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贤妻难当(315)+番外

众位首领原先还担心赵三郎把他们派去当前锋,听他如此安排觉得非常好,两边都有各自的人,面临的危险系数是一样的,也就没人反对了。

定好具体行动方案和出发时间,赵三郎还非常大方地赠送了一批弓箭给这些蛮族士兵,“此乃我大唐皇后特制的弓弩,射程远,威力大,为了能一战成功,我们应该倾尽所有全力配合。”

阿达纳第一个被感动了,他是去过邺城的人,见过皇帝和皇后,深深被他们的心胸所折服,此时更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若此次能将敌人赶走,我塔桑部落定然与大唐结百年之好,以后大唐有用得着我塔桑部落的地方,尽管吩咐。”

其他部落虽然没说太多好话,但也默默地让人回去将剩余兵力全调来,联军士气立即高涨了无数倍,所有人都信心百倍。

有如此威势的联军,任何强敌都不堪一击,何况对方也仅有两万人而已。

李澄见状,不得不佩服赵三郎口才的厉害,连军师黄璨也格外激情澎湃,道:“此战必胜。”

李澄也不觉得他们会输,但他向来不会说好话,摇头说:“战场瞬息万变,一切皆有可能。”

黄璨笑了起来,“小郡王不必担心,敌人之前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是各个击破,北蛮单个部族不足以抵抗敌军,但此时,整个北蛮士气空前团结,又有我大唐精兵强将,何愁此战不胜?”

赵三郎从他身边走过,停下脚步问了个问题:“北蛮空前团结,若战胜后转头对付我们怎么办?”

黄璨笑得更开怀了,“将军,宿州已经屯兵二十万,若他们真敢如此,这辽阔的草原很快就是我们的了。”

赵三郎和李澄诧异地看着他,问:“什么时候屯的兵?”他俩一个主帅一个副帅居然不知情。

黄璨高深莫测地说:“是我让太子殿下以他的名义从附近召集过来的兵马,以保护殿下的名义驻扎在宿州城外。”

赵三郎眉头皱了皱,“你如此做不怕陷殿下于不义?这调集兵马需要虎符吧?”

“我只是这么一提,殿下当真完成了,说明他出门之前,陛下肯定是给过他虎符的,你们尽管放心,宿州那边肯定是会上书陛下的。”

当天中午,他们也收到了来自宿州的军报,是太子渊亲笔写的,写明了他回到宿州后做了什么事,以及他会在宿州等众将士回家。

赵三郎看完信放下来,感慨道:“一个个胆子真大,也还好殿下没有其他兄弟,否则……”

他没说否则什么,但大家都明白,太子乃帝后唯一的孩子,不存在竞争,才能得到众将士的支持,否则这一步可没那么容易完成。

各族联军气势如虹,果然经历过一番激战后将敌军扫灭,就连逃跑的几千人也全被俘虏了。

这一战虽然打的激烈,但并不算凶险,得胜之后的北蛮人果然心思浮动,几个大部落首领私下商议是否要趁机将黑甲卫留下。

“如此做,太忘恩负义了吧?”

“呵,兵不厌诈,咱们与大唐从来是敌非友。”

“但他们精兵强将,未必能轻易吃下,此次我们损失也不小。”

“说来也奇怪,我们手下的士兵损伤近四成,但你们算过黑甲卫的损伤没有?”

“怎么说?”

“我悄悄让人问过了,黑甲卫伤亡不足一成。”此话一出,众首领目瞪口呆,有人不可置信地问:“当真?”

“确信无疑。”

大家的表情精彩纷呈,之前还说要忘恩负义的也都不说话了,他们可是和黑甲卫一起作战的,应该不存在他们保存实力的可能,那只能说黑甲卫果然精悍。

有人点出了重点,“他们武器装备精良,那身盔甲几乎刀枪不入,使用的刀枪也比我们坚韧许多,你们发现没,他们送给我们的弓箭也不是凡品,如此重要的军需,他们说送就送了,我们再掉头对付他们,说不过去吧?”

大家纷纷点头,当然不是因为过河拆桥心怀愧疚,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打赢了,他们绝对损失惨重。

而且就此次联军来看,塔桑部落肯定是拥护大唐的,万一他们费尽全力打败了黑甲卫,却被塔桑部落捡了便宜,那才真的得不偿失。

战事结束,赵三郎自然该率军返程了,各部族都送了大批的谢礼,赵三郎眯着眼睛说:“谢礼就不必了,我们不差这点东西,但是那几千俘虏我们要带走。”

众位首领不明白他的意图,问:“赵将军要这些俘虏何用?他们绝不会诚心归顺的。”

“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该杀该留我们得把人带回去交给陛下定夺。”

北蛮首领们以为这是大唐的规矩,也不好说什么,这些俘虏他们本来打算杀干净的,留着也是浪费粮食,竟然赵将军要,就当顺水人情送给他了。

不过他们带来的谢礼还是强塞给了赵三郎,“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此次多亏了赵将军出谋出力,我们才能得以平安,这点东西不算什么。”

赵三郎顺势就收下了,长长的车队跟在骑兵身后,声势浩荡地回宿州去了。

李澄的人打听到了之前那场对话,恨不得先下手为强,不过赵三郎没同意,他说:“既然他们没动手,我们就不应该先动手,否则不占理。”

“行军打仗还讲究这个?”

“这是国事,自然该慎重,否则就算打败了北蛮联军,他们的百姓也不会归顺大唐的,何必呢?”

第276章 番外十六·这辈子便跟着你还债

回到宿州,赵三郎果真看到了准备齐全的二十万大军,心里也有些意动,如果趁机收服北蛮,他们的国土又将扩大许多,但大唐这几年刚恢复生机,如果这一战不能速战速决,让百姓臣服,绝对会将财政拖垮。

很快,朝廷的旨意也来了,要求集结的军队原地解散,赵将军率一半黑甲卫押解俘虏去西部开荒。

赵三郎接到旨意后,原本是想让李澄率领一半黑甲卫回程,结果对方拒不接受,一定要跟着他押解俘虏西去。

赵三郎铁青着脸,怒喝道:“这是军令!”

李澄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战事结束,本郡王已经不是你的副帅了,论品级,我比你高一等,你命令不了我。”

赵三郎被气得火冒三丈,丢下一句:“悉随尊便!”然后就不再管他了。

往西的路并不好走,赵三郎他们走的很小心,某日,他们停留在一处山谷过夜,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让这个山谷越发静谧,连鸟叫声都格外幽远。

“将军,属下发现这群俘虏有些异常。”一名黑甲卫来禀报说。

赵三郎问:“何处有异常?”

“他们似乎一直都在护着一个年轻人,之前因为他穿着和其他士兵一样的军服,我们并没注意到他,,但这段日子,属下发现,所有人都对他很是恭敬,就连分发食物时也都是他第一个拿,其余人才敢动口。”

上一篇: 我不要生小孩儿 下一篇: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