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妇道(56)

月芸踌躇一下,小声附耳道:“秦家我父亲做主,父亲若肯了,嫡母也就没话说了”

月娥跟王夫人咬了一阵耳朵,王夫人离去。

二门上的一个媳妇老远看大姑娘跟知县夫人嘀咕,这媳妇是季氏陪房杨妈妈的媳妇,赖着婆母老脸,找了二门上看门的轻巧差事,正愁寸功未立,主子的恩情未报。

这媳妇精明,吩咐另一个老婆子看着门口,自己往季氏上房,说有要事,央及小丫鬟通传,杨妈妈的媳妇,季氏熟悉,命人唤进来。

那媳妇就把看见的一五一十学了,季氏恨得牙根痒,暗骂;“这个吃里扒外的孽障,不消说,月芸从中使坏,想把她妹妹推进火坑”

季氏听见外头脚步声,小声对那媳妇道:“是老爷回来了,你下去吧,跟别人不用提及”

秦老爷进屋,季氏忙下炕,“老爷回来了”暗地里朝那媳妇使了个眼色。

那媳妇退过一旁,溜边出去,秦老爷瞅一眼,纳闷,“这妇人是管家媳妇吗?怎么我从来没见过”

季氏边替秦老爷宽衣,边道:“也难怪老爷不认识,这是杨妈妈的媳妇,在外面当差,平常不进来”

秦老爷没在问。

宋氏脚跟脚来给太太请安,秦老爷夫妇刚在炕上坐下,宋氏殷勤地端茶壶,先给秦老爷斟上,然后给太太斟茶,秦老爷看着季氏问;“我怎么看你脸色不好,早起吃东西了吗?”

“吃了半碗粥”

“还是一点荤腥不能见”秦老爷关切地注视着妻子,宋氏一旁犯酸,老爷回来半年,就一夜留宿她屋里,还是回来晚了,太太睡下,怕打扰季氏,陶氏哪里孩子小,天晚不方便。

季氏点点头,温柔安慰道:“头三月都是这样,过了就好了”

秦老爷方不说什么,转头问宋氏,“这些日子我怎么没看见芸儿?”

宋氏听老爷主动问起月芸,心里高兴, “老爷出门早,太太现在身子沉,大姑娘怕扰太太休息,都是吃过早膳才过来给太太请安。”

季氏也不拆穿,宋氏为讨老爷欢心,把月芸懒床说成对她的体贴孝敬。

秦老爷赞道:“芸儿果然懂事”

宋氏看老爷高兴,身前的茶盅空了,忙续上水,赔笑道:“下月是大姑娘的及笄礼,婢妾怕老爷忙忘了,提醒一声”

秦老爷未等回答,季氏扶额,身子一软,靠在身后板壁上,秦老爷紧张地问:“怎么了?用不用找大夫来看看”

季氏弱弱地摆手,“不用了,我没事”

秋月一旁从炕上拿过一个引枕,给季氏靠上,进言道:“夫人想是天热,不思饮食,奴婢去厨房让柳家的顿一盅雪耳红枣羹,不方便用冰块,用深井水镇上,凉凉的夫人能吃几口”

秦老爷点头,“这个主意不错,快去告诉”

季氏倚靠着,虚弱地笑笑,“方才说哪了,对了,宋妹妹说大姑娘及笄礼”

秦老爷担心看着季氏,“你身子不方便,芸儿的及笄礼就不用办了”

宋姨娘心急,接话道:“大姑娘及笄是大事,不办惹大姑娘伤心”

季氏道:“妹妹说得是,我身子不方便,老爷,依妾身的主意,也不用请外人,姨娘亲自替大姑娘梳头,至于聆训就让陶家妹妹替我”

宋氏急了,陶氏主持,陶氏连正妻都不是,让外人知道,不知怎样笑话大姑娘,受陶氏聆训,平白贬低了身份,这不明着告诉人大姑娘连妾生女都不如。

宋氏一急之下,口不择言,“陶氏也是妾,大姑娘好歹是主子,这不是降了一等”

