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据出土文物证实,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就是天枢工程的实际组织者和实施者。】
【但如此庞然大物,却最终毁于开元二年,即公元714,是被李隆基所下诏销毁,其当时称重竟达二百万斤,工匠有言——“熔其铜铁,历月不尽”,可最后,还是仅存22年便彻底拔出掉了。】
【毕竟天枢是武周帝国的标志,是唐朝一个绕不开的政治符号。
而且天枢位于皇城端门外,端门城门口经常张贴征兵令,城门两侧经常出现各种政令信息,既是信息发布平台,也是官民发表言辞的地方,加上武则天还在天枢题上了“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可以说,这一根高高的铜铸天枢,无疑是李唐绕不开的政治标记。】
汉朝未央宫。
刘彻盯着那根天枢纪功柱,着实不由得叹息一声:“也是可惜了。”
如此庞然大物,竟才仅存22年。
不过从侧面来看……
这唐朝未免太过有钱了吧?!
就算不是自身出财,可那“诸胡聚钱百万亿”给武则天,也是叫人馋得不行啊!
刘彻眯了眯眼,诸胡……
嗯……竟能聚钱百万亿。
记住了。
【好了,我们再说回来。】
【在默啜受封为“立功报国可汗”后,又曾请求将自己的女儿嫁于武则天的儿子。】
【不过圣历元年,即公元698年六月,武则天命内侄武延秀前往突厥纳默啜之女为妾,于是默啜因为武延秀并非皇室诸王而最终大怒,不但不允婚,反而将其拘留,其后默啜便围困赵州地界。】
【对于此,武则天命皇太子李显募兵,狄仁杰领兵出征讨伐突厥。】
【默啜得知武周主力将发,便自五回道撤退。
狄仁杰率军十万追击,至赵州时,默啜已经撤回漠北,而后狄仁杰安抚有方,使河北地区再次重归安定。】
【只是大足元年,即公元701年,默啜再度犯边,于是武则天命相王李旦为天兵道元帅,统帅诸军抵御。】
【但周军尚未出发,突厥便已再次撤军,后于长安三年,即公元703年,默啜遣使至武周,“请以女妻皇太子之子”,终获武则天允准,随后,默啜再派遣大酋移力贪汗入朝,献马千匹及方物不等,以谢许亲之意。】
秦王宫。
听到这里,嬴政真的不由得嗤笑一声——
这叫什么?两次围困犯边,结果都是还没打就又跑了回去?
后面那次甚至军队还没出发就再次撤军?
这位后突厥默啜可汗,可真是叫人不知说什么好。
不过倒是从侧面证明,这武则天所建立的武周,其军事实力还是强大的。
而且那“诸胡聚钱百万亿”所建成的天枢纪功柱,也真是叫人震撼不已,难怪是所谓盛唐,当真是万邦来朝之势。
【最后再说一下营州之乱,还有之前提到过的平定东北室韦叛乱——】
【即长寿三年,公元694年正月,武则天派遣将领李多祚将其大败击破。】
【后于万岁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因营州都督赵文翙暴虐无道,松漠都督,即契丹人李尽忠和旧城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周,攻陷并占据营州,十日间集结了数万军队,进围檀州,但最终被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节击退。】
【之后武则天又多次派兵讨伐,前后总共历时大概十三个月,最终叛乱得以平定。】
【而圣历二年,即公元699年,契丹余党再次作乱,武则天又派李楷固,骆务整出兵讨伐,终是完全将其平定。】
汉朝未央宫。
刘彻对于武则天在军事上的决策和行动等,也是不禁点头认可。
不得不说,哪怕这武则天是个女子,也是个有胆识谋略,并果敢强硬的女子。
而且一路听下来,也不得不说,其能够以女子身份称帝,终是有野心在的……
所以才如此敢做敢为,且行事颇绝。
而也就因为如此,倒是让刘彻更想知道——这武周之后,究竟又是如何变成李唐天下的?
难道建立了一个新政权国家,这武则天甘愿再放任其回去?
第82章 花团锦簇
【我们之前提到过李隆基的开元盛世。】
【——在李隆基导致“安史之乱”出现前的那整个一十多年,那是唐朝最鼎盛的时代,是唐朝最灿烂辉煌的时代,也是大唐最全盛的时期。】
【可试想一下,一个王朝盛世的出现,少得了前面的积累吗?】
【由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开始,到李治的永徽之治,称其为使得“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而再到武则天武周时期的治下,若非这一代代的积累,到李隆基那里,又如何能骤然使一个国家达到鼎盛,使这盛唐之势远及海外?】
【史料记载——武则天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并且因为宠幸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使得两人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同时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
【于是武则天病笃之际,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佯称张氏两兄弟意图谋反,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
【这其中,不能否认确有武则天的原因导致如此。】
【但若因此而否认武则天的功绩和作为,却也是极大的偏颇和偏见。】
武周武则天时期。
听到这里,武则天主要在意的有两点——
一是她宠幸的那两人。
一则是最后回归李唐之势,竟还是如此结果?
先前她已派人秘密将李显接了回来,只是那会儿天幕正说到她孙儿李隆基,对比那开元盛世,再立李显为太子的想法便搁浅了下来,不过一直还未有定局,因为现今朝堂之上也仍是各有各的思量,武则天看着,着实是心中好笑不已。
武周是她的私心,也是她的祈望与奢望。
可越是垂暮之年,她越是能意识到,这天下果真还是李唐天下之势。
就算为那“开元盛世”,恐怕武周再改回李唐,也必然是众望所归。
而她就算心中有再多想法,又能堵得住悠悠众口?
传位改天不可避免,所以她不得不去考量狄仁杰等人的劝谏和请求。
只是心中难免不顺和茫然。
就这样如此了吗?
那她这一生,又会最终留下什么来?
这是武则天自那之后,到现在想的最多的一件事。
她又还能做些什么?
——直到天幕讲起女性。
直到天幕讲起女性的种种。
她借由天幕所讲高位女性,放眼望去,便是那之下的众多平民女子。
武则天不禁笑了一笑。
她能做些什么,又最终会留下什么?
那班昭能留下“劝导”女子的《女诫》来,那她身为女皇,又为何不能留下真正扶持女子的箴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