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少庭厌烦透了,根本不想理英姨娘三口是死是活。
那丫鬟看二爷走了,嘀咕着是不是和二少夫人说一声,怕万一有事,少夫人交代的差事没办明白,就走去上房。
沈绾贞正坐在炕上吃茶点,听她的话,也没大理会,只说了句,“告诉二爷了吗?”
那丫鬟答道,“才看见二爷,告诉了。”
沈绾贞拈起一块梅花蒸酥果馅,咬了一口,吩咐绣菊,“把新做的点心包一包给大少夫人带回去尝尝。”
那丫鬟赔笑道:“还是二少夫人对我家主子好,有口东西还不忘我家主子。”
“这是厨房照着我说的方子做的,跟平常的不一样,嫂子吃了若觉得好,我再让人做。”沈绾贞有一日无意中想起吃过的这种点心,就告诉厨房试着做了,还真做出来了,味道有七八分像。
那丫鬟捧着一包点心,回去大房,赵氏打开桌子上的纸包,闻一闻,香味扑鼻,尝一口甜糯酥脆,满口留香,吃着可口,又捏起一块,放到嘴里,想起今儿前后发生的事,自嘲地感叹“我还真该跟老二媳妇学学。”没头没脑一句,下人们没明白,是说做得点心好,还是别的。
钱婆子回来一五一十学了主子走后花厅里的情形,又有看热闹的凤儿几个叽叽呱呱说着英姨娘今儿狼狈相,笑成一片。
这正说话,下人来回,“安阳王府长史求见。”
绾贞换上衣衫,命把来人带到外厅,绾贞一进门,一男子从座位上站起身,这人三十岁上下,观之锦衣华服,不是寻常之辈,安阳王府长史也是有品级的朝廷命官,长史躬身行礼,“在下安阳王府的,拜见夫人。”
绾贞还礼,让座,双方客套几句,丫鬟上茶,那长史象征性地端起茶盅,开门见山道:“在下此来,是有一事同夫人商量。”
绾贞听说过安阳王,安阳王赵世帧在皇子中行三,是郭太后亲生,太后乃先帝继后,当今皇帝幼年丧母,太后娘娘对其有抚育之恩,皇帝仁孝,登基后,奉养太后于慈宁宫,凡太后起居,皆亲自过问,不曾懈怠。
绾贞纳闷,安阳王面都没见过,不知他找自己何事?略欠身 “大人有事尽管吩咐。”
那长史面目和气,“我家王爷的意思陈总管已同夫人说了,夫人既不放心跟下人交割买卖,我家王爷亲自出面同夫人详谈,定于后日回春江岸泰丰酒楼见面,夫人看可方便?”
买家是安阳王,来头不小,她所料不差,买主果然再次登门,既然买主笃定要成这桩生意,她就占了先机,至于价钱先探探对付口气。
绾贞打定主意,欲擒故纵,不能让对方看出真实心思,于是淡淡地道:“我倒是不缺这两个钱使,只是贵王爷若成心想买,我放着也是白放着,就先听听价,那日我说得明白,买卖双方需当面锣对面鼓,也省得麻烦。”
那长史一听,看她态度,琢磨堂堂伯府怎么会缺银子使,怕买卖砸了,就陪着十二分的小心,“后儿王府的车子来接夫人,夫人看几时方便?”
“不用麻烦贵王府,既然知道地点我直接去就是。”绾贞也痛快。
敲定时辰,那长史告辞。
英姨娘被爹娘生拉硬扯带到小客栈里,店老板娘见俩老扯着个年轻姑娘,也不意外,笑着道:“闺女找到了。”
她娘敷衍着,“找到了,在大户人家帮佣。”也没好意思提自己姑娘做妾的事。
她爹娘就要二日退房,带她回老家去,英姨娘急得百般解说,俩老就是不答应她给詹家做妾,英姨娘急得无法,只好谎称肚子里有了詹少庭的孩子,这下她爹娘傻眼了。
好半天,她娘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声嚎哭起来,怨自己命苦,生养的女儿指望不上。
到底还是她爹明白些,喝住婆子,发话,“事到如今,闺女连孩子都有了,硬领回去,也没人要,败坏门风,孩子生下来,无父无姓氏,将来长大了受人歧视,做妾就做妾吧!”
她娘虽不甘心,一想也是这个理,女儿身子不清白,谁还肯要,领回去也是当老姑娘,嫁不了人。
老俩口一合计,留女儿在詹府做妾,把孩子生下来,上詹家族谱,方是明智之举。
俩老一齐看着闺女,她爹道:“我和你母亲同意你给人家做妾,可今儿的喜事,还能做数吗?”
英姨娘懊恼地说,“做妾须得主母喝妾敬的茶,才算承认,都被你二老搅了,那还能做数?”跟她爹娘也没敢说詹二爷的正妻巴不得出事,正好拿个由头,不接纳她,如今好好一锅饭做夹生了,可要怎样挽回。
冷静下来,又想起问她爹娘怎么住在这里,她爹娘就说一个詹府里的仆从把二人领到这里来住,告诉说怕惹主子不高兴,不让去府里打听。
英姨娘就怀疑,“这人长得什么样?”
她爹回忆着说,“是个粗壮,黑脸膛的中年汉子,也就四十岁上下,冬天捂得严实,脸也没大看清楚。”
说得太笼统,英姨娘不得要领,想不出这人是谁,心底隐约怀疑是沈绾贞着人干的,越想越觉得定是沈绾贞从中作梗,咬牙冷笑。
英姨娘一宿未眠,想明日该怎样挽回。
☆、第四十七章
次日一早,英姨娘便带着爹娘来到伯府门前,未出门时,英姨娘就已嘱咐好爹娘,她爹娘这回知道女儿苦衷,气势也就弱了下来,为女儿着想,反而来求詹家人,生怕詹府不收留她女儿。
得大少夫人吩咐,门上的人拦住,不放进去,就有腿快的去报大少夫人得知。
大少夫人赵氏早起心就不顺,夫妻闹得不甚愉快,丈夫歇去小妾安氏房里,早饭也没过上房吃。
赵氏赌气喝了两口粥,就咽不下去,没好气问安氏,“你大爷昨回去怎么说?”
小妾安氏倒是好人家的女儿,柔顺乖巧,善讨大爷欢心,很得詹大爷宠,大爷和大少夫人闹僵,歇在她屋里,她起早就过来少夫人跟前侍候,赵氏心里有气,不免撒在她身上,语气不好。
安氏低垂头,眼睑下那抹快意,无人发现,糯糯道:“大爷脸色不大好,卑妾也没敢问。”其实,詹少祥搂着她亲热时许下的话,她没敢当真,心里不糊涂,大爷就是顺嘴说说,爷面子上不好看,被妻子逮个正着。
“巧儿那丫头不用过上房侍候,让她去侍候俊哥儿,看他这老不修的爹有脸去跟儿子抢丫鬟。”俊哥儿是赵氏之子,今年方六岁。
这时,一下人进来,“回大少夫人,英姨娘三口在门口要进府见夫人。”
猜得没错,英姨娘果然来了,看来说通父母,一块来了,赵氏心里清楚,婆母虽生气,可还是舍不得她腹中的胎儿,“让她进来吧,不用拦她。”
詹夫人吃了安神药,屋子里点上安息香,夜里才安然入睡,早起觉得头不那么疼了。
“二爷来了,知道夫人生气,不敢进来,在外间等着。”小丫鬟上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