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世华年(胤礽重生)(413)+番外

“还是别把这事告诉她了,”胤礽道:“你去叮嘱着那些知道那边战况的人,无论是谁,都得把嘴给看牢了,不得透漏了半句让公主知道了,否则朕严惩不贷。”

“……好吧。”

在胤禔看来瞒着与骗哄其实没多大差别,不过胤礽不乐意,那便就只能算了。

“还是别让她知道了心急,也不过就六年时间,不对,现在也只剩下五年了,”胤礽叹道:“很快就过去了,这样的局势,查理要想取胜几乎没可能,不过是多留宝珠几年而已,朕可以等。”

胤禔微颌首,伸手过去慢慢抚平胤礽深蹙起来的眉:“不用担心,这事没有这么糟糕。”

想到宝珠方才与自己说话时坚定的眼神,胤礽一时有些感慨,最后又笑着冲胤禔摇了摇头:“行了,这事出了这西暖阁的门,你也别再与人提了。”

“我知道,你放心便是。”

既然胤礽不想宝珠知道,他自然是不会说的。

胤礽收回思绪,复又怀疑看向他:“你特地进宫来就只是为了跟我说这个?”

“那自然不是,”胤禔笑着道:“接下来的这个,对万岁爷而言应当算是好消息吧……”

“什么?”

“上回来的那个琉球使臣,还当真是没辜负你的期望,德川幕府将军的那个侧用人真的被琉球国安插在幕府里的内奸给说动了,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半个月前已经轰轰烈烈地派了大军近万人出海,杀向朝鲜去了,如今两国就在靠近朝鲜的海面上交起了手。”

“当真?”这下胤礽是真的来了兴致了:“真打起来了?哪边占上风?”

“倭国准备充足,人数也多,而且之前没有透露半点风声,朝鲜一直提心吊胆着以为我朝会发兵踏平他们,调派了大部分的兵力囤积在鸭绿江边,因而被倭国打了个措手不及,一直到倭国人快进军到靠近海岸线了才仓促调兵过去抵抗,”胤禔一边说一边笑:“不过毕竟靠近他们的国土,倭国人战线拉得长,调兵遣将的速度和后援补给都远比不上朝鲜,一时间来说,还难分上下。”

胤礽敲着下巴,轻眯起了眸子,半晌,问他道:“这两国也有海军?与我朝相比如何?”

“与其说是海军其实也就与我朝当初的水师差不多吧,也许还更不如,”胤禔解释道:“应该还是倭国强一些,他们一贯与荷兰人往来密切,应该有从荷兰人那里偷师到一些,虽然可能只学了个皮毛,不过比起朝鲜,还是要有优势的,至于与我朝相比,至少目前来说,他们是差得远了,光人数就不是一个数级的,更别提舰船和配备火器上的差异,我朝的海军,或可与欧罗巴的海上强国一战。”

胤礽听着深思了片刻,起身走到了那幅大地图前,手指点了三处,道:“台湾、山东、库页岛,三处海军,加上在朝鲜与我朝交界处的排兵布阵,这样足够将这一片地方,日本、琉球、朝鲜三国,团团包围起来,合而攻之……”

然后他说着,话锋一转,又撇了撇嘴:“还不是时候。”

还差点火候,这两国才刚交上火,还得再等等,等到他们疲软陷入僵局之时,再找借口发兵一网打尽。

到那个时候,这东面一大片的海上领土便可尽收他的囊中。

“不用很久的,”胤禔道:“这会儿快入冬了,他们打打停停,我们也不方便出兵,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就差不多了。”

胤礽点了点头,轻吁了口气,转头看看窗外天色:“不早了,你干脆别再出去了。”

“……我本来也没打算再走。”

胤禔是半点不心虚,提早一个时辰离开部衙回宫,说是来跟胤礽禀报事情,其实就是偷懒而已。

胤礽扯了扯嘴角,也懒得再说他,吩咐了人传膳食来,和他一边吃东西一边闲聊了起来:“下个月我们去趟蒙古吧。”

“去蒙古?”

“恩,”胤礽点头:“上回不是因为你受伤了半道折返了,都三年了。”

那一回是刚到草原,胤禔就被弘皙和宝珠两个连累得身负重伤,然后就折了回来,之后又是出兵青海,这么一晃眼,倒是三年又过去了。

“那倒是也行……”

胤礽随口说道:“蒙古这些年面上虽然安分了,不过我们平了青海准噶尔,那边难免不会有想法,还得多花些功夫,而且,顺道可以去看看老三。”

“……”

胤礽正说到兴头上,却听胤禔没了声音,斜眼睨他:“怎么了?”

“老三在那边风流快活,还需要你挂记啊?”胤禔酸溜溜地道。

胤礽无语:“朕挂念兄弟怎么了?”

“……没怎么。”

“酸倒牙了快,”胤礽嗤道:“要不要朕给你面镜子照照你这副样子有多酸?”

胤禔不以为意地笑着:“下个月去不成吧?你别忘了你的皇太子下两个月要大婚,事情多着呢,你哪里来的功夫去蒙古?”

胤禔不提,胤礽还当真差点就忘了,想了想,于是改了口:“那就等开春了再说吧……”

第318章 少年

世济四年十一月,皇太子大婚。

婚礼的流程和仪制都是比照当年胤礽大婚,也是从年初指婚之后就开始准备,太子妃出自索绰罗氏,阿玛是世袭的一等轻车都尉爵,正三品的参领,中规中矩不算太出挑却也不寒酸的出身,是胤礽亲自给弘晳挑选的嫡妻。

到了他和弘皙这里,已经不再需要依靠妻族势力做些什么,这样的出身就足够了,加上指婚之前胤礽还亲自看过人,也是个和皇后一样聪明识大体的女子,瓜尔佳氏也很满意,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之后的指婚、下聘、嫁娶都是按部就班,弘皙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出过大的热情,当然也并不抗拒就是了。

这一年多弘皙年岁渐长,人也沉稳干练了许多,不管是上朝还是私下召见官员,都能表现得进退得体游刃有余,对此胤礽是很满意的,却又隐约觉得,弘皙似乎是有心事一般,双眉总是不自觉地微蹙着,说是沉稳,其实应该是沉默了才是真的。

对他这样的转变,胤礽没有过问,人终究是要长大的,何况弘皙是太子,迟早得学着自己承担,即使小时候他与自己亲密无间,到如今父子之间也再不是无话不谈,到底还是不一样了,对这样的变化,胤礽一直抱着是顺其自然的态度,当年他和康熙,也是在少年时代之后开始有了隔阂却因为处置不当最后成了无法修复的裂痕,所以他也很清楚一旦明白了君臣之别,心思变了很多事情就会不一样,这一点他改变不了,但至少,他是有信心不会让弘皙走上他当年的老路的。

关于这一点,如今真正也是唯一与他无话不说的那一个曾笑着与他提过:“你和老爷子性子其实挺像的,某些方面都一样的说一不二,也算是做皇帝的通病了,但在对待儿女的态度上却又大不相同,至少你是能换位思考为他们多考虑的,这一点你比老爷子强,所以你儿子比你,比我们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