急不说,给他们早早定下,等成了亲抱了孩子,儿子对那林小姐的心思就能淡了。

薛世攀心里却是另一番计较,跟董家的婚事是祖父订下的,更改不了,但一定要退了,要么就是董明珠死,或者他亡。(未完待续。)

第162章 朝争一

早朝之上,皇上还如以往一样,高坐龙椅,俯视群臣。

一个小御史正在上书,主要还是弹劾江西赈灾不利的事。

陈国公一听就知道是方景隆搞的鬼,这次赈灾先锋是儿子风少羽,赈粮和银两都下发下去了,可灾情实在太严重,那点赈粮不够分的,所以百姓流离失所的还是很多,都有流窜到京城的了。

但这件事早已有人弹劾过,皇上也召风少羽回来,还扣了他的俸禄,这件事算是结了,就算没结也会等少羽回来之后再做定罪,可这位御史大人还咬着不放,目的就很简单了,不是让皇上拿风家如何,是故意羞辱他陈国公而已。

怎么样你的儿子天天吹的天花乱坠,一到真格的就绣花枕头不堪重用。

陈国公狠狠的瞪了一眼方景隆:“老小子你别让我抓到把柄。”

皇上听了这御史的奏折,都是马后客了,一摆手:“还有没有别的事?”

那御史红着脸赶紧退回去,但他任务已经完成,无论皇上爱不爱听,定国公羞辱陈国公,这一天上演一次。

这时有个御史上前一步,举着折子弓着身:“微臣有事启奏。”

这位御史叫甄世静,人送外号真安静,他当御史这么多年,安静的跟殿上的大柱子一样,很少上书任何事,连御史门都快忘了这个同行了。

今日他有事,这真是奇怪,事出反常必有妖,众人都带些小忐忑的看着他。

少施岚凤那边微微有些不满 ,他也有急事要奏,当然是要弹劾户部侍郎的,老小子封了他们家的药铺和几个医馆,都五六天了,怎么通融都不行,害得他家损失惨重。想去找太妃吧,可太妃后宫妇人,不讲道理在行,真论起朝前上的事。好像也帮不了忙,而且户部这次是证据确凿,即便能骗得太妃找皇上求情,万一皇上派人核查的话,吃亏的还是少施家。

那他就反将一军。现在医药铺被封,就说太妃的善举也被封了,让崔侍郎吃不了兜着走。

谁知却被甄世静抢了先,那他只能再等等了。

皇上也很意外,差点笑出声,这千年的闷葫芦要张嘴,不知道是要说什么事啊,抬手道:“准奏。”

甄世静也不理自己引起的任何动静,又一弯腰:“臣要上书的是一封感谢信,来自河南。”

感谢信这种东西一般都是老百姓写的。皇上儿时因为战事过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也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很喜欢听这些东西。

朝中也存在这样的制度,广开言路,所以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可以给皇上上书写信。

但现在有一点,这种来自百姓的信件和上书,多半是内阁先过目的,有的根本不会给皇上看。

靖难后有个樵夫给皇上写了一篇奏章,批判皇上是乱臣贼子。当时天下未定,言官直接呈给了皇上,皇上很震怒,处置了很多人。所以现在这种书信大家即使收到也会非常小心处理。

但甄世静既然说是感谢信,就没什么问题了。

皇上笑的十分爽朗:“说说,是什么事。”

甄世静就将内容念了一遍,没什么大事,是一位老农递上来,他的儿子失踪了五年了。下落不明,近日找到了,特别感谢刑部的衙役的。”

刑部在大家眼里是办大案子的,可不负责父子相认,这个刑部尚书必须站出来澄清:“这件事要感谢户部,是户部查办了几家不法商贩,解救了里面不少伙计,其中有几个伙计是拐子从外地拐来的,没有户头,这一查之下,刚好就查到了。”

原来是户部的功劳,可其他大臣心里就开始打鼓了,户部侍郎听说最近跟太医院的左判闹得很不愉快,还封了左判家在京中的铺子,理由就是包庇匪寇,拐带农户,其实就是没有户头,这里很多人家都有小生意,里面有什么歪歪绕大家都清楚,就是户部要找麻烦。

所以大家一听刑部尚书的话,就在疑惑,那些商贩说的不是少施医馆吧?

可一琢磨又不对,河南的信件要送到京城,少说也得个把月,那这件事一定发生在个把月之前,可户部查封少施家的药铺,那才几天的事。

那就不是,可不是尚书大人含沙射影的,是要打击谁呢?

少施岚凤是一头的冷汗,他也是听着像他家,可感觉又不是。

皇上凤眼一挑,“哦?”了声:“小小商户还敢做这种事?有没有名字?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这样的黑户是什么人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