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行到晋王府,门房见是圣人身边的鲍公公来了,拔腿就跑,这鲍公公身后拉了那么一大车东西,想来是送赏赐来了啊!
晋王听了也激动不已,圣人当真待他好,昨日才来看过他,今日还送奖赏。
“鲍公公,你怎么不进来?”
哪里有同人说话站这么远的,晋王有些不解,开口问道。
鲍公公四下里看了看,“大王,昨儿个来探望您的人,头上都长了虱子了,这是太医开的药材,用水煎了洗头,连洗五次,共洗三日,头上的虱子就能全部除干净了。”
晋王蹭的一下从床上跳了下来,疼得龇牙咧嘴的,“你说什么!某怎么会有虱子!”
他说着,伸手挠了挠头发,顿时自己也感觉到了异样……周身起了鸡皮疙瘩,大叫起来!
鲍公公摇了摇头,你还叫?小心出门被人套麻袋打死!
鲍公公东西送到了,忙不迭的拍拍屁股走掉了。
……
过不了多一会儿,晋王府又有人登门了,这次来得是萧家的管家,晋王一瞧,脸黑如锅底,“大姐夫这是何意?”
萧家的管家是个笑面虎儿,眯着眼儿说道:“驸马爷说这个浴桶他用得甚好,是以给您也送上一个,还有贵主亲手制的干花瓣儿,沐浴时洒上几片……”
……
整整一个下午,晋王收到了各种同沐浴相关的礼儿。
更绝的是高阳公主。
她让管事驾了一辆平板无棚的牛车,上头载着浴桶脚盆面盆,还有沐浴时用的软布。形形色色,制成了各位香味儿的皂角,一路里招摇过市。
还给旺吉头上戴了朵花儿,好不威风。
旁人一问起,那管事就惭愧的说道:“我家的狗,咬了晋王……那个位置,被御史弹劾了。圣人让我家主人带着狗儿去给晋王道歉呢。这车上装的都是赔礼。”
高阳公主现在在家里气得不行,她昨儿个就因为这事被圣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还亲自登门去探望了晋王,结果呢?闹了一身虱子回来,简直不能忍!
贺知春在家中,听到元魁绘声绘色的描述着各位长公主公主都被晋王惹怒了,纷纷学着萧禹和高阳,给他送浴桶,笑得肚子都疼了。
到了傍晚,还收到了崔九让墨竹送来的字条儿,“低调低调。”
看来晋王最近一段时间,都没有脸出来蹦跶了,这正是她表现的好时候。
翌日一早,城门刚开,贺知春便跟着贺余还有岑夫人一道儿出了长安城,她决定就选端午之时,贺余带她来割过麦子的那个小村子。
这村子虽然比邻长安城,却丝毫没有什么特产,平淡无奇,反倒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安置过不少无根基也无土地的外乡灾民。
他们大多数都是穷苦之人,租了贵族的田地,农闲的时候,便去长安城中帮工,勉强糊口度日。
这个地方很符合贺知春的要求,一来够穷,二来就在圣人眼皮子底下,容易出效果,三来贺余时常来这里,同里正杨老丈极为熟络,在这里也有很高的威望。
贺知春一个娇滴滴的小娘子,突然跑到一个地方,说要让他们发家致富,压根儿不会有人信啊,可是有贺余在就不同了。
父女二人这次跑得不算快,因为在贺知春的身后,还用小车拖着好几台昨日新制好的织机。
一到村口,杨老丈已经站在那儿等着了,身后跟着一头老黄牛,牛背上还坐着花妞。
花妞见了贺知春,可劲的挥了挥手,这是端午的时候,给她带了好吃粽子咸蛋的那位有钱的小姐姐啊!
杨老丈一见了贺知春,便要行大礼,被贺知春给托住了,“我年纪小,您这样做我实在是愧受。应当我给您行礼,感谢您愿意上朝为我仗义执言才是。”
杨老丈笑了笑,露出了一口白牙,“贵主是个好人,我不过是说出自己看到的事情罢了,没有帮上贵主什么忙。”
众人寒暄了一阵子,杨老丈便牵着牛,领着贺知春往村子东头走去,“那边就是我家,在我家旁边有一个宅子,屋子不多,但是每一间都很大,以前是村中的学堂,后来夫子走了,我们村也就没有学堂了。”
贺知春走进去一看,杨老丈显然已经遣人来打扫过了,都干干净净的,不过窗户纸已经破破烂烂的,都是洞。
“贵主真的要在我们村子里开布坊么?村中妇人不少,个个都会织布。但大部分都只会织普通的布,那些心灵手巧的,都去长安城中当绣娘了。”
贺知春点了点头,“老丈放心,我们暂时就织土布,日后有她们不会的,我会让人教她们。”
杨老丈惊喜不已,“贺司农都同我说过了,贵主选中我们杨家村,乃是我们的福气。我这就让村中会织布的人,都到这里来。”
他说着,将牛栓在一旁的大树上,牵着花妞的手四处叫人去了。
贺知春大手一挥,让木匠装好了一架织机,然后叫岑夫人先试着织了一段,然后等着村中人来。
第290章 贵主不能再胖了
贺余则坐在院子的门槛上,同村中的人说着话,他经常来此,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来来往往的人,纷纷同他打招呼。
“小杨村的村民们,都挺淳朴的,村里府军不多,是以永业田也不多。这位陈大牛,以前就是府军。”
陈大牛衣衫褴褛,精瘦精瘦的,看贺余指着他,摸了摸脑袋颇为尴尬。
贺知春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当初贺余带她同崔九割完麦子回城之时,就遇见过这位陈大牛。
他家兄弟三人,只剩下一个了。
能当府军的,怎么着以前也是个小地主,还有永业田分,能够穷成这样的不多。
贺余说着,又指着村中几个有名望的老人,一一的同贺知春说。
众人一开始还很拘束,但是听贺余还有元魁说贺知春在荆州治水,同灾民们同吃同住,知晓她就是那位坊间传闻有大福气的天宝公主,一下子都变得激动起来。
许多双眼睛都亮晶晶的看着她,让贺知春有些头皮发麻。
好在这个时候,村中想来贺知春这儿做织娘的妇人们都过来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村中的妇人们一瞧岑夫人的动作,顿时眼前一亮。岑夫人织布多年,一双手像是在抚琴一般,行云流水的,那动作十分有节奏感,织出来的布比寻常的麻布要细密柔软得多,最关键的是,十分的快。
其中一个穿着枣红色麻布裙的妇人惊喜的说道:“这织机可真好,贵主是要给我们用这个织机么?”
这妇人乃是花妞的娘亲,杨里正的儿媳妇黄氏,她平日里也是织布的好手。
贺知春点了点头,“你可以过来试试。”
黄氏一开始有些生涩,不过很快就上手了,织得飞起,不知不觉织的停不下来。
等到杨老丈提醒了她了,她才不好意思的住了手。
贺知春并未开口,而是让贺知礼给她寻的管理作坊的人,上前对着众人说这作坊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