季氏不等老爷说话,接过话头道:“话不能这么说,陶氏进府时,大姑娘拜做二太太,既然当面尊太太,心里也该一样的,大姑娘是明白人,岂是那心口不一之人。”

说完这段话,季氏像是提不上气,大喘了几口,秦老爷便不耐烦朝宋氏道:“这事就照太太说的办,你下去吧。”

宋氏委委屈屈,还想争,看秦老爷眉头微皱,不敢多说,磨蹭着退出去。

刚离开门口,就听里间季氏的声儿,“大姑娘及笄,也该说亲了,我让官媒替大姑娘物色合适人家”

秦老爷淡淡声儿,“你先养身子,这事以后再说”



☆、歌姬

县衙,后堂

王知县大堂断案,退堂,回到后宅,见夫人,忙问:“怎么样?”

知县夫人鼻子里哼了一声,“季氏这个老实头,这次还硬气起来,我好话说尽,她就是不答应”

“夫人是怎么说的?”王知县素来判案养成的习惯,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从细微末节中寻找机会。

王夫人顶着炎阳酷暑,白跑了一趟腿,爬上炕,一身香汗,嫌小丫鬟扇子摇得缓,一把抢过,扇了几下,不满意地道:“我都没敢说简王府挑选歌舞姬,就说是王妃的意思,挑俩侧妃,秦夫人当时就急了,说她女儿不能给人做小,以为是金枝玉叶的身子,不屑做侧妃”

王夫人冷笑两声,“侧妃她也不配,也不想想,她一个贱商女做侍妾都是抬举她,我好言好语不答应,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识相的就乖乖送去王府,若得王爷怜惜一二,秦家不知沾多少光。”

王知县寻常态度,一点没动气,知道夫人白跑了趟腿,火大,也抓起炕上的蒲扇,替夫人摇凉,慢条斯理地道:“王府要挑几个歌姬,王府长史看在以往交情的份上,这事委我上元县承办,差事办好了,自有说不完的好处,这几日挑了两个,也算标致,但我看都不及秦氏女,据说临县有一个绝色美人,出身低点,她爹做豆腐的 ”

王夫人看丈夫提及美人,一副垂涎相,瞪了他一眼,王知县凑近,讨好笑道:“我一个小小县令,竟娶了像夫人出身名门又是绝色美人,是我的造化。”

知县夫人得意唇角露出一抹笑容,“出身低贱,只要是黄花闺女就行,正经的,秦月娥怎么办?听秦夫人的意思,是挂着方家的亲事,妾身听秦家庶女说,方子谦回京后,没了音讯,看样子秦夫人还不死心”

王知县胸有成竹,“这事就不劳夫人操心了,秦夫人不肯,情理之中,妇道人家见识短,至于说方子谦,这事多半没戏,秦老爷是明白人,该知道其中利害,得罪王爷,借他个胆子,吃罪不起,他还有家小,因为一个女儿就置秦家不顾,商人功利心重,拎得清利弊得失,先不急,临县那寒门女子我派人打听,见到的人说姿色还在秦氏女之上,我今儿让人去她家里游说,签下卖身契,秦老爷哪里不急,早晚会答应的。”

这说着,外头人报,“赵师爷回来了”

王知县笑着对夫人说,“说曹操曹操就到,赵师爷回来了,听他怎么说?”

赵师爷提袍子进门,给知县老爷和夫人行礼,王夫人好奇心起,忙问:“怎么样,那家答应买女儿吗?”

赵师爷一进门,王知县就看出他脸色不虞,知道事情没办成,果然,赵师爷咳声,郁闷之情溢于言表,“大人交代的事,小的一早就去办了,可那家爹娘死活不答应,说就一个女儿,说家传手艺,做豆腐,要招一个上门女婿,接手营生,为他二老养老送终,小的许诺,给他银钱,这俩老就是不答应,大人说这不是死心眼吗?有银子什么买不到,雇几个人侍候,比女婿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