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婚一个月后,祖父便亡故了。老人家强撑着力气用自己曾在翰林院为官的声望为她拼来这门亲事,如今从头看,却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了。
祖父死后,薛家仍旧待她很好,薛涟更是将她捧在心尖儿上疼爱,但姐姐嫁的那人却日渐变了脸,露出尖刻的面目。
轻蘅记得那年自己是五月出嫁的,七月,姐姐身边的丫鬟萃儿跑来跟她诉苦,说郑姑爷新纳了一个小妾,成日与之荒淫作乐,姐姐看不下去,劝了几句,他竟恶语相向,说她自己不懂闺房之乐,还不让他快活。那小妾亦恃宠生骄,只道姐姐是赵家庶出的女儿,比她尊贵不到哪里去,又嘲笑她在床笫之间愚笨木讷,不讨爷们儿喜欢,根本不将她放在眼里。
轻蘅闻言气得火冒三丈,当即与薛涟商量,把姐姐接到薛府住了几日。但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郑家又来要人,姐姐回去以后日子过得艰难,十月,那小妾不知怎么小产了,只赖在姐姐身上,说被她推了一把。
姐姐被郑姑爷打了一顿,忍不过,逃回娘家,求哥哥嫂嫂收留。
哥哥生性懦弱,做不了主,嫂嫂畏于郑家权势,只想早早打发她回去,以免闹得鸡犬不宁。
轻蘅得知以后,赶去大吵了一架,嫂嫂忍耐说:“姑娘嫁得如意郎君,如今在那高门阔宅里做富贵闲人,哪里晓得咱们家的难处?你哥哥只懂读书,却又考不上功名,这么大的门第,不说撑得光鲜气派,好歹不能小气寒酸吧?我并不为我自己,只为赵家的脸,不能在你哥哥这一代给丢了。姑娘,我不容易的。你心疼你姐姐,可也不能反过来为难我们,那郑家岂是好惹的,没个道理,我们凭什么把人家的媳妇扣在这里?”
轻蘅无奈,只能去求薛涟,让他想想办法,他却十分为难,道:“郑轲那等小人,心胸狭窄,倘若旁人去说他,恐怕火上浇油,你姐姐往后更不好过。”
轻蘅咬牙:“如果他肯休了我姐姐,放她一条生路,也是求之不得的。”
薛涟叹气:“怎么可能,即便他愿意,他家老爷子也不会同意的,郑家娶你姐姐,不就为了你们赵家几代的清誉么。”
轻蘅冷笑:“是了,我跟我姐姐都是给你们家族添光的物件罢了。”
薛涟语塞,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每每为此争执不下,起初薛涟还能耐心哄她,实在没有办法,也硬着头皮去找郑轲聊过几次,甚至请夫人到郑家老太太那儿谈话,只是事与愿违,终不见效。
后来薛涟也烦了,一旦看见萃儿又上门替轻蘅姐姐传话,便立即走远了躲个清净。
次年春闱,薛涟送薛洵去应天府参加会试,因惦记轻蘅生辰,他连夜骑马赶回来,一身风尘未洗,刚进院子却听见里头乌嘤嘤的哭声,原来轻蘅又把她姐姐接来了。
薛涟手里拿着从南京给她带的金陵折扇和木雕摆件,她看也不看,只咬牙切齿地对他说,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姐姐送回去了,绝对不行。
那一瞬间他觉得好累好累,扔下东西转身去书房睡觉,好不容易昏沉沉睡着了,隔壁的哭声竟然还跑到梦里折磨他。
第二天他早早出门,傍晚回府,一时不愿回秋汐院面对那些烦心事,便在花园随处闲逛,谁知碰见孟萝在池边垂钓,很是惬意的样子。
那时他们极少单独相处,各自刻意回避着,孟萝管家以后也不大有这么空闲的时候。鬼使神差的,他走了过去,孟萝先是愣了愣,随后大大方方地与他谈笑,说要钓几条锦鲤放在院中的大瓦缸里,这样佑祈想看鱼就不用跑那么远了。
说到佑祈,气氛就莫名起来。他们静静看着池塘,他想起两年前,就是在这里,她当着他的面跳了下去。她也记起来了。
“这里水浅,没什么鱼的,”他听见自己说:“不如到桐花榭,把杆子支在窗台,更省事些。”
掌灯时分,轻蘅得知薛涟早已回府,却不见人影,想到他昨日千里迢迢赶回来,自己却没给他好脸色,心中愧疚,忙提着灯笼出去找他。
走到后花园,见桐花榭的游廊处站着一个人,走近一瞧,竟是大奶奶身边的挽香。
“黑灯瞎火的,你在这里做什么呢?”她问。
挽香脸上的表情十分僵硬,扯着嘴角笑笑,一时没做声。
轻蘅纳罕,又见那桐花榭四面窗扇紧闭,里头隐隐约约像有什么动静,她往前走了一步,挽香便立即挡在身前,惶然道:“三奶奶别过去……我们奶奶和大爷在里面呢。”
轻蘅原本不解,愣怔间听到了一声极为克制的女子的呻吟,她顿时满脸涨红,转身走了。
回到秋汐院,她越想越觉得奇怪,大哥是很少出门的,更何况这种天气,他们夫妻二人怎么忽然来了兴致,竟然在外头……
轻蘅心想,待会儿一定要把这件新鲜事告诉薛涟,顺便哄哄他高兴。
不多时,薛涟回来了,轻蘅迎上去,笑意还在嘴边,话却突然堵在喉咙说不出口了。
因为她在他身上闻到一股极其特别的香气,整个薛府只有一人用那种香,只有一个人。
轻蘅傻了,呆了,愣愣地望着薛涟,问:“你方才在哪里?”
他不说话。
“你在桐花榭。”
他看着她,起唇说了什么,可她忽然什么也听不见了,天旋地转,五雷轰顶,她放声尖叫,疯了似的尖叫,然后打他,扇他,踢他,最后两眼一翻,昏厥过去。
时至今日,轻蘅仍然不敢回忆那段过往,那些日日夜夜,薛涟跪在她床前,大滴眼泪砸下来,他认错,祈求她的原谅,甚至抓起他的手往自己脸上甩,他说他爱她,可却把她伤的体无完肤。
再不能了。她想,夫人有句话说的没错,日子是自己的,她已经折磨了自己三年,也差点亲手弄死薛涟,真的够了。昨日恩情已在心中了断,从今往后,她不再为此烦恼了。
第十五章
愈近年关,薛府上下忙着置办年事,整个腊月都是热腾腾的。尤其族中礼送往来,亲客应酬,络绎不绝。这日薛洵在家,把未絮叫到书房,让她写各衙门处的礼品选送清单。
上至浙江提刑按察使,下至本府通判、推官、经历、照磨、检校、司狱等,按品阶大小,礼分三六九等,各有不同。其中按察使江槐江臬台是薛父好友,亦是薛洵的恩师,礼物由薛洵亲自打点。
清单列完,未絮手也酸了,忽然想到一事,问:“山西那边呢?”
薛洵道:“母亲和大哥自会安排。”
她想了想,又问:“三爷身上还没好,外头谁管呢?”
薛洵瞪她一眼:“总之不要你管,啰嗦什么?”
“……”
次日未絮到孟萝那里走动,碰巧底下几个庄头前来交租,正在书房同大爷回话。未絮见孟萝也不得空,招呼两句便要离开,这时却有丫鬟过来传话,说:“夫人让大奶奶和柳姨娘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