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元哈哈一笑:“听着呢,师兄!”
【虽说贺知章仕途一路平顺,但也是因为当官,所以贺知章所作的诗篇其实并不多,不过除了诗歌改革外,他的才华也很有名气,和张若虚,张旭,以及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因为这四人都是当时江浙一带的,而江浙一带在古时候被称为吴中,所以因此而得名。】
【张若虚就不说了,张旭以狂草著称,被称为“草圣”,传说张旭是因为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所以从中悟出了草书的精髓,而包融则是以擅长文词出名,是当时文坛举足轻重的人,也在朝廷当着大官。】
【贺知章与这几人齐名,除了他善于写诗外,其书法水平也很高,不过这一时期并不是贺知章凸显的主要时期,毕竟有陈子昂和张若虚在,但这两人去世后,随着初唐发展至盛唐,贺知章的“资历”当然也更是熬出来了。】
【这里就要说到贺知章的交友广泛,不仅在官场提携了很多人,也和当时的很多文人雅士都成了莫逆之交。】
【而这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佳话,自然是贺知章和李白的莫逆之交了——要知道贺知章84岁的时候,李白才是42岁,虽然42岁的年纪也不小,但对比贺知章,整整小了一半的寿数,所以两人足以说是莫逆之交。】
“陛下,现在据说匈奴那边内讧越来越严重了。”
刘彻一边听天幕说着话,一边听卫青和霍去病等人的回报。
先前匈奴内部已有人反叛和内讧起来,而他们又将水搅得更浑浊,现又加上这资料库的出现,若是不依附大汉,就只能干看着,那匈奴不急才怪,所以自从资料库出现,以及搞懂其机制之后,刘彻对于匈奴那边,反倒更运筹帷幄了。
而且对于这匈奴,刘彻如今也是有了更多想法和思虑。
毕竟如今有了这资料库,其中内容繁多复杂,有太多事情可做,这必然也需要更多的人力,所以这匈奴……
“这水可还搅得更浑浊。”
刘彻点点桌案,上面有最新拟旨的政令,且早已通知下去:“朕身为天子,自天幕出现之后,越发认识到宽待百姓的重要性,若是那匈奴人肯依附大汉,甚至……倒也不是不能一视同仁。”
“卫将军,你可懂?”
霍去病还在思考,卫青看向那最新拟旨的政令,已然想通了关键,随即瞬间神情一肃:“陛下,臣会朝匈奴那边放出消息,尽可能多的传达陛下的宽厚仁慈。”
刘彻不禁满意点头:“还是卫卿懂朕。”
离开未央宫后,霍去病不禁追上舅舅,迫不及待的询问道:“刚才陛下是不是要收揽匈奴那边的人心?”
然后好让他们内讧更加厉害,毕竟这不同的想法和意志越来越强烈,则必然会有更多的冲突,那到时候,他们岂不是更坐收渔翁之利?而且与此同时,恐怕还能免费得到更多的免费劳力。
卫青拍了拍霍去病的脑袋,笑道:“你倒是也不傻。”
霍去病轻哼:“我好歹也是有名的少年将军——”
“现在可还不是。”
霍去病:“……”
顶着外甥哀怨的目光,卫青又拍了一下霍去病的脑袋:“有这资料库在,以及陛下刚颁布下的政令,以后这聚集过来的各种人才,恐怕会越来越多,所以你可要再多加把劲儿,别被人比下去了才行。”
“我才不会。”
霍去病放了话,又想给自己找点底气:“我还应该再变聪明点,至少要像舅舅刚才那样,能立即懂得陛下的想法才行。”
说着,霍去病看了看天幕:“学诗的话,会不会让我变得更聪明?”
那首《咏柳》,听着简单,为什么他就想不出那种形容来?
【说起贺知章和李白的偶遇,就是在这个年龄段,而这时候李白四十多岁了,还没有个一官半职。
于是李白就拿了自己写的《蜀道难》给贺知章看,关于李白这部分,我们之后再说。
总之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难》后,直接惊为天人,甚至大呼李白为“谪仙人”,也就是天上被贬下凡的神仙,这也就是李白“谪仙人”美号的由来,这之后,李白和贺知章就成了莫逆之交。】
【毕竟两人都是有才华之人,加上先前也说了,贺知章很愿意提携人,也愿意结交文人雅士。】
【与此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李白和贺知章都爱喝酒,而且是出了名的爱喝酒——两人可是名列“酒中八仙”之二,足可见这两位的嗜酒程度,除此之外,关于证实两人爱喝酒的嗜好,这里还不得不再提另外一个人——即杜甫。】
【因为杜甫还为这事写了一首诗——即《饮中八仙歌》,就是将这“酒中八仙”全都概括在了此诗中。】
“这诗仙和诗圣竟还是认识的吗?”
历朝历代下,不少人听到这里,都有些惊讶。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出现在同时朝代下,那当时的盛唐,究竟是如何的繁盛,否则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出众人才?简直单是让人这样一想,都觉得那必然是无比“争奇斗艳”的时代。
【其中前两句就是描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即贺知章喝醉酒后,骑马都像是坐船一样摇晃,甚至眼睛昏花掉到井底,然后竟然就在井底睡着了。】
【还有四句是描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意思就是说,李白喝醉酒后能作很多诗,还常常在长安市上喝酒,睡在酒馆里,一次被天子召唤游船,却因为醉酒不肯上船,还自称自己是酒中仙。】
【其他六人则是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都在此诗中有体现,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同时也生动的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以及放达的精神风貌。】
“诗人都爱喝酒吗?喝酒就能作出更多诗篇?”
“那……我们也试试?”
“……”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李白也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所以两人除了爱好一样,这性格也差不多,比如贺知章晚年自称为四明狂客,就是四明山上的一名狂客,李白也是喜欢自称为狂客,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其中写的两句就是——“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所以两人非常投缘,为此,贺知章还将李白推荐给了唐玄宗李隆基,然后由此做了官。】
【并且因为贺知章的赏识,李白也是很快就名震当时的文坛。】
【可以说,李白的出众,不止是因为他自身的才华,作为引路人,贺知章这位伯乐也是不可少啊。】
【之后贺知章告老还乡,也可说是衣锦还乡